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8-02-20王景辉

创新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王景辉 甄 凤

摘 要:基于“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比较符合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特色,为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校企联合、导师参与不仅夯实了学生专业素养,也有效推动了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学校的技术转移、科技创业。

关键词: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2-59-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12.014

为培养创新型中医药科技人才,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河南中医药大学建立了省级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将“专业教师、科技专家、社会创业专家”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引导学校专家、技术人员、企业专家联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教育及专业教育教学融合、官产学研深度融合。

1 “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内涵

“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社会创业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科技创新技巧、研究设计产品、催生可应用科技項目、探索商业模式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根据市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团队沟通与合作等综合素质通过项目开发得到实践应用。二是锻炼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方向,指导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结合市场调研选取设计方向并不断更新创业项目,通过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科学数据分析等衍生出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结合河南省情及各地市特色,提炼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产品及服务的社会价值。该模式在企业创业人员、高校专家的参与下减小了学生创业的风险,激发了师生的创业积极性,推动学校的教学教育改革。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师生创新创业素养,而且能促进科技产业化,提升中医药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摆脱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的窘境[2-3]。

2 “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类型

一是结合本科教育的模式。深入实施实验班项目建设,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术传承班”“中药传承班”和“平乐正骨传承班”3个专业实验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为了避免和专业教育冲突,在不打乱原有班级的前提下,该实验班可课外开设。探索建立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交叉培养科技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本科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专业教师+校内科技专家+社会创业导师”三级导师制,按照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指导大学生创业[4-5]。专业教师负责基础专业知识的传授,将中医药临床知识、临床技能传授给学生;科研实验中心、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科技专家带领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和学校实验中心现有科研设施、技术条件遴选可转移的科技项目。社会创业导师则负责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产业孵化[6]。

二是结合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采取“专业导师+创业导师”双导师制,在创新创业体系下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导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研发机构和市场调研,积极参加项目博览会,了解行业现状,使培养的研究生既有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服务社会能力。创业导师重在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选择创业项目、设计产品、科技产业化到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方案等,深入与学生探讨,以科技转接的项目来培育创新型企业。让研究生参与到企业的二次创业活动中来,以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呼唤研究生的社会使命感,从而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3 构建“校企联合、导师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度认识现阶段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协调创新创业与学习的关系。通过会议动员、政策宣传等方式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7]。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就业指导、科技金融、专利实施、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鼓励高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传统课堂中融入研究型、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二是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讲座及各种专业性的培训,为学生增长才干、提升创新创业知识和素养做好准备工作[8]。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是选拔任用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且拥有实际创业经历的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具体教学任务。同时,聘任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人员充实教育教学队伍。二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选拔创新创业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邀请创新创业专家来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党政干部、辅导员和授课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四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科研项目基金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创业基金等,给学生科研团队及创业团队提供基金支持。

五是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河南中医药大学众创空间、河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创新实践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平台。创业实践基地实行项目化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对重点创业项目进行辅导、扶持,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硬件条件,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由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包括产品研发、区域销售、内部管理、经营模式等。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校、省、国家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促进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的开放和共享。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社会支持平台。同时,利用河南中医药大学师生的科研成果,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快速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转化[9]。

六是完善学籍管理、学分管理制度。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并获得奖励或发明专利的学生,经学校认定转专业更能发挥学生的专长,且自愿提出申请的可优先转专业。探索灵活性学籍管理、学分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七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深化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制度,纵向科研项目(指政府各部门、学院等单位投入经费资助的技术项目)成果技术转让所得,其分配比例为:成果完成者80%,成果完成单位5%,科技成果推广中心5%,学院10%。橫向科研项目(含自选项目、委托开发项目、联合开发项目、技术服务项目等)技术成果转让所得,其分配比例为:成果完成者90%,成果完成单位3%,科技成果推广中心3%,学院4%。以技术入股形式转化的,可按股份进行分配,各方分配比例及资金使用范围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支持教师带领学生以转让、合作转化、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八是积极组织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导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大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科技部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青年创新软件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拓宽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服务社会的道路,而且还锻炼导师队伍,培育了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润平,艾华,傅骞,等.“导师深度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87-88.

[2] 周春花,涂洪彬.区域推进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以黄冈市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9-31.

[3] 杨占尧.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5):11-14.

[4] 闫海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初探[J].长江丛刊,2018(1):246-246.

[5] 阙小平,谢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与改革思路分析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7):80-85.

[6] 胡海山,杜文博,陈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79-81.

[7] 訾凌.完善创新机制以科技创新战略助推企业跨越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198-198.

[8] 黄陈,杨海峰.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动物药学专业群建设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4):130-133.

[9] 王爱文.基于“双创导向”的“六元渗透式”育人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6(34):184-185.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