APP下载

“产学研用”技术互动平台的实践探索

2018-02-21陈强何映莹许积文杨云张小文

科技视界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互联网

陈强 何映莹 许积文 杨云 张小文

【摘 要】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信息技术使交流、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互联网+”可以强关联上创新资源,为产学研合作創新搭建平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反哺理论和技术创新。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思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了以APP为产学研合作交流的技术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产学研用”;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3-006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27

【Abstrac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can promote mas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communication and transactions break through time and space restrictions. "Internet +" can be associated with innovative resources, build a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feed back on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Internet +”, this paper builds a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and establishes a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with APP.

【Key words】Interne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teractive platform

中国经济建设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转变,必将使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的国家政策,是我国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的有效措施。在众多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来自高校、研究所的创新、创业较多,其产学研合作方式比较适合来自这些机构的项目运作。由于产学研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对加快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备受重视。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路径存在着诸如产学研三方信息不对称、没有形成产学研三方最优组合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 “产学研用”平台搭建

传统的产学研合作通常有两种,优势突出,其不足也较明显。以企业为主导的在技术应用、项目的选择、合作伙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高校、研究所为主导的在成果转让、技术输出上存在成果有可能脱离市场,大量的个体难以去推广成果和对接。因此,存在在产、学、研三方相互寻求合作的过程中缺少一个快捷、共享平台。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及材料学科的认知基础,搭建偏新材料方向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产学研用”平台将结合互联网思想,其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通过设计手机APP(示意如图1所示),搭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让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信息交换和合作,以及引入资本方,为投融资提供项目,让科研成果浮现于市场。

技术方、市场方和投资方将信息提供给云存储,技术方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经过技术方整理的成套信息,而不是凌乱的琐碎信息。市场方提出的技术需求或合作信息也必须详细的、具体的,必须具有可检索性和对比性。投资方提供的信息则相对较为宽松,但仍然建议尽可能以技术方和市场方较为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云存储收集到的信息经过人工智能进行分类,再经过审核后发布到平台上,互联网上的人自由、透明查询。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较好的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并主动向技术方、市场方、投资方推荐信息,甚至撮合其中两方或者三方进行技术合作,实现成果和技术的快速对接、落地,以及项目在资本的助力下快速成长。

对于技术方和需求方来说,都是多对多的对接,可以并行进行,不需要按照时间先后单项逐个去谈合作。对于实验室级的研究成果来说,甚至可以跳过实验室中试,直接有合作企业在现有或新建平台上完成中试,快速推高到量产阶段,快速实现成果的转化。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微企业,需要技术升级,但研发能力和条件受限,必须借助于科研机构的力量。资本作为高新科技项目崛起的重要推力,不可忽视,除了传统的投资渠道,人工智能的平台有了匹配筛选能力后,极大的方便了投资方的投资行动,而且技术方、市场方在投资方的指导下可以更好的进行资本的筛选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助成长,必然会促进技术类人才向企业发展,可以提高工业界的人才队伍层次。

2 平台可解决的问题

(1)解决供需方的信息交换问题。中国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基础研究形成了大量的成果和技术,而且也积极的推进产业化工作。同时,中国的企业需要升级到智能制造,需要多学科的成果和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成果和技术的供需方都有极大的合作动力,但双方的信息交换不对称,供方苦于难寻觅合作企业,而需方则难有发现合适成果来解决问题。而产学研用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它可以实现无时空限制,无学科差异,无人群区分,无国界,高度的信息对称。

(2)解决供需方的合作效率。目前一对一和一对多需求合作的方式,降低了產学研资源配置的效率,供需间有壁垒,沟通不顺畅。成果拥有方在平台上发布项目,项目需求方会发布需求,潜在的众多需求方和拥有方会进行匹配,然后进行项目对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平台上的供需信息会进行智能匹配,并主动向供需方发送推荐信息,实现成果和技术的供需方快速对接和落地。

(3)解决中微企业、课题组的发展。独角兽级的企业自然可以吸引到众多的成果拥有方,而且成果拥有方是非常容易实现与独角兽级企业对接的。另一方面,知名的课题组也会受到各大企业的关注,也是比较容易与产业对接的。但是,在中国的学界和工业界,还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和课题组,不仅是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也有某一方面的专长,他们也在追求技术进步和产学研合作,但存在吸引力不够,其合作对接更为困难。

(4)解决融资投资问题。经济发展中心和金融中心都从欧美重新回到了亚洲,尤其是中国。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高新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本则四处寻找投资方向。平台虽然暂时定位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但是后续必须与引入资本方,再为供需双方搭桥的同时为其引入资本,使需要大资本的项目更好的快发展,也为资本提供投资选择。

3 结语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强大的互联网可以帮助研究成果得以实践。通过互联网把供需方及资本方连接起来,就可以把研究成果实践出价值,而不是“产学”和“研用”被断层。“产学研用”互动平台的方式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源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结合,对产业化有兴趣的研究可以较好的与经济发展需求对接,需要学术界助力的企业可以寻找到相应的研究成果来实现技术升级。当然,平台的作用要得到有效发挥,需要政府部门借助于大数据进行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罗保军,矫德强,周建国.基于互联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J].教育教学论坛,2017,38:271-272.

[2]鲁若愚,张鹏,张红琪.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广东省部合作创新实践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2):186-224.

[3]高峰青.基于市场导向一体化平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8,8:451.

[4]张燕.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研究——以上海高校与东莞市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 5:79-80.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互联网
汉麻:走出“产学研用”产业化创新路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