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疫工作

2018-02-18陆海明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水疱口蹄疫患病

陆海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淮安 223228)

0 引言

人们对食品安全以及病原传染的途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在饲养猪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猪的健康检查,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还要避免病菌、病毒的传播。猪口蹄疫的预防要从其病原与病理方面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猪口蹄疫病的发生,做好防疫工作,尽量避免出现生猪感染猪口蹄疫的现象。

1 病原学特点

猪口蹄疫是一种容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所引起的生猪方面的疾病,根据这类病毒变异后血清反应的抗原关系,可以将猪口蹄疫血清划分为O、A、C、亚洲I和南非I、Ⅱ、Ⅲ型7种不同的血清型,且这几种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保护。在亚洲流行最广的血清型是O、A和亚洲I型,给猪注射O型或者U型疫苗并不能预防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因此,要根据不同血清类型注射不同的疫苗。但目前每个血清又具有众多不同的亚型血清,这直接造成目前亚型血清达80多种,这种变异的血清亚型病毒之间具有的保护水平非常有限,因此给猪注射其中一种口蹄疫疫苗,一旦毒株发生变异,就会产生不同的亚型病毒,极有可能造成所注射的疫苗对变异后的毒株没有任何效果,不能起到任何保护作用。另外,由于猪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也很强,因此在低温环境下的生存率特别高,甚至在冬季已经结冰的粪便中仍然可以存活。猪口蹄疫的顽强存活率造成了猪口蹄疫的传染性较高,猪口蹄疫病毒不但存活率高,在猪的内脏、淋巴腺体、骨髓中的存活时间也较长。因此,在购买猪肉类制品时,不建议在市场直接购买,而是购买自宰自食的猪肉,虽然猪口蹄疫病毒的存活率非常高,但是在酸碱条件下其表现却非常敏感,一旦pH值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造成猪口蹄疫病毒的失活[1]。

2 流行病学特点

猪口蹄疫的潜伏期较长,在临床上发病表现较为明显。一旦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就会在其破裂水疱的渗出物、呼出的气体、分泌物、唾液、粪尿、奶、精液及肉和副产品中排出较多的动物感染病毒,而这些病毒在空气中随着悬浮微粒在风的作用下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很容易造成附近动物以及人类感染该病毒,易感染的动物会通过呼吸以及消化系统等感染这类病毒。另外,经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也会感染上这种病毒,一旦这种病毒感染面积加大会造成大面积的疫病。而这种流行病在冬季和初春时较为多发,虽然夏季也会发生,但几率较小。

3 临床症状

成年猪与仔猪患病症状并不一致,因此对于成年猪与仔猪患病的临床症状要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观察。

3.1 成年猪

成年患病猪会在24~48 h内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第3天体温甚至会超过41 ℃。另外,患病成年猪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出现战栗、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同时还会在冠状沟附近出现苍白的区域。患病猪会在蹄部各个位置出现4 mm~2.5 cm大小不等的水疱,这种水疱里面充满淡黄色的液体或者类似于人被烫伤后的水泡内含清亮浆液,且通常会在12~36 h内逐渐溃烂,溃烂后的皮肤呈现出红色糜烂面,病变后还会结痂,而且同一头猪还可能在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的病变现象。成年猪一旦感染口蹄疫病毒,会出现蹄部疼痛感,因此猪在行动时会不敢踏地,出现跛行或者前肢爬行的行为,且体重越大的猪其痛苦越严重。如果没有并发感染的状况出现,很快能够恢复,伤口也会在2周内愈合,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则会长期俯卧不起,还会引起压迫性溃病,严重时甚至蹄边破裂,蹄壳出现脱落,俗称“脱靴”,同时还伴有蹄部大量出血的现象,而恢复期的蹄部会产生新的蹄甲。在母猪哺乳期间发病会严重影响下奶量,妊娠猪还会由于病原引起的高烧不退而发生流产现象。在非疫病区,成年猪的发病率为100%,而死亡率则4%左右,这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与发育,猪口蹄疫的发生对猪肉的产量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以上症状不明显,所以很难进行控制[2]。

