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措施

2018-02-18严谨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染性畜牧防控

严谨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农业局,新余 336600)

0 引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畜牧养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带动了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畜牧养殖中,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受到诸多疾病的影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动物疾病也对畜牧养殖动物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降低了畜牧养殖产品的质量。在畜牧养殖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因此,该文将以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论述。

1 动物疾病类型

1.1 普通疾病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我国畜牧养殖业中,动物普通疾病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以及眼睛和肢体方面的疾病等。此外,我国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还有产科方面的疾病,如难产、流产等疾病。畜牧养殖动物的普通疾病相对具有较小的危害性。

1.2 传染性疾病

动物传染性疾病不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而且其危险性也十分显著。各类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病毒和细菌等。动物传染性疾病极易造成动物疫情,而且传染性非常显著,难以医治。此外,少数动物传染性疾病不仅对同类具有传染性,而且还会传染给人类,且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如甲型H1N1流感。

1.3 寄生性疾病

各类寄生虫是引发动物寄生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节肢动物和蠕虫等寄生虫。该种疾病的传播通过一定的介质,如饲料、水源等,蠕虫以及原虫等寄生虫,寄生于动物身上,发育期时间较长。另外,有些畜牧养殖动物的寄生性疾病是通过动物的身体接触传播的。

2 病因

2.1 人为原因

动物疾病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指在饲养动物期间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的动物疾病。首先,对于养殖户在动物饲养期间,如果养殖人员不注重对动物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对动物生活环境缺乏科学管理,缺乏必要的通风设施和排污设施等畜牧养殖基础设施,导致动物长期处于一种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这种状态就极易引发动物疾病。其次,对于饲养管理员,如果其动物疾病病发期间采用了不合理的药物或者不科学的控制方法,导致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现严重损伤,这样不仅没有减轻动物病情,而且还有可能对动物造成药物性伤害。同时,兽医角度方面,如果缺乏必要的诊断技术,或者专业能力较差,当动物疾病发生时,则不能对症下药,导致动物病情加重[1]。此外,养殖管理人员在动物养殖期间,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管理工作,没有对养殖场地进行定期消毒处理,或者不注重对动物进行定期清洗,都会增加动物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2.2 非人为原因

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非人为原因,包括环境原因和动物自身原因。

2.2.1 环境原因

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保证动物健康成长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动物身体机能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对动物身体免疫力的提升以及身体新陈代谢能力保障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畜牧养殖户的动物生长环境并不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不仅是饲养所用的水源、饲料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动物生长的圈舍也不能保持清洁、干燥。另外,有的养殖环境中伴随噪音污染,这很容易导致动物受到惊吓,进而造成动物疾病的发生。

2.2.2 动物自身原因

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发生的动物自身原因主要指的是在动物发育中,部分动物胚胎可能被染病的母体所传染,致使胚胎在母体内就感染了疾病,出生后表现先天性疾病。同时,这种先天性疾病还极有可能会携带病原,导致动物疫病。此外,动物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免疫能力因不同的畜牧养殖动物而有所不同,因此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具有影响作用。

3 防控措施

3.1 强化饲养与管理

首先,严格坚持和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方针,针对养殖场的日常工作,争取在开展动物疾病预防工作的同时有效结合防治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对养殖场进行积极和彻底的消毒工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动物身体的适应性,选择正确的、合理的消毒剂。如果对消毒剂的选择不加以重视,畜牧养殖动物有可能因使用了不正确的消毒剂而在其身体内出现毒素。因此,为确保动物生长环境的安全性,一定要注重对动物日常毒素的清理工作。其次,注重对畜牧养殖动物进行科学饲养,还要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清理,做好各种废弃物的清理工作,为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科学的饲养还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畜牧养殖动物只有吃到安全、卫生的饲料,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2]。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还要注重饲料的科学配比,最大限度的增强动物的抵抗力。

3.2 加强检疫和动物疾病的监测

畜牧养殖动物检疫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加强:第一,动物疾病防疫部门要加强对动物疾病防疫管理机制的构建力度,并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尤其要强化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检疫和疫苗注射工作。第二,注重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动物检疫技术,针对动物疾病,为防止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一定要应用先进的动物检疫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监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强化:第一,针对动物疾病和疫情的多发区域,制定针对性的监测计划,同时还要强化其监测力度,针对动物疾病的疫苗注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定期实施,避免疫病产生大面积蔓延。第二,针对动物疾病的多发季节,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同时提高动物检疫的频率,使得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得到较好的控制。

3.3 加强用药的科学管控

畜牧养殖人员必须针对所饲养动物的种类,对其专业的养殖知识和养殖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切实强化自身的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为畜牧养殖动物的合理用药奠定基础。针对畜牧养殖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具体病情,对用药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切实保证对症下药。另外,针对动物的常见疾病,在治疗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毒性较强或者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确保用药的合理性[3]。

4 结束语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十分复杂,而且对于畜牧养殖产品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深入探讨,能够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控措施,最终控制并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传染性畜牧防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