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2018-02-15魏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魏芳

【摘 要】目的:分析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3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8例。实验组运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CHOP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对恶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会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因此,此种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氟达拉滨;米托蒽醌;恶性淋巴瘤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57-02

恶性淋巴瘤为淋巴造血系统中出现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较快且恶性程度较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如果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将会使其全身多个系统受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不断降低。而在运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情况下,便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3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3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男11例,女7例,年齡(32-61)岁,平均年龄(40.7±1.8)岁,实验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1.6±2.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并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实验组运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第1-5天每天静滴氟达拉滨25mg/m2,每天服用20mg的地塞米松,同时,第1天静脉滴注8mg/m2的米托蒽醌,每一个月重复一次。对照组运用CHOP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第1天注射750mg/m2的环磷酰胺、50mg/m2的阿霉素、40mg/m2的泼尼松,在第1天、第8天的时候静脉注射1.4mg/m2的长春新碱,每3周重复一次,28天为1个周期。

1.3 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如果患者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的时间,则代表完全缓解。如果患者病灶的最大直径及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少了50%以上,剩余病灶无增大的迹象,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则代表部分缓解。如果患者的病灶两直径乘积缩小程度不到50%或者增大程度不超过25%以上,未出现新的病灶,则代表具有稳定的效果。如果患者的肿瘤增大程度超过25%以上,出现新的转移病灶,则代表呈现进展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参照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运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恶性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现今此种病症的发病人数已经逐年上升,在患者患有此种病症的时候,将会出现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瘙痒、发热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目前此种病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化疗为主[1]。在本次进行回顾新分析的过程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恶性淋巴结肿瘤的治疗问题已经获得国内外医学人员的广泛关注,医护人员在运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方法实施治疗的时候,便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氟达拉滨为一种抗代谢的复合物,其对恶性淋巴肿瘤治疗具有较大程度的敏感性[2]。同时,米托蒽醌的细胞周期为非特异性药物,不会产生自由基,从而在将这两种药物进行联合的情况下,便能使患者的病情获得好转,病人出院时间显著提前,患者对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医患矛盾较少发生。在运用对照组方案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时候,病人将会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而在将氟达拉滨与米托蒽醌两种药物联合的基础上,便能够使临床疗效确切,患者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安全性,长此以往,患者的病情经会获得有效控制[3]。

综上所述,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对恶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会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因此,此种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军宁,印季良,王佳蕾.氟达拉滨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癌症杂志,2016,16(7):575-577.

[2] 刘倩平,魏涛,邹三鹏.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7,18(17):13-14.

[3] 吕书晴,杨建民,宋献民.氟达拉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杂志,2017,29(09):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