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宜海南栽培的毛木耳品种筛选试验

2018-02-19马海霞屈直马子龙马国营李玉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品种筛选海南

马海霞 屈直 马子龙 马国营 李玉

摘  要  为选出适宜海南省栽培的高产优质毛木耳品种,对6份材料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其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污染程度、生物学转化率、耳片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木耳Ⅱ菌丝长势强、生长速度快,菌袋污染率低、抗逆性强,生物学转化率高,耳片大小适中、肉厚,制干率高,可作为海南地区栽培的首选品种栽培。

关键词  海南 ;毛木耳 ;玉木耳 ;品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  S646    中图分类号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11.002

Selection of Auricularia cornea Strain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MA Haixia1,2)  QU Zhi1,2)  MA Zilong1,2)  MA Guoying1,2)  LI Yu1,2)

(1 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2 Hainan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Microbe Resources, Haikou, Hainan 571100

3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ro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6 strains of Auricularia cornea were evaluated in order to select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cultivars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culture in Hainan Province, China. The strain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mycelial growth, growth rate, contamination severity, biological efficiency and agronomic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ornea II grew fast with lower contamination rate, high resistance, high biological efficiency, moderate ear size, thick ear, and high drying rate, and is hence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Hainan.

Keywords  Hainan province ; Auricularia cornea ; selection of strains

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又称黄背毛耳或白背毛木耳,口感脆,似海蜇皮,是一种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的食、药兼用的食用菌[1-3]。目前,中国是全世界毛木耳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4]。毛木耳栽培生产周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栽培技术简单,生产出的产品可鲜销还可干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5-6]。但近年来,由于菌种不同程度退化[7-8],病虫害严重,毛木耳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9-10]。中国南方地区,因环境常年高温高湿,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频繁,近年来海南省栽培毛木耳一直未形成规模,原因主要是缺少優良品种[11-13]。毛木耳作为南方地区食用菌主栽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适宜热区栽培的食用菌品种[14-15]。玉木耳是毛木耳的白色变异菌株,在营养和栽培特性上与毛木耳差别不大[14]。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的毛木耳优良品种,笔者对生产上应用6个毛木耳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毛木耳品种

分别收集到毛木耳和玉木耳栽培菌株各3个,用于适宜海南地区栽培品种的筛选(表1)。

1.1.2  培养基配方

(1)母种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

(2)原种和栽培种配方:木屑70%,麦麸25%,豆粕2.5%,白糖1%,石膏0.5%,石灰1%,含水量63%左右。

(3)栽培袋配方:甘蔗渣40%、木屑30%、玉米芯10%、麸皮20%、石膏1%,石灰1%,含水量65%左右,pH 6~6.5。

1.2  方法

1.2.1  母种制作

制作母种斜面培养基,接种,在培养箱中25℃恒温培养15 d。选用菌丝长势强壮、浓密、洁白的进行原种扩繁。

1.2.2  原种制作

采用17 cm×33 cm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 g,采用高压灭菌,121℃恒温2 h,灭菌后待料温降至26℃后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放在25℃恒温培养,约35 d菌丝长满菌袋即可。

1.2.3  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制作方法同原种,尽量选用适龄菌种接种。

1.2.4  栽培菌包制作

采用18 cm×36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原料1.4 kg(折合干料重0.5 kg),121℃高压恒温灭菌2 h。灭菌后等袋内栽培料温度降至28℃以下,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接种放在培养室中黑暗发菌。每个试验菌种按照50袋一个重复,共3个重复。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接种后待菌丝完全封截面后,每一菌株中的菌包随机选出30包,沿着菌丝生长点划线标记,培养5 d后再次对标记的菌包进行划线,测出两次划线的距离,计算出平均每天菌丝生长速度。

1.2.5  出耳

经过后熟的栽培袋打孔出耳,打孔前用75%酒精进行消毒。菌袋上打小“O”形孔,间矩10~15 mm,深4~5 mm。打孔后进行挂袋,菌袋间距约3 cm,袋口朝下。最下面菌袋距地面约20 cm。挂好袋后加大水分,出耳期间保持湿度在90%以上,暗光或散射光,不可阳光直射。原基分化后,温度保持在25~30℃。当玉木耳耳片生长至5~8 cm、有少量孢子弹射时及时采收。采收第二潮后进行测产。

1.2.6  数据统计

污染率计算:挂袋进行出耳后,分别测算在出耳期间感染不同病虫害的菌袋比率(%)。

生物转化率:鲜重生物学效率=鲜耳总产量/投产干料总重×100%。两潮耳采摘后,每个品种统计鲜耳总量,自然风干后称量干耳重。制干率=干耳重/鲜耳重×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试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毛木耳试验菌株菌丝性状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毛木耳Ⅱ各级菌种菌丝长势最好,栽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4.6 mm/d,其次是玉木耳Ⅱ,原种和栽培种浓密洁白程度基本相同;玉木耳Ⅲ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稍弱于前两种,毛木耳Ⅲ和玉木耳Ⅰ长势基本一样,毛木耳Ⅰ各菌种菌丝长势较细弱。

2.2  不同毛木耳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玉木耳Ⅱ、玉木耳Ⅲ 2个品种耳片大小适中,较厚,胶质多,质地柔软,口感嫩滑,与黑木耳相似,较抗霉菌污染,出耳整齐;玉木耳Ⅰ稍次之,质地中等厚,质地较软,但后期有污染霉菌;毛木耳菌株整体耳片较薄,耳片较大,质地硬,较脆,毛木耳Ⅰ较抗杂菌污染,但毛木耳Ⅱ和毛木耳Ⅲ后期有污染霉菌发生。

