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8-02-15张如静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白血病计数血小板

张如静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所出现的几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选取50例,PICC置管后后按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观察分析患者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对血栓形成有无关系。结果:12/38(31.59%)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未出现肺梗塞情况,两组患者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与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均无关。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静脉血栓;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37-02

前言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出现恶性克隆性疾病,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会在发病时出现异常,积蓄在骨髓中,抑制正常造血功能[1]。对于白血病病因还未有确切说法,但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和遗传因素等都是公认造成该疾病因素。白血病起病急缓不一,有些患者会在数月内逐渐发展起来,有些患者则是骤然发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出血、贫血个发热等,该疾病患者需要经常反复进行静脉化疗、静脉抗感染和反复输血等治疗,而临床上为降低患者疼痛情况,避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治疗旖旎次建立长时间的静脉通道[2]。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逐渐发展起来,但与此同时,提高患者出现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现本文就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发生因素作出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选取50例,男性为23例,女性为27例,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40.35±3.28)岁;最高体重为50kg,最低体重为40kg,平均体重(45.12±0.24)kg。通过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患者均已通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仪、骨髓活检等方式检测出骨髓免疫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性聚合酶链反应检确诊为急性白血病,50例患者中出现12例并发血栓。

1.2 方法

1.2.1 PICC操作方法

采取单腔三向瓣膜式导5FrPICC管,由美国巴德公司生产,实施人员均为我院临床经验丰富护士负责操作和导管维护,护理人员在操作之前就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避免出现遗漏。以上所有患者在置管前均已告知详细方法,患者及家属均已同意并自愿签订同意书。

1.2.2 PICC-DVT诊断方法

(PICC导管经过之处出现疼痛、肿胀和软组织张力增高;(使用病变血管彩超检验发现有实质性低回声不完全或者完全填充在静脉管腔中[3]。

1.2.3 PICC-DVT治疗方法

以上患者均未拔管,每日予以10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长期服用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后血栓溶解。

1.2.4 检验方法

患者早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存于枸橼酸钠管中,后在4小时内对其进行离心,血浆成分经过移液器进入塑料管中,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使用Clauss法进行检测[4]。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x±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x2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12/38(31.59%)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未出现肺梗塞情况,两组患者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PICC-DVT发生率已到达10%~80%左右,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年龄、血管情况、导管因素等有关,其中随着患者年龄增大,静脉并发症发生率会随之递增,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弱,血管弹性变差,红细胞也在老化,导致聚集性增强,增高血浆浓度;若患者血管发生变异,会使得送导管过程不顺利情况出现,而反复进行送管则会刺激患者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较易发生機械性静脉炎,间接诱发血栓形成;导管太粗或者是和血管不匹配等,若导管直径超过患者血管1/3,则会造成患者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患者肢体发生疼痛或肿胀,而导管长期存于人体中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出现机械损伤,引发静脉血栓,导管不牢固或者出现移位等,都会出现静脉炎,造成静脉血栓[5]。

本次研究中,12/38(31.59%)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未出现肺梗塞情况,两组患者置管长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PICC-DVT发生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均无太大关系。望将来有机会探讨出PICC-DVT相关危险因素,亦希望急性白血病高危患者可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血栓,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沈栏.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 山西医药杂志,2015(15):1839-1841.

[2] 周芳.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行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其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31-432.

[3] 陈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2):294-295.

[4] 张娜娜.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J].人人健康,2017(16).

[5] 杨书环,董巧凤.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4).

猜你喜欢

白血病计数血小板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古人计数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