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谷川豪建筑作品浅析

2018-02-17许早欢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0期
关键词:谷川坡顶屋顶

许早欢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东深圳 815000)

1 背景

70年代后新一批的日本建筑师与之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受建筑大师筱原一男的影响(同为东工大学生的长谷川豪也不会例外),他们不再像现代主义开始之时那样,考虑形式、功能、解放人类等问题,而是从自身的想法出发去做设计。

不论是樱台之家以桌子为核心的概念,还是森中宅的剖面,都令人惊叹于他的创造力。但联系这一背景,我才突然感悟到长谷川豪的作品也不会是凭空产生的,所以希望通过对其建筑作品进行一些分析,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2 理念分析

在长谷川豪的建筑实践中,他非常强调从“微环境”出发的设计理念,并且一直力求使得建筑空间、外部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能够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彼此融合。

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从身体出发,而不是眼睛。从眼睛出发是一种视觉的建筑,从身体出发则是一种关系的建筑。下面通过几个案例的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2.1 森中宅

这个住宅从外观看就是一个双坡顶的小房子。但精华在于剖面,在这个大的坡顶下面嵌套着三个小的坡顶的房间。我从未想过这样去拆分一个人字形屋顶的空间。因为这样操作后,剩下的空间-大坡顶与小坡顶之间的缝隙会变得无法使用。但是在这里,这个空隙反而是设计者花了最多心思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空间是一个光的过滤器。一方面,他将南侧的光照通过一个几米深的通道引入了北侧的厨房,一方面,又为起居室提供了柔和的光线,起居室屋面采用了木皮贴在塑料板表面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可透的感觉。南向的阳光经过屋顶斜面的反射到起居室的“屋顶”,再经过半透的材料透入室内。

可以发现,不管是南侧的景观还是光线,都是一种间接的体验,随着室外环境的变化,室内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受。这个缝隙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样,其实他本身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空间体验。

另外,人与坡屋顶的关系也变得很不一样,坡屋顶在这里被强化了,它始终能成为你目光汇聚或延伸的地方。后来,我看到筱原一男的古川的住宅的时候,突然把这二者联想在了一起,虽然出发点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种90°的直角关系(从剖面可以得知)似乎存在某种联系。在古川住宅里,是一种结构的裸露、清晰;而在古川的森中宅里,则是成为了一种空间组织的手法。但他们都改变了坡屋顶与人体之间的状态。

2.2 森林的架空别墅

首先是关于它1.8m的层高,长谷川豪自己曾经在讲座上回答过,因为自己的身高是1.8m,所以选定了这样的高度。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要使这个尺度尽量贴合人体吧。

为了使人更加的融入自然环境,他没有选择使人体感受不到建筑,相反,他用建筑包裹身体,使身体与建筑首先产生了一个包裹的关系,从而使得住宅的空间成为了身体的一种扩张,这大概就是长谷川豪所说的身体感觉延伸的方法。而下部6.5m高度的挑空与上部压低的高度无疑强调了居住空间的身体性,小屋在这里与人的身体一体化之后,让人感觉就栖居于树上。

这种收缩与扩张的对比事实上在很多案例中都可以见到,从一个开阔平坦的空间突然进入一个狭窄的空间,或者反过来,都能放大人体的感官,使窄小的空间有更强的包裹感,使开阔的空间更明亮宽阔。

2.3 练马集合住宅

在私人小住宅中,将业主或设计师的个人想法放大去做会更容易一些。但是集合住宅是要出租的,想要随心所欲就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练马集合住宅还是贯彻了长谷川豪的理念,并且说服了业主,虽然这种做法会耗费一定的面积,但是可以增长一定房租来平衡。

从平面来看,庭院的面积是相当大的,长谷川豪是把庭院当做室内的一部分来做的。稍作分析,可以发现布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单元:①长而窄的单元有一个长而窄的露台;②转角L型的单元有一个L型的露台;③垂直式单元(三层一户或两层一户)有一个垂直式的露台。这些露台是房间与城市的过渡带,也是一个用来看风景的房间。不同的类型可以应对完全未知的不同租户的情况。

另外由于有露台外墙的包裹,内部房间的开窗就显得相当的随意,因为外立面由阳台的开洞去控制就可以了。比如对于垂直单元的一层工作室来说,房间的窗户既是窗也是通往露台的门,并且甚至在露台的下面还设置了储物空间。

仔细观察练马住宅的窗户,可以发现窗台的高度很低,至少不会是我们通常看到的900mm,可能只是到膝盖左右,而栏杆设置在窗外,这里可能也是身体向外的一种扩张,可以想象是一种身体向外探,企图与楼下的家人,邻居甚至建筑外的人交流这一动作的结果。

3 结语

可以总结出几种特点:①强调关系的建筑;②注重身体感受;③室内外界限的模糊的趋向。这一趋向可以延伸到更多的日本建筑师,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被一再的强调。

这其中的关键词大概就是海啸与地震,这两个词在许多建筑师的书中被反复的提及,几乎同时代所有建筑师都在反思。建筑不应该再作为与自然割裂的一种存在,所以他们更加注重自然,更加注重个人本身。长谷川豪的作品,抛开其耳目一新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些思想。

[1]长谷川豪.Go Hasegawa Works[M].日本:TOTO 出版社,2012.

[2]筱原一男作品集编辑委员会,建筑:筱原一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隈研吾,著.计丽屏,译.负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谷川坡顶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长谷川等伯作品
蜂巢历险记
屋顶屋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
屋顶的雪(外四首)
土钉加固黏性土坡加载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