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2-15胥小红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文关怀护理效果

胥小红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ICU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展开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人文关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88-02

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重症监护室(ICU)主要收治病情危急、预后较差的患者。在病房内放置各种治疗设备及监护仪器,以确保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其生理状态。临床以往在对ICU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时,主要以治疗性操作及心电监护为主,对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不够重视,导致其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得不到很好的缓解,进而对睡眠、预后恢复等造成不利影响[1]。由此可见,做好ICU患者的人为护理意义重大。本文以我院ICU收治的84例患者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于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其中,男女分别有46例与38例;年龄为24至76岁,平均(45.8±2.5)岁;疾病类型:20例脑血管意外,16例重症肺炎,14例感染性休克,12例颅脑外伤,9例重症肺炎,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重症肌无力。两组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且基本资料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ICU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展开治疗性操作,严密监测其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给予生活照顾等。观察组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具体操作如下。

(1)人文心理关怀。ICU患者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其人文心理关怀,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尽量满足,通过和蔼的态度与温和的言语来安慰患者,如果患者无法用言语表达,则可借助表情、手势、文字等形式与其展开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治疗。

(2)人文环境关怀。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创设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通过在走廊摆放花草盆栽、在墙上悬挂风景画等形式,将患者对抢救设备及检测仪器的恐惧心理有效消除。此外,还可在病房内配置钟表,让患者知晓具体的时间;将室内的温湿度调节在适宜的范围内;当患者睡眠时,可为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以促进睡眠。

(3)人文生理关怀。勤换被单床褥,保证病床的干净与柔软,促进患者舒适度的提高。此外,对患者疼痛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严格按医嘱合理应用镇痛药。针对手术患者,则需束缚其肢体,以免其出现躁动的情况,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加强口腔护理干预,做好肠外营养支持护理。

(4)其他人文关怀。与患者家属展开友好的交流与沟通,将其通讯住址及电话号码记录下来,以便出院后的联系。护理人员还需将患者的信息随时告知家属,让其安心,并尽可能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消除其紧张感。待患者转入到普通病房以后,需立即告知他们患者已经脱离了危险,安心接受治疗及护理。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表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严重。

(2)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服务质量、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内容,总分100分,分数为85至100分为非常满意,60至85分为比较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数据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率(%)与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與SDS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与SDS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人数分别有27例、14例、1例,满意度为97.6%(41/4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有21例、13例、8例,满意度为81.0%(34/4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临床以往在对ICU患者展开护理操作时,将疾病治疗作为工作的核心,仅重视患者病情改善及生命安全,对其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不够重视,无法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负面心理。而一旦患者的心理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那么就会对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2]。

ICU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工作相比于普通病房更加特殊,风险性也更高。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理念,其体现的是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对护理的细节及患者情绪的变化更为重视,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并尽可能满足,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3]。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可使护患双方更加和谐、融洽,将护患纠纷大大减少,并且也会让医护人员找到归属感,充分促进其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其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实现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练雯,石玥,等.研究人文关怀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7):170171.

[2] 朱会莉.研究观察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18,42(04):382-383.

[3] 刘晓俊.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702-703.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室人文关怀护理效果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