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2-15贾斌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效果

贾斌

【摘 要】 当前在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变革过程下,微创技术因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效果良好以及手术形式精准和恢复时间缩短的特征,在临床中得到大量应用,微创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最小的伤害和降低生理性干扰以此获取手术救治疗效的一种技术,同时根据临床研究证实,微创技术的应用在创伤骨科病症救治中获取显著疗效,针对于此,本文通过对84例创伤性骨科病症患者分析,评价基础治疗以及微创治疗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 创伤骨科;微创技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20-01

引言

微创手术当前被临床认为是通过手术设备以及手术处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的救治,临床特征是切口小,同时手术效果精准,不会对患者产生更大的损伤,又因微创手术后期患者恢复快,降低患者的疼痛感[1],缩短恢复用时,提升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在当前医学模式不断变革和创新下,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得到了大量应用,微创手术模式所遵循的治疗方法是不仅仅对病症救治,同时保障对人的治疗,也就是彰显人性化规范[2],创伤骨科救治过程中,常规手术方式虽然能够达到有效的治愈作用,但是手术后还需要对患者受伤位置予以固定以及重建处理,导致人体结构中骨骼再生障碍,患者恢复时间延长,但是微创技术的应用[3],最大程度避免对人体肌肉以及患部位置伤害,操作快速,恢复作用显著。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数据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接收的创伤骨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根据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32.50±7.66)岁;病症类型,髋关节创伤15例、肩关节创伤23例、膝关节损伤2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2.51±7.65)岁;病症类型,髋关节创伤16例、肩关节创伤10例、膝关节损伤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予以SPSS17.0软件处理计算,不存在差异性(p>0.05)。同时本次研究已经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4]。另外手术前存在血管系统病症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排除本次研究中。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病症的位置以及类型,予以基础手术救治,观察组则予以微创手术治療,具体方法为:①手术前,应用石膏或者内固定支架固定患者的患侧,固定4-12日后予以手术;全麻处理后,准备止血带,在患侧肢体前外侧做切口,放置内窥镜,观察内部创伤,将凝血块、滑膜予以动力清理;视野清楚后,观察患者的半月板、软骨以及交叉韧带,观察是否出现损坏以及卡压的情况,而后予以骨折复位处理,手术需要在无菌环境操作执行,对于伤口存在异物的患者,则应用镊子取出异物,另外引流过程中,应用0.25%的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进行。②术后,应用无菌棉垫包扎患者患侧位置,每间隔2日换药一次,直到伤口好全,因患者患病位置以及病症程度的差异性,医护人员需要合理诊断患者病症,以此选取适当的治疗方式。

1.3 观察标准和效果判定依据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中中位出血量、伤口痊愈用时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分成优秀、良好以及较差;优秀判定为患侧肢体痊愈,不存在疼痛以及不良反应,可以日常生活;良好判定为患侧肢体有所好转,偶尔伴随疼痛,但是不会影响生活正常进行;较差为没有改善;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其中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检验,予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计算t值,计数资料用率形式表达,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证实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通过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微创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切口减小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5],基于以上定位,以此减少手术对人体产生的直观性损伤,降低给患者的生理困难,达到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伤口愈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数据证实,对创伤骨科患者予以微创技术的应用,相比较于基础手术治疗,其切口小同时出血量小,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优良率90%高于对照组72.5%,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这一结果也满足了上述结果存在的缺陷,更进一步证实,微创技术的应用价值。

综合以上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予以微创技术应用,临床推广价值可行。

参考文献

[1] 李民.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97-99.

[2] 孙义武.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57-59.

[3] 相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411.

[4] 李海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9):3368-3369.

[5] 施向春,杨玉红,梁家龙,等.微创内固定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附187例报告).贵州医药,2015,39(1):45-47.

猜你喜欢

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24例小切口泌尿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微创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