3.2 仔猪

仔猪与成年猪患猪口蹄疫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并不相同,一旦成年猪患病其死亡率较低,但哺乳期的仔猪患病后其死亡率非常高,主要是由于仔猪在感染病毒后会发生急性水疱,同时还伴有高温高热的现象,生命体征衰弱。这种水疱形成前很有可能造成急性心肌炎,即病毒诱发的病变,进而造成死亡,相对于一些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的仔猪患病时可能只发出一声尖叫就会发生神经症状继而死亡,只有少数仔猪会出现不吃奶的情况而导致死亡。

4 剖检病变与诊断

对哺乳期的仔猪进行口蹄疫感染病毒剖检,可以发现其心肌表面呈现出病灶性变化,同时还会出现灰白色以及淡黄色的条纹,这种类似于虎皮的病变又被称作“虎斑心”。根据猪口蹄疫病流行病学的病理特点,可以通过猪的临床症状进行检验,成年患病猪会在口鼻以及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同时会卧地不起。而哺乳期的仔猪则会出现心肌炎等症状,直接造成死亡。成年患病猪的死亡率低,仔猪患病后死亡率非常高,还会造成成窝死亡的现象。通过对患病猪进行剖检可以判断该猪是否患有猪口蹄疫,根据其患病症状进行确诊,同时加强对患病猪的消毒隔离[3]。

5 预防与控制

5.1 强制免疫

由于猪口蹄疫病传播途径较多,且危害性较大,因此在对猪口蹄疫进行预防时,要做到强制免疫,要求在不同养殖户中,进行强制疫苗及消毒。第一,要选择高效的猪口蹄疫疫苗,其中兰州生产的一种O型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浓缩型,注射后15 d内会产生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以持续6个月。因此,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注射后也应随时观察猪的状态。第二,要对注射部位进行改进。由于猪的年龄以及体重不同,注射疫苗时要根据不同猪在不同部位进行疫苗注射,确保疫苗能够被有效吸收。第三,对疫苗进行免疫程序规范化处理,对于公猪以及母猪在配种前要进行一次免疫,如果配种前未做免疫,那么要在配种间隔1个月内免疫2次。经产的母猪要在产前45 d进行一次免疫,确保母猪具有较高的抗原体,以保护仔猪或者乳猪。同时,空怀母猪也要在1年内进行2次以上的免疫。种公猪的免疫要每4个月进行1次。第四,疫苗只是针对未患病的健康猪,且疫苗只起到预防的作用,并不完全杜绝该类病毒的感染,由于口蹄疫病毒呈现多种病变,注射的疫苗并不能完全针对多种病变病毒。因此,要在注射疫苗后多加观察,确保猪的健康。

5.2 做好消毒工作

由于猪口蹄疫病毒对酸碱敏感度较高,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性进行消毒液的研究,可以采取有机酸或者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消毒浓度进行配比,还要对猪圈以及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对地面与粪便也要进行消毒,这种消毒可以采取火碱或者醛制剂的腾骏“复合醛”按照比例进行稀释后消毒。同时,要将猪能接触到的地方进行全面消毒,1个月最少进行1次全面消毒,在疫情发生时要进行多次消毒,增加消毒剂的浓度。另外,猪的饲料也需要进行检验消毒,确保猪食用的饲料安全可靠。

5.3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对于猪口蹄疫病的防疫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的方针进行综合防控,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自2010年开始执行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以及国家标准《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也是保证动物健康安全的法规,作为饲养员要不定期进行法规以及政策的学习,一旦发生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预防,必要时扑杀病猪所在猪群,避免疫情扩大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猪舍以及猪活动的场所和用具等要做到彻底消毒,利用酸性或者碱性极强的消毒水进行消毒,避免猪口蹄疫病毒威胁健康猪,同时要对猪进行疫苗的注射,利用血清或者康复动物的血清进行动物免疫注射,一旦发生口蹄疫病要及时做出警报,同时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4]。

6 结束语

猪口蹄疫病的预防要根据成年猪以及仔猪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要有针对性的对猪进行疫苗的注射,同时加强对猪的检查、检疫。另外,需要加强对猪的生长环境以及活动范围的消毒工作,只有不断进行消毒检查才能预防猪口蹄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猜你喜欢

水疱口蹄疫患病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口蹄疫
完形填空训练
详解猪水疱病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