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

2018-02-17杨莉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0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生态

杨莉

(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12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生活环境的改善需求,人们在对基础建设领域的可持续生态需求日渐增大。实现好的建设工程项目,不仅对每个家庭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材料及工艺的不断完善,诸多新兴建工技术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些领域技术的应用在未来许多建设项目中势必会成为主要的应用技术,未来发展潜力及市场巨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在人们享受由改革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在各个方面承受着来自于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烦恼。制造业的高效生产制造模式在诸多方面也影响着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节奏步伐,节奏的加快虽然对社会的飞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但人的生活品质却受到了碎片化、机械化和模式化的限制。通过合理地规划可持续生态建筑设计,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贴近“以人为本”的最终理想,同时可以为人们建立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理念,也会从侧面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人可以更好地融入于这个城市。

1 可持续建筑案例背景

可持续的生态建设并不是概念上的建设,更应该结合实际进行过程案例具体分析,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可以迎合市场需求,反之会沦为华而不实的失败生态建设案例。下面就以具体案例《东湖生态办公园区》建设项目展开分析。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范围地不断扩大,全球的人口也在连年增加,这样对于能源的消耗也在日渐加重,其多带来的汽车尾气、工业化建设、水资源污染等城市化进程的危机不断加剧破坏了自然与人的和谐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大量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在人们对于营造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的大众意识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共识。“房子是用来住的”习近平书记的这一句引人共鸣的话深刻诠释了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实现好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可靠的生态文明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上的认同,为人们在自我的切实生活建筑设计中建议一种借鉴性强的带头作用。

《东湖生态办公园区》可持续建筑案例背景起始于2014年中旬,受淮北华松集团的委托,对淮北市淮海东路北、规划光明路东建设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在对区域进行具体规划时候,首先应该对该区域进行环境结构分析,主要分析项目的地理、水文以及生态结构,其次要结合相关政府政策以而符合可持续建筑的需求,最后实现有效合理的规划设计。该项目2014即已经开始立项,原名《华泰文苑办公楼》,但由于开发商对产品的定性与规划局迟迟没有达成一致,因此,该建设用地方案一改再改,历经3年的各种论证及多方专家建议磨合,最终于2017年基本确定为生态建筑办公楼,因此该项目最终确立为《东湖生态办公园区》。多方磨合和必要的多次论证在实现可持续建筑中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实现好论证过程是实现综合开发的基础。

2 可持续建筑案例规划

通过条件论证和用地需求相结合,最终确定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40000m2,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B1),容积率<2,我作为主创设计人员,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政策因素的考量:在2016年的9月中江苏省淮北市在进行的第八次党代会中所提出了要进行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宏观战略,而该项目基地正好位于碳谷科技规划区的中心地带,因此,淮北市规划局要求该项目必须符合:其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同时需结合并充分体现所要建设的“碳谷绿金”的规划战略,满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将该项目做成淮北市生态建筑的成功案例,为将来淮北市建设绿色海绵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增景添色,以达到未来淮北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达到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建设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

2.1 开发商建设方案的推敲

华松集团在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市场调研,最终决定将该项目设计为SOHO生态办公产业园。在接收到开发商委托设计任务书后,随即对该项目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展开了一系列的设计工作。目前定稿方案为:2栋沿街商业,8栋7~16层的生态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为8万m2,并于2018年2月上报淮北市规划局。

2.2 项目难度分析

该项目的难度在于项目的主体特色定位为“生态建筑”,而目前对于生态建筑,可以借鉴和查阅的资料并不是太多。“生态建筑”的意义是通过结合生态理念将建筑融入于生态之中,而最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其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将数量巨大的人口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切实地整合于其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整合建筑要素,将自然界和人类切实的实现融合,并在其中将物质、耗能在所搭建和构造的生态建筑中可以实现良好的循环和利用,从而获得一种起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去,从而可以使“生态建筑”不在停留于表面而内化于心。

