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8-02-15崔琰王海凤辛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

崔琰 王海凤 辛冲

【摘 要】目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分析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以随机的形式选取8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病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直至同年12月。我院按照随机的形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健康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效果显著。

【关键词】 精神分裂;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09-02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属于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多数人承担着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而且大多数人均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现象[1]。此类患者长时间的处于抑郁、焦虑、自卑的负面情绪当中,久而久之使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现象[2]。本病临床症状为情感冷漠、认知能力降低、思维意识障碍等,而且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行为[3],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双重的负担。为此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改善预后,提升生存质量,具体实施情况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以随机的形式选取8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病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直至同年12月。我院按照随机的形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22例、女性患者共18例,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0.5±1.2)岁;实验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共25例、女性患者共15例,患者年龄为23-57岁,平均(40.5±1.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实施情况为:(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主治医师,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2)第一阶段为急性治疗期护理阶段:在患者入院治疗24h内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以三班倒的形式进行;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监护,按时、按需监督患者保证其能够按时的服用治疗药物;(3)第二阶段护理为治疗康复期护理:在此阶段护理中,护理人员保证患者作息时间,禁止患者外出,如有必须外出情况,应由专人陪同;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如有出现幻觉、妄想症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应实施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给予病情缓解;同时护理人员可组织切实可行的娱乐活动,例如看电视、下棋、打牌等;护理人员可叮嘱患者家属在陪同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第三阶段护理为巩固治疗期护理:此阶段护理中护理人员可将患者病房调换为一般的病房,同时给予患者单独外出的机会;叮嘱患者按时饮食和服药,护理人员给予检查,如有不合理情况发生,应督促其改正;同时进行卫生、心理方面的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正常思维、行为等表现;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后,可上报主治医师;在患者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应给予出院指导,并指叮嘱按时、按需服用药物,并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住院时间。

1.3.2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我院采用相关表格进行测试,结果为达标、不达标。

1.4 统计学方式 本次调查所经资料,我院均输入SPSS19.0进行评定,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t检验。结果为P<0.05时,为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并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比 对照组健康达标例数为29例,健康达标率为72.5%,实验组健康达标例数为38例,健康达标率为95%,对照组健康达标率差于实验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常用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但这种护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4]。为此我院采用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路径,此护理方式为临床新型护理方式的一种,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常规护理不足之处,同时也能够保留常规护理的优势。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可将护理责任细化到个人,从而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通过建立护理路径方案,使护理变的更加的具体和清晰,在第一阶段护理中,此阶段护理为基础护理,患者在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首先为其实施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护理方案,逐一的进行,从而达到提升护理效果的目的;在第二阶段护理中,此阶段护理为针对性护理,在实施护理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各项达标后才可实施此护理,在实施中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生存技能、改善心理情况;在第三階段护理中,此阶段护理为主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为患者树立正常的思维观念、行为观念,帮助其融入社会。笔者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达标率差于实验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黎严.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J].心理医生,2016,22(24):207-208.

[2] 许静.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7,4(25):62-64.

[3] 魏引皊.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应用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108-110.

[4] 孙丽平.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评价[J].临床研究,2018,8(1):153-155.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