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体育管理文献综述

2018-02-16陈晔

西部皮革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管理发展

陈晔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休闲体育的概念

近些年,经济快速增长,工作效率的提升,人们的余暇时间逐渐增多,休闲体育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健身休闲活动,其参与人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休闲体育的定义还未统一,各类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根据运动时间,休闲体育的时间较为自由,由参与者随机按照自己的余暇时间安排进行的体育运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学者刘一民认为,余暇时间发展体育运动并非新兴的体育运动形式,余暇体育的定义是根据参与主体的参与时间进行界定的,人们利用余暇时间,开展多项有利于身体发展的以健身、娱乐、宣泄等为目的的体育运动[1]。

根据运动方式,休闲体育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运动,参与者是以放松及娱乐的心情去参与休闲体育的,能起到放松身体、愉悦精神的作用。学者于涛认为“体闲体育是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获取的一种现代行为方式”[2]。

根据运动群体,休闲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缓解压力、自我调节的功能,同时也能够作为社交形式扩大交际。学者薛海红认为,余暇体育是一种群体参与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多发生于工作、学习之余,市现代生活中余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群体特点、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欢乐愉悦中达到强身健体、缓解压力、恢复体力,调节身心、满足身心追求等目的的活动[3]。

根据运动心里,休闲体育是放松心里,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一种体育运动。研究休闲体育领域的学者们多认为,休闲运动的兴起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加之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具有良好的基础,此时人们为丰富余暇生活开展的休闲体育,形式、时间灵活,具有趣味性,符合人们的休闲需求,使得人们积极主动的享受体育活动,从而产生愉悦感。

以上类别关于休闲体育的定义都偏重于休闲体育的某一方面功能或特征描述。对于定义要从整体上把握,所以石振国和孙冰川将休闲体育的定义总结为: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发自愿、自主选择,身体参与是余暇休闲的主要方式,以释放身心压力、恢复体力、调节身心,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科学健康的身体生活方式[4]。

2 休闲体育的产生发展

休闲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休闲生活的产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自古,休闲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增加,休闲生活的比重也随之增加。

2.1 休闲的产生和发展

休闲产生发展的时间较长,从原始社会的狩猎欢庆仪式、农耕时代的各类庆典以及各大文明中出现的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赛马、绘画、摔跤等活动可见,休闲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文明对现代体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古希腊人民对体育怀有崇敬之心,重视体育的发展,重视休闲,认为休闲对身心发展、精神提升具有独特的意义,之余他们休闲是参与、学习也是热爱。相较于古希腊人民,罗马人民更加注重大众性休闲活动,尤其热衷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活动,以备战时之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了人们思想,萌发新兴事物及新兴事物的探索精神,在艺术、音乐、科学得到重视,冒险于探险成为潮流的时代,对休闲思想及休闲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5]。从古希腊、古罗马及欧洲的文明中我们可以看出,

休闲体育的起源于发展史与休闲一脉相承,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发展联系密切。在当今世界,休闲既是人们调节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水平的象征。

2.2 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休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许多休闲活动都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我国休闲活动的蹴鞠、骑马、狩猎等都是现在体育的雏形。休闲体育从休闲中发展而来,其形成和发展时间大致被研究者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其形成时间大致产生于18世纪。学者寇晓娜认为,早期休闲体育的发展世界是由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浪潮给世界带来了工厂,并聚集工人,并根据工人工作情况产生了“劳动时间”与“休闲时间”。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高强度工作,每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为确保工人健康及工厂生产效率,一些国家针对性的给予了相关政策,同时投建休闲公园、休闲体育场所、发展休闲体育项目,为工人的“休闲时间”提供场所及活动,不同国家通过休闲体育改善工人健康状况,从不同动机出发,致力于提高贫困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政府有意识的积极支持和推广体育休闲活动[6]。

生产效率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不断的提升,人们也随之获得更多的余暇时间,余暇时间作为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加为人们所重视。学者周兵认为,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逐渐将重心从物质层面的温饱问题转向精神层面的放松,重视休闲生活对健康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有益的休闲活动对自我精神进行完善和满足。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独特的健身、娱乐、游戏的价值和功能正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7]。至今,休闲体育已作为人们放松身心,强身健体的方式且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3 休闲体育管理的现状

