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政策研究

2018-02-17李永红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0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化城镇

李永红

(山西省怀仁县城乡规划服务中心 山西怀仁 038300)

前言

本文着重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政策,阐述研究的目的,探寻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讲述了它的意义,浅显的解析了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将会面临的问题及困境,简单地探讨其问题产生的根源。

1 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过程

城镇体系规划这一理论基础是来源于西方国家,“城镇化”这个词语是由德丰索·塞尔达(1867)提出来的,并说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式经济发展和工业水平提高的表现。19世纪后期,一些学者对城镇化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同时,霍华德(1898)还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美国一位学者,赖恩·贝里(1976)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变化周期,提出了关于城市化空间的周期理论,其内容为“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到了21世纪时期,城镇化已经不是单指空间转移,而是演变成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过程。这种情况在发达的欧美等国发展较早,在发展中国家相对发展要缓慢些。但它也为我国城乡规划的这一想法,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城镇化发展这一研究也在中国境内逐步地展开,改革开放后,中国紧随国际步伐,城镇化发展较为迅速,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经他们的不断研究努力,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学者们分别从:社会、经济、地理等方面对城镇化发展这一政策作出了分析研究。

与传统的理论概念相比较,提出了新型的城市化,这一想法的提出主要侧重于:以人为本。张丽萍(2013)她认为,只有以人做为核心的城镇化才能称为新型的城镇化,大城市带动小城镇相协调的发展,把提高工业水平、信息水平、和农业化水平作为提升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还有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科学发展观”。盛光耀(2013)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客观的规律作为守则,提高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保证其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也是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建立在一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国家。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发展的差距是较大的,因此,一些学者将这一想法着力于运用在中小城市内,这样,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努力缩小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使它们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1978~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农村人口正逐渐的向城市迁徙,城镇人口总量增加,空间布局变得紧张,而中国也正在步入初级城市型社会。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的城市化进程主要针对一些大城市,而相对应的中国国情来说,新型的城市化模式更为适用。

而县域城镇体系的初步探索,是由20世纪80年代时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这一思想成为指导向城镇的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思想。

2 县域城镇体系的基本认识

作为县域体系的发展基础单元—小城镇。它在中国城乡与农村发展转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费孝通老先生所想“小城镇是个新型的正在从乡村性质社区变成许多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尚未完成城市化的过程”。不过,由于各个学术界的看法和意见有所不同使其在一些想法看法上产生了分歧[1]。县域体系是指在县域内的城镇和农村的地理环境,技术水平,文化水平的要素,特定的有机关系而组成,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机制。县域城镇现以小城镇发展为主,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加快城镇化发展这一思路,现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当今的情形所表现出的不只是中国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化,乃至整个世界中的各个国家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发展问题,城镇化的推进时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统筹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科学布局,落实贯彻国家“中部崛起”发展的战略,构建城乡有序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促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构建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不断加快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加快向新型的城市化迈进的步伐,实施先富带后富,让中心城市带动边缘区域,关注发展平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率,推进农村的现代化,构筑有保障的食品安全体系,统筹“三农”。

3 县域城镇体系政策发展中的问题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资源浪费现象明显,环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生态圈的破坏等各种隐患,非常严重的阻碍到了我国的城镇发展。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也就成了发展的问题。县域城镇体系中,小城镇的发展是其体系发展得动力。小城镇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区域的发展,区域内的各个因素,如:地形,交通,文化等都对小城镇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且小城镇的发展与其周围的乡村发展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要想贯彻落实,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政策,就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就应该把握好发展得先后书必须,掌控好发展的节奏,兼顾整体,还要依照区域的差异性制定出一套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2]。同时,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适度的进行调控,使得资源合理分配,有效利用,杜绝浪费,保护好基础设施,保持环境卫生。坚持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合作共赢,提倡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奔富裕的想法。明确分配工作,使得权利规范,领导层内划分任务,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同时,对于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调动人民的参与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区域发展。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小城镇在发展中逐渐显示出了一些问题,使得人们认识到县域城镇体系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所以,又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连续提出了促进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小城镇作为城市之间的纽带,农村发展的桥梁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小城镇的发展在一定的时间里,仍然占据着推进我国城市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向城镇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也是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县域城镇体系的升级优化视是进小城市快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区域城市规划更好的发展,它成为了我国唯一的,法定区域层面的规划[3]。

4 总结

以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注重协调发展,实现大规模高水平的发展。重点关注中原发展,促进中部的崛起。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政策,支持开放型经济政策,强化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振兴、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切实的事实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政策,将会给我国的未来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1]张军民,季楠,陈有川,等.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基层村选择的方法与应用——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研究[J].南方建筑,2015(4):32~35.

[2]陈瞻.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测度、识别与引导策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5.

[3]舒宗礼,王华倬,夏贵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县域公共体育场馆配置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18~24.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市化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人口与就业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