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宫内膜病理诊断分析

2018-02-18伊万青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价值

伊万青

【摘 要】目的:对宫内膜病理诊断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33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其分别五组,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参加此次研究3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宫内膜组织学临床表现有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增生期改变伴出血、子宫内膜萎缩、子宫内膜分泌低下、子宫内膜脱卸不全。结论:针对子宫内膜病理分型来说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变化不同且间质细胞的变化也不相同,腺上皮细胞变化为同一类型时间质细胞会有不同的类型,在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腺上皮的不同变化,还要掌握间质变化的高度,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数据。

【关键词】宫内膜病理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指子宫异常出血症状,经过询问与检查后周身和生殖器官均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症状,是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症状[1]。临床在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通常采用刮宫的方法,将获取的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2]。此次研究针对宫内膜病理学诊断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下为详情数据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33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五组,分别为Ⅰ组(<30岁,12例)、Ⅱ组(31~40岁,13例)、Ⅲ组(41~50岁,2例)、Ⅳ组(51~60岁,4例)、Ⅴ组(>60岁,2例),均给予宫内膜病理诊断方法。年龄范围至20岁~69岁,平均(44.5±5.2)年,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且延长的时间超过一个星期、闭经后子宫出血、月经频发等。

1.2 方法 将33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按照年龄与病理诊断进行分类。

2 结果

Ⅰ组12例患者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诊出5例,增生期改变伴出血诊出3例,子宫内膜萎缩诊出4例,子宫内膜分泌低下诊出0例,子宫内膜脱卸不全诊出0例;Ⅱ组13例例患者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诊出2例,增生期改变伴出血诊出5例,子宫内膜萎缩诊出3例,子宫内膜分泌低下诊出2例,子宫内膜脱卸不全诊出1例;Ⅲ组2例患者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诊出1例,增生期改变伴出血诊出1例,子宫内膜萎缩诊出0例,子宫内膜分泌低下诊出0例,子宫内膜脱卸不全诊出0例;Ⅳ组4例患者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诊出1例,增生期改变伴出血诊出2例,子宫内膜萎缩诊出1例,子宫内膜分泌低下诊出0例,子宫内膜脱卸不全诊出0例;Ⅴ组2例患者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诊出1例,增生期改变伴出血诊出1例,子宫内膜萎缩诊出0例,子宫内膜分泌低下诊出0例,子宫内膜脱卸不全诊出0例。

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更年期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0%,在生育年龄人群的发病率约30%,在青春期人群的发病率约20%[3]。然而在此次研究中Ⅰ组与Ⅱ组患者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所占的比例为66.7%(22例)。通过研究证实,功能性子宫出血内膜的上线皮细胞类型变化不同,且间质细胞变化也不形同。当患者处于急性活动出血状态时,会发生间质塌陷、微血栓形成等情况;缓慢持续性出现则表现为间质细胞核碎裂、腺体底部核碎裂;反应性改变时表面上皮会有變化,为嗜尹红合体样改变;伴随性改变则有泡沫细胞与含铁血黄素;修复性改变有透明变与纤维化[4]。

针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来说根据排卵可分为两种,分别为没有排卵功能与有排卵功能,针对没有排卵功能的病理形态来说子宫内膜表现为郑生状态,其分泌液没有变化,是因为卵巢分泌雌激素增多并在子宫内膜产生长时间的作用,进而引发腺上皮增生,增殖程度与雌激素作用的数量和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排卵月经周期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出血也被称为雌激素相关性出血,是指增生期至增生过程的阶段,多发更年期女性,也可发生在青春期,在生育年龄阶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在正常周期中也会发生暂时性无排卵的情况,只是几率比较小[5]。当内膜腺体分布均匀、灶性囊性扩张、子宫出血等并不能判断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析其原因为病变表现不全面,当腺体发生灶性囊性扩张后通过病理诊断可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改变伴出血,然而当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局灶性结构紊乱时可诊断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在绝经期患有子宫出血人群中最为常见的是萎缩性内膜,其表现为内膜少、上皮平坦等,排卵型子宫内膜主要是因排卵形成后黄体酮功能呈异常状态,进而导致子宫出血异常,孕激素相关性子宫出血,在排卵之后黄体出现发育不良或者黄体酮萎缩不全的症状,进而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或者长期分泌孕酮,宫内膜分泌不足或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均会引起子宫出血,其表现为局灶性腺体密集、持续增收等。子宫内膜不规则脱卸的诊断应与临床及相关检查数据资料相结合,其表现为月经期内膜与残留的分泌期腺体及早期增生期内膜混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病理分型来说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变化不同且间质细胞的变化也不相同,腺上皮细胞变化为同一类型时间质细胞会有不同的类型,在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腺上皮的不同变化,还要掌握间质变化的高度,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数据。

参考文献

刘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宫内膜病理诊断探究[J].临床研究,2016,24(2):76-77.

尚秀芳.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分析100例[J].母婴世界,2015,14(2):97-97.

周敏.对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8,25(8):38-39.

孙华英.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J].医疗装备,2015,11(14):39-39.

孙少霖.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诊断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6):2440-2441.

猜你喜欢

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2浓度的影响分析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研究
妈富隆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妈富隆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