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津县职业中专在一带一路上的教育创新

2018-02-17詹永贵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中专电梯校企

詹永贵

(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德州 253499)

1 “一带一路”与教育创新

“一带一路”涵盖我国中西部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实现我国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发展,也有利于国外经济合作与国内改革紧密融合。因此,它应该是我国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亮点。

宁津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中城市圈中心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属环渤海经济圈,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宁津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津县职业中专作为该县唯一的一所中专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该优势,通过校企教学模式,使教学与产业结合起来,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并促进宁津县电梯产业的发展。

2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塑造优秀服务于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提到校企合作,首先想到的是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宁津县职业中专作为山东省开办电梯安装与维修技术专业为数不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面对未来电梯制造业和市场庞大的用工需求,如果学校培养策略仍局限于传统的实习教学,电梯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吗?

答案显示是“不能”,因此宁津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一,由于学校输出的人力资源难以胜任岗位工作任务,企业被逼无奈替学校给学生进行技能与素养的“补课”,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企业层面大打折扣;第二,个别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只把学生当成补充劳动力不足的权宜之计,这离真正的“双元制”双主体育人尚有很大差距。

因此,如何有效激发企业的主体感、参与感、责任感、收益感,使企业将人才培养前置到用工行为阶段,这是解决校企合作教学问题的关键[1]。

3 校企合作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宁津县职业中专以她开阔的胸襟和前瞻的眼光,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打造了校企双元育人的新标杆。从顶层设计上和机制上有效的解决了前面所提到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担当政府与企业之间有机互动的桥梁

伴随山东省电梯及配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在宁津揭牌成立,标志着宁津电梯“三中心一平台”(电梯研发中心、检验中心、培训中心和电梯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产业格局正式建立。作为公办职业院校的宁津县职业中专,凭借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有效地协调各方,特别是培训中心,建立起了学校教育与政府及相关企业沟通的桥梁,最大程度地争取政府、企业对校企新模式改革的支持。

3.2 实行“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共同发展”新模式

宁津电梯学校是由宁津县职业中专与相关企业共同投资创建的“厂中校”,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2016年学校为电梯实训基地投资200万元用于研发电梯实训设备,而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则投入1500万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车间,面积达18000m2。

从上述措施可以看出,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实行“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共同发展”能够有效凸显企业的主体性,提升双方合作的积极性,为校企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强劲的发展动力。此外,宁津县委、县政府针对电梯学校没有学生食宿生活设施这问题,为宁津县职业中专投入专项资金650万元,用于电梯学校宿舍与餐厅建设。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创新进程,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更加成熟。

3.3 建立企业智库、推动产业联盟成立

2015年10月,德州市电梯产业联盟成立,宁津县职业中专作为常务理事,加入联盟。此外,宁津县职业中专为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目标,积极促进电梯学校职教联盟的成立,提供优秀人才帮助企业占领产业发展至高点,推动企业在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发展。

总之,宁津县职业中专通过宁津电梯学校的创办,把传统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顶层设计上重新规划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模式,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打造了双元育人的新标杆[2]。

4 校企合作教学创新措施成效

4.1 项目教学法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

宁津电梯学校按照电梯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的项目教学。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让学生进入施工生产一线参与实践,学习掌握电梯安装与维保技术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增强学生适应岗位、胜任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提升完美的进行融合。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人员将整部电梯进行分解,碎片化成32项单独的实体教学项目,使学生零距离地了解电梯安装维保岗位特点、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现课岗无缝对接。

通过项目教学法,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评价体系,明确学生培养方向,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其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服务于人的办学宗旨落到了实处。

4.2 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

校企教学创新工作要求教师进厂进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传统的就书论事转为真实训练,把传统的以教学大纲、专业教材培训为主的教学体系转为以企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两项转变既极大提升了教师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又能够真正帮助老师走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职业素养得到了再锻造、再提高。因此校企教学创新能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学校办学文化和精神风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4.3 增加了企业和学校的科研实力

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之中,理论知识和时间生产进行了结合,迸发了更多的创新火花,专业教师的理论学识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天地,他们在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思路与创意,而且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例如,在某厂太阳能电梯、液压电梯研发项目中,校方老师提出了大量富有创新的建议,为企业技改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持,取得校企双赢的良好结果[3]。

5 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下,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素养。基于此,本文以宁津县职业中专为例,讨论校企教学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方法,在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中,要以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实践操作,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践训练,接受专业的实战考验。宁津县职业中专的教育改革真正做到了校企结合与产教结合,抓住了“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是教育改革的优秀榜样。

猜你喜欢

职业中专电梯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乘电梯
基于网络技术的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