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牛皮蝇病防治措施

2018-02-18王新梅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牛皮体表虫卵

王新梅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农牧局畜牧兽医站,海东 811100)

0 引言

在放牧地区,牛皮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大部分牛皮蝇靠吸血为生。牛皮蝇幼虫会寄生在牛体表皮肤组织下,随着虫体生长,向其他组织侵袭,危害严重时导致牦牛死亡。因此,掌握该种疾病的科学防治手段,对更好防控该种疾病,降低损失有很大帮助。青海省循化县牛皮蝇的分布十分广泛,牛皮蝇幼虫寄生在牛体表皮肤内,会严重影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牦牛皮蝇会对犊牛和成年牛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犊牛持续生长发育受阻,使得成年牛的产量严重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牦牛皮革质量下降,对养殖户的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做好牦牛牛皮蝇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1 发病经过

青海省循化县一位养殖户共养殖牦牛22头,该养殖户一直沿用传统养殖模式,采用放牧养殖。2017年7月间,养殖户陆续发现牦牛群中的牛出现了采食量下降、体表皮肤搔痒、烦躁不安的症状,患病牛身体膘情逐渐下降,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认为是牧场牧草营养价值较差、补饲不良所致,即对牛群进行适当的补饲,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整个牦牛群的机体状况逐渐变差。随后又采用治疗疥癣病的方法对牦牛进行治疗,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牛群发病到7月底后,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到当地兽医单位,兽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整个牛群已经普遍发病,而发病初期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对患病牛进行隔离。走访放牧地点,发现放牧地点地势低洼,存在大量蚊蝇,并且发现牛皮蝇存在,在牛圈舍中也发现牛皮蝇的存在。结合整个牛群的发病经过和发病现状,兽医怀疑是某些体内或体表寄生虫病,通过对整个流程进行全面诊断,明确寄生虫类型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驱虫治疗,很好的控制了病情。

2 临床症状

当牛皮蝇向着牛体表飞舞产卵时,会引起牛群恐慌不安,造成牛群在放牧地点和牛舍内来回奔跑,严重的会导致牛滑倒摔伤[1]。当第一期的幼虫经过毛孔钻入皮下组织后,导致牦牛皮肤瘙痒难耐,牛舍中的患病牛狂躁不安。一期幼虫向着食管黏膜下移动寄生时,引起2头牦牛发生严重的食管炎,并导致死亡。随后,幼虫逐渐向牛背部皮下组织移动寄生,导致背部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皮下出现蜂窝织炎,局部皮肤组织凹凸不平、粗糙,发病严重时,肿胀部位会出现瘘管。随着幼虫进一步生长发育,瘘管愈合后形成了瘢痕。整个牛群发病较为严重,皮下组织普遍存在二期和三期幼虫,随后患病牛身体逐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可视粘膜苍白无光泽。有2头牛在发病后期出现瘫痪症状,瘫痪前,在牛舍中频繁的后退前进,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最后倒地死亡。

3 病理学变化

将4头病死牛解剖后,发现皮肤局部肿胀部位皮下出血发炎,皮肤组织变厚,肿胀部位还能看到虫体存在,虫体周围形成结缔组织、包囊或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明显的瘘管[2],并不断向体表皮肤排出脓液。有2头牛的脑膜出现水肿发炎症状,脑膜炎严重;2头病死牛食管黏膜高度充血肿胀,食管发炎明显;4头病死牛鼻腔黏膜高度充血水肿,并能发现幼虫移动,病死牛其他脏器不存在典型病理学变化。

4 诊断

根据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为牛皮蝇病,但要确诊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幼虫和虫卵形态。将病死牛背部隆起的肿瘤状皮肤组织切开后,从肿胀的皮肤组织取出虫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为3龄期的幼虫。同时在病死牛毛上,还能发现有虫卵着生,将虫卵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虫卵外观呈现黄白色,虫卵表面湿润光滑,单独着生于一根牛毛上,或者一根牛毛上着生一排虫卵[3]。结合最终的诊断结果确诊为牦牛皮蝇病。

5 防治

5.1 治疗

牦牛皮蝇病要选择高效驱虫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牛皮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有伊维菌素、蝇毒磷、敌百虫等。由于该养殖场患病牛发病较为严重,所以为该饲养户制定了体表和体内驱虫联合治疗方案。体内驱虫选择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 mg/kg体重,皮下注射,1次量。同时选择使用蝇毒磷,将其配制成0.05%的溶液,泼洒或者喷淋患处皮肤,间隔1周再使用1次,连续使用2~3次,杀灭体表虫卵和幼虫。春季要对整个牛群的背部皮肤进行检查,用手触摸查看是否存在凹凸不平的肿瘤,如果寄生虫较少,可以用手挤压肿瘤,将皮蝇幼虫从中挤出并杀死,或者选择使用2%的敌百虫溶液注入到肿大组织内;如果体表寄生虫较多,可以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驱虫治疗。采用上述方法,1个月后检查患病牛体表皮肤,凹凸不平症状明显下降,但存在少量肿胀现象,继续采用上述方法治疗2周,患病牛体表皮肤恢复良好,且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5.2 预防

牦牛皮蝇病主要是由牛皮蝇幼虫寄生在牛体表组织以下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该种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牦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在牛群中快速传播,会在较短时间内感染整个牛群。牛皮蝇病发病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常发生在牛皮蝇繁殖高峰期,而牛皮蝇的繁殖和养殖环境有密切联系。日常要加强圈舍饲养管理,强化通风、勤换垫料,经常使用2%的底敌百虫溶液或菊酯类杀虫剂对周围圈舍进行喷雾消毒,消灭寄生在牛体表皮肤的虫卵和幼虫。结合养殖场寄生虫发病现状,为其制定科学的驱虫方案,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对牛群进行体表和体内寄生虫的驱虫处理,预防该种疾病再次发生。

6 结束语

牦牛牛皮蝇主要是幼虫危害牦牛身体健康,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导致牛出现的一种慢性疾病。牦牛牛皮蝇幼虫沿着毛孔侵入到牦牛体表皮肤以下,会导致牛皮质量下降,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整个牛群的生长发育。牦牛皮蝇病一旦在牛群中传播,将会在较短时间危害整个牛群,使得牛群整体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牦牛出现贫血症状,严重影响地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青海省循化县农牧民群众普遍采用放牧养殖模式,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因素给牦牛牛皮蝇生长提供了有利因素,也为该种疾病的传播、发生创造了机会。因此,当地农牧部门需要进一步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将牦牛集中实施集约化养殖,定期对牦牛进行检疫和有效驱虫,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猜你喜欢

牛皮体表虫卵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隔山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中四个C21-甾体苷元含量比较研究
富蕴县阿勒泰羊蠕虫虫卵检查及虫卵特性
牛皮吹破不要紧,赚钱就好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