3 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及实施细则

根据在建设可持续建筑设计案例前的大量调研以及政策的考量及相关环境的保护研究等完成后,在项目建设中本着“自然优先、人为优化、能源节约、健康至上”的发展目标,利用现有的高效集成的环保生态技术,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进行相关的生态性质考证,项目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地方碎玉生态建设的标准执行,切实符合生态建筑的生态建设理念:自然优先、人为优化、能源节约和健康至上。具体多实施的技术措施包括:场地生态保持、新风系统、选用当地化建材、天然采光、气候适应性型维护结构、高效节能与光效控制、选用3R建材、充足采光、自然采光、节能空调输送系统、节水器具、室外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空气质量监控、可调节外遮阳、雨水回收、良好的隔声性能、屋顶可以增加绿化、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加强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改良工业化建筑技术和积极推广节水灌溉等措施,进而形成一个综合高效的可持续建筑系统。

在建设过程中细节设计有:建筑单体本身也为了满足植物的生长日照采光的要求,每个办公单元均配置了二层挑空的面积约30~45m2的大露台,露台采用奇数层偶数层交错设计,以满足露台上植物的采光要求,同时所有露台均下降楼面600处理,以方便种植土的铺设,并做好面层的防水保温节能措施,花草树木的养护浇灌,采用自动滴灌系统进行自动浇灌,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的工作量,进而保持好的生态效果。本项目的单体设计理念是按照顺应自然的基本设计观念而进行建筑的形体设计和朝向的定位,并通过新型的建筑围护措施、新型隔热技术等方式方法改善其能源的消耗。在此之中建设中的外墙主要采用的是高性能的岩棉板对外墙进行外保温调剂。其节能对应的指标符合相关国家和组织对于其性能的有关规定。外墙采用浅色饰面材料。项目中的屋顶主要采用的是挤塑板从而进行保温和隔热。

建筑在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等级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需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室内空气环境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浓度。

对于单体的办公单元其主要的采光和通风所采取的措施有:优先使用借鉴自然通风的原理减少能耗。对于采光系数的主要标准值必须满足国家发布的《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在此过程中的建筑外窗其使用面积满足总的外窗面积的三成,对于建筑幕墙的具体改善方法有可开启部分通道并进行相关换气设备的开发。

才对其单体单元进行供水的设计中有限考虑太阳能,例如通过太阳能的光伏发电技术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对于配水系统应该进行合理配置,通过竖向分配增强地面的透水和吸水能力。在具体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对于地面铺排的过程中有限采用自然地细碎石或细鹅卵石进行路面的设计,在较为平坦的广场或者人行走道的路面材料优先选用透水砖,通过自然材料的选用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更好地回归自然,增加相应路面的吸水率。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打造海绵型城市绿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景观,提高城市园林品质。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

在实际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考虑增加相关吸水建材的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得利用自然水资源,以“渗、滞”为主,结合“蓄、净、用”。通过合理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仅可以增强绿地的景观效果,节约水资源并充分利用、加强对于水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完善的自然水资源系统的循环开发。保证城市绿地符合生态、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健康、环保等基本要求。《东湖生态办公园区》项目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采用动静结合的生态建设理念很好地诠释了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于细节地把握,很好地实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项目建设很好地满足了居住者的身心对于回归自然需求。

通过在采用上述相关的具体可持续生态建设的实例分析可以很好地在多方对可持续建筑理念进行验证和有效的理论验证,为后续生态建筑建设项目提供很好的现实意义。

4 结论

通过生态建设的具体建设案例的分析与验证,在设计完成后经多方人员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反馈,为可持续建筑设计由理论到现实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实践规划。实现好可持续建筑不仅符合我国容易对环境发展保护的政策理念,更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的一种人归于自然理念的和谐诠释,为进行可持续建筑理念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行动方案。实现好可持续建筑不仅是自我生存环境的改善措施,更是一种造福后代子孙的长远规划和建设。是未来建筑行业和人居建设的重要方向,具有现实指导性意义和未来指向性。

[1]王晓军.柔性设计模式[D].天津大学,2016.

[2]于晓娜.基于可持续技术的当代建筑形态解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

[3]江春法.论新形势下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5(24):47.

[4]朱文莉.基于国际可持续建筑评价框架的BSA体系及适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

[5]林周赛.建筑表皮的生态设计策略初探[D].天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理念生态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