我国学者研究休闲体育管理开始于1995年前后,1995年出现的余暇体育与现在的休闲体育相似。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育管理体制也从政府主导型开始转型,正处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管理体制阶段。学者裴立新提出我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体育团体,其在体育行政部门注册后,由中华体育总会管理,是大量群众性、娱乐休闲体育活动的实施载体。很多的单项体协、俱乐部及社区体育组织等依附隶属于这些社会团体。据调查,我国全国性体育行业协会已发展到31个,各级体育团体5万多个,城市社区体育组织3854个,全国8万多个乡镇中有6万多个乡镇建立了文化体育中心或文化站[8]。这些组织既服从国家的政策和宏观管理,又要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

休闲体育作为人们自愿的、跟随自己时间和状况安排的娱乐式体育,本身就具有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要结合休闲体育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管理。目前,研究者们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休闲体育的管理进行分析:

3.1 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对于群众体育的管理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中央级、省级、直辖市级、市县级三级管理模式。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最高的政府管理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负责我国体育发展计划制定、政策措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其基层机构包含省市级体育局和地方街道市县级体育局。省市县及体育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政策和方针,对辖区内体育进行领导。我国群众体育以社区为主,社区体育管理于街道体育协会为主,其他体育团体辅助。社区中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站、体育服务重心、体育俱乐部等形式是主体,由居委会协助组建,并自行自主管理[9]。但李树怡认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够,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意识较低,我国社区体育指导员及志愿者数量较少,很难满足我国13亿人口群众体育指导覆盖,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缺乏[10]。

3.2 大学休闲体育管理体制

大学休闲体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学校成立的各个社团、健身活动中心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其中社团和健身俱乐部是最为常见的。社团的活动大多是由社团自行策划,上报审批后实施,这样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的对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健身活动中心一般由学校或者老师自行承包,以付费的形式揉入校园文化进行开展和管理[11]。这两种形式对于参与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一种双盈的模式。

3.3 国外休闲体育管理体制

国外的休闲体育管理大部分属于自由经营自我管理的形式。

探索研究阶段,国内许多学者对美国休闲管理形式进行研究,以于文芊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其基本组织形式是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和休闲俱乐部。从俱乐部性质上分为商业型于公益型;从参与人群上分为少年、成年、妇女、老年等多样化的俱乐部类型,多种不同类型的俱乐部也决定了美国休闲体育具有多样化特征。公共休闲场所和体育设施由各级地方政府利用税收等资金投建,由政府于相关部门制定专业职员进行管理。同时,美国高校体育设施建设良好,且对公众开放,为大众体育提供场地和设施支持。美国大众休闲体育内容丰富,活动质量高,其关键是美国健全的健身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持证上岗己成为健身指导员的先决条件。从全局来看,美国政府对于大众休闲体育的支持支持体现在场地和设施上,但政府对于体育的管理和调控是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的,除体育立法外,还包含公共立法,如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社会组织的自由经营和自我管理具有无上权威。”这一点同样得到美国体育界的认同,使得美国体育的组织管理方面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治性,也是美国休闲体育管理的重要特点[12]。

4 我国休闲体育管理的思考及趋势

第一,我国的休闲体育管理体制正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管理型体制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转变。这种思路的转变有利于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激发社会参与、社会团体和利郎支持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国休闲体育发展是以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体育发展为基础。我过正处于转型时期,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体质,保证休闲体育健康发展。

第二,我国休闲体育管理发展处于探索阶段,需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将我国的休闲体育作为单独的一个管理项目和竞技体育分开管理,同时完善调控及监督机制,建立评估机制。目前的形势下,专项的管理能够更为直接的获得休闲体育管理的信息反馈,发展情况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也能加快我国探索的进度,是我国尽快找到适合我国的休闲体育管理模式。

第三,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志愿者人数较少,对于我国休闲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休闲体育的管理有着消极的影响。国家、高校及社会可以通过专题培训、人才培养、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等形式培养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的休闲体育专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