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动床站立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2-15贾敬喜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肢体功能偏瘫

贾敬喜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电动床站立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偏瘫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在40分以下,依照偏瘫患者的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偏瘫患者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偏瘫患者在口服药物的同时进行电动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负重能力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偏瘫患者的平衡,负重能力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的平衡,负重能力以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应用电动站立床实施站立训练,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电动床;站立训练;偏瘫;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22-01

脑血管意外是导致中老年人偏瘫,残疾的主要原因。但是,许多患者在患病后长期卧床休养,卧床时间过长,肢体功能明显下降,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负重能力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有研究[1]认为,在偏瘫患者发病后,实施给药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站立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步行能力,平衡能力。本研究就这一现象,探讨了电动床站立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偏瘫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在40分以下,依照偏瘫患者的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50例偏瘫患着。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76±4.29)岁。其中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55例。对比两组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MRI或是CT确诊。(2)患者病程在3个月内。(3)患者均不曾接受康复治疗。(4)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1.2 方法 两组偏瘫患者均给予常规用药治疗。

观察组联合应用电动床站立训练,具体内容如下:实施站立训练的第一天与第二天,在病床上训练患者坐位能力,从不同角度出发,指导患者正确坐位,在患者能够稳定坐位,并且能够适应站立床体位变化后,为了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固定带固定患者膝盖,胸部,髋部,并在患者平衡能力提高后逐漸解除固定带。实施站立训练后,患者一天站立时间应该保持在20分钟-30分钟。患者在电动床,双手交叉上举越头顶。并左右 摆动,活动上肢,躯干,骨盆,倾斜度要把控。在上肢训练后,实施下肢训练,单腿绑上固定带后,进行交替负重练习。负重度应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与病情决定。站立训练一共进行四周,在四周后评价患者疗效。

1.3 观察指标 两组偏瘫患者的平衡,负重能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①平衡能力:分0级-3级,0级:站立必须实施所有固定带保护。1级:仅在髋部,膝部绑固定带,站立时间>2分钟。2级:仅在膝部绑固定带,站立时间>2分钟。3级:不需要固定带保护,能够平稳站立,站立时间>2分钟[2]。②负重能力:站立时下肢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连续测量2次-3次,取平均值。③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平衡,负重能力明显改善。有效:平衡,负重能力其中一项有所改善。无效:各方面能力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偏瘫患者的平衡,负重能力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的平衡,负重能力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P<0.05)。附表一。

两组偏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P<0.05)。附表二。

3 讨论

长时间卧床休养,不仅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患者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发生一系列异常反应,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不断减弱,甚至出现肢体僵硬,肢体萎缩等不良现象。偏瘫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负重能力,平衡能力都会出现严重的障碍。

且偏瘫患者在治疗期间若是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长期卧床还会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实施电动床站立训练,能够通过训练患者的各个角度坐位,站位,能够锻炼患者的承受能力,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能够让患者适应从卧床到站立的转变。且实施电动床站立训练会给予固定带保护患者的胸,髋,膝,骨盆等部位。患者在实施站立训练的时候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因此能够避免避免用力不当造成的不良现象。同时,也能够实现早期站立训练的目的。实施站立训练的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脑水肿,能够避免病情恶化,能够辅助药物治疗。

综上可知,实施电动床站立训练能够辅助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时贞娟.电动床站立及床边起坐控制训练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7):86-87.

[2] 刘西玲.电动站立床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66,168.

[3] 何惠燕.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69-270.

猜你喜欢

肢体功能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内侧柱支撑重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
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浅析早期健康教育对促进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有效性
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中重度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