2.3  不同毛木耳品种生物学转化率

由表4可知,玉木耳Ⅱ为鲜耳转化率最高的菌株,二茬耳后为90.7%,也是制干率最高的菌株,制干率为12.28%;转化率次高菌株为毛木耳Ⅱ,但是制干率为9.80%;其次为玉木耳Ⅲ,转化率为82.7%,制干率为12.09%,毛木耳Ⅲ和玉木耳Ⅰ转化率都超过80%以上,但毛木耳Ⅲ制干率仅为9.51,为6个品种中最低。6个毛木耳品种在生物学转化率高低顺序:玉木耳Ⅱ>毛木耳Ⅱ>玉木耳Ⅲ>毛木耳Ⅲ>玉木耳Ⅰ>毛木耳Ⅰ,而制干率高低顺序:玉木耳Ⅱ>玉木耳Ⅲ>玉木耳Ⅰ>毛木耳Ⅱ>毛木耳Ⅰ>毛木耳Ⅲ。

3  讨论与小结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毛木耳生产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毛木耳主要品种现有黄背毛木耳、白背毛木耳、大光毛木耳、乳白毛木耳、紫毛耳等[16]。主产区在四川、福建、河南等省,各主产区使用的毛木耳栽培菌株存在很大差异[17]。四川省主要栽培黄背毛木耳,包括上海1号、黄耳10号等;福建省主栽白背毛木耳,包括菌株43012、43013;河南省主栽的黄背毛木耳包括951、黄10等,白背毛木耳包括43-1、43-2等,部分品种在当地具有优良的栽培特性[18-20]。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整年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野生木耳资源极其丰富[21]。然而,在栽培木耳方面却几乎处于零发展水平,目前尚未有一个有规模的企业或基地进行木耳栽培。玉木耳出耳及菌丝生长温度以25~28℃为宜。因此,在海南地区栽培玉木耳高产优质品种,对当地食用菌產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试验的栽培条件下,对供试的6个毛木耳品种从菌丝生长势、农艺性状、鲜耳生物学转化率、制干率、污染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干品产量:玉木耳Ⅱ最高;菌丝长势:毛木耳Ⅱ最快,玉木耳Ⅱ稍次之;菌包污染率:玉木耳Ⅱ、玉木耳Ⅲ、毛木耳Ⅰ没有污染,抗杂能力相对较强;耳片:毛木耳耳片较大,玉木耳耳片适中,且玉木耳耳片厚度相对较厚,胶质较多,较软。

综合发菌情况、菌丝生长势、生长速度、抗杂能力、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及耳片性状,玉木耳各方面表现都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是适合海南地区栽培、综合性状最好的毛木耳品种。试验只是在海南海口及文昌地区进行,该新品种的稳定性以及在海南其他地区表现情况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海南省作为刚开始发展毛木耳栽培的新区,菌种的选择以高产型品种为主,兼顾优质及抗病抗虫特性为佳。玉木耳作为毛木耳的一种,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原料广泛,栽培技术粗放,尤其是其作为高温品种,很适合在海南发展,而且其生物转化率高,一般100 kg原料,可收获鲜耳170 kg以上。因此,玉木耳十分适合海南地区的市场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很大。

参考文献

[1] 李  玉,李泰辉,杨祝良,等.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

[2] 沈从微,罗  霞,江  南,等. 毛木耳补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 674-1 675.

[3] 张丹凤,陈国平,潘裕添,等. 白背毛木耳胞内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食用菌,2014,36(3):75-77.

[4] 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等.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 谭  伟,黄忠乾,苗人云,等. 毛木耳栽培降本增效新技術[J]. 四川农业科技,2016(11):9-12.

[6] 覃晓娟,张  野,仇惠君,等. 以木薯秆屑为主料的毛木耳栽培配方筛选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7,30(2):421-425.

[7] 彭卫红,叶小金,王  勇,等. 毛木耳油疤病病原菌的生长条件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0(1):161-164.

[8] 柯丽娜,姚绍能,袁  滨,等. 白背毛木耳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6(5):29-31.

[9] 姚建平. 毛木耳菌种制作失败原因浅析[J]. 食用菌,1995,17(1):11-12.

[10] 刘江成. 不同级别菌种对毛木耳出菇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2004,23(6):28-29.

[11] 谭  伟,郭  勇,周  洁,等.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3):1 043-1 049.

[12] 唐  峰,何达崇,曾维铭,等. 甘蔗叶(梢)栽培毛木耳配方优化试验[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5,31(2):136-138.

[13] 韦  珂,江民华,覃培升,等. 液体菌种栽培毛木耳研究[J]. 南方园艺,2014,25(4):10-12.

[14] 李  晓,李  玉. 图说玉木耳优质高产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15] 姜建新,徐代贵,王致饮,等. 玉木耳高产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17(6):59-60.

[16] 叶从永,叶锦蕊,郑继发. 毛木耳的发媕娿前景与高效栽培[J]. 食药用菌,2012,20(1):41-43.

[17] 谭  伟,苗人云,周  洁,等. 毛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食用菌学报,2018,25(1):1-12.

[18] 张  丹,郑有良,王  波,等. 四川省毛木耳主要栽培品种出菇比较试验[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4):353-355.

[19] 柯丽娜,袁  滨,张金文,等. 毛木耳漳耳43-28的品种特性与制种技术[J]. 食药用菌,2012,20(6):354-355.

[20] 张金霞,黄晨阳,胡小军. 中国食用菌品种[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1] 韩向红. 海南岛木耳资源的研究[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12(1):104-109.

猜你喜欢

品种筛选海南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北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品种筛选
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综合评价分析
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江淮地区适宜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及其产量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