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理念与设计实践

2018-02-17杨蕾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规划设计规划

杨蕾

(南京工程学院基建处 江苏省南京市 211167)

引言

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内,中国的很多大学完成了规划和设计,并且将其付诸实践进行了建设。中国大部分的大学建校于建国前后,历史较为悠久,融合了过去时代浓厚的历史沉淀感。但是近几十年以来,中国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和国际地位都产生了较大的提升,因此,出现了由于高等学校建设情况滞后而出现的与我国的经济局面相矛盾的情况。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管理模式改革、高等教育产业化等问题接踵而至,给高等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跟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快速的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高等学校规划设计的理念刻不容缓。

1 高等学校规划设计的理念转变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对于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需求,如果不及时的转变高等学校规划设计的理念,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将会严重的落后于世界。为了适应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办学模式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高等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可以简洁明了的体现一个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想法,同时也是环境育人的一个具体的实践。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转变高等学校规划设计的理念刻不容缓。

2 当代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的类型

在过去短短的十多年内,中国的很多大学完成了规划和设计,并且将其付诸实践进行了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大学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根据研究发现,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的类型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修缮原有校区,增加和升级校园内的基础设施;另一种则是另外规划土地,建设集高科技、高发展、高前景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科技园区。这两种不同的规划建设类型相比,第一种能够很好地利用原有的设施,保存校园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但是由于区域的划分早已定型,除了小范围的扩建宿舍,增添各种设施以外,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而第二种建设类型,能够很好地对其进行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划,由于可塑性极高,所以规划理念往往更加的完整和先进。校园特征也更为突出,将环境与教学很好地进行融合,全新的校园设计理念更加容易贯彻。同时,国家大力的支持高校建设的投入,充沛的资金和最新的技术能够形成城市统一规划集中的高教园区,并且逐步建成大学城,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城市资源,推动高校的发展。缺点就是文化底蕴较为浅薄,对于高校这类注重历史沉淀感的地方来说有多欠缺。

3 高等学校规划设计发展的趋势

3.1 多元化

我国的高等学校类型众多,整体呈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办学模式,校园规划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规划设计应该根据学校的性质和类型来进行,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格式。

3.2 整体化

高等学校是一个整体,建筑讲究整体的协调性。首先将整个校园看成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大体的规划设计。整体化的规划要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之后再对校园内部不同的功能单位进行分区;交通道路和校园景观必须要符合校园整体规划的和谐,争取营造一个整体但是多结构校园。

3.3 生态和谐

现如今,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十分注重生态的和谐。高等学校的主体是人,因此更应该在校园规划的过程中注重生态和谐。在建筑中安排大量的绿色植物;同时,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前期的规划中,需要谨慎的考虑垃圾桶和废弃物排放的途径,避免造成污染。

3.4 带有地域特色

另外规划土地,建设集高科技、高发展、高前景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科技园区的缺点就是文化底蕴较为浅薄,对于高校这类注重历史沉淀感的地方来说有多欠缺。如果将带有地域特色的设计理念融入到高等学校的建设中,能够很好地填补新校区所缺乏的由于历史而产生的文化底蕴。同时,将当地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与文化氛围。

3.5 注重空间层次

高等学校规划设计还需要强调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高等学校规划设计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在设计的时候尽量注意空间层次,重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利用和规划,建构一个多层次的大学园区。再根据实际情况,使得校园内的各种设施能够得到方便、高效的运用,并且能够保证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更加的频繁和通畅。

3.6 注重校园中心区营造

校园中心区是一个校区的核心区域,通常,它是文化交流和举办活动的场地。注重校园中心区的营造能够凸显出高等学校的空间特色,同时可以很好地体现高等学校的学术气氛。因此,校园中心区需要一定的面积,空间位置的选择应该更加的谨慎,且需要方便整个校园的人员来往。

4 结束语

中国大部分的大学建校于建国前后,历史较为悠久,但是近几十年以来,中国跟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和国际地位都产生了较大的提升,因此,出现了由于高等学校建设情况滞后而出现的与我国的经济局面相矛盾的情况。在短短的十几年内,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管理模式改革、高等教育产业化等问题接踵而至,给高等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跟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快速的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转变当代高等学校规划设计的理念刻不容缓。

[1]杨添祎.当代中国高等学校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2]冯 刚.当代高等学校规划空间结构分析[J].城市环境设计,2004(2):68~74.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规划设计规划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