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输液器两种排气方法的比较分析

2018-02-15蒋叶青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滴管输液器气泡

蒋叶青

【摘 要】 静脉输液是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是护士每天都要执行的,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方法,也是抢救重危患者的主要措施。如何使一次性输液器排气成功,节省时间,笔者根据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总结比较,得出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18-0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输液溶液均为500ml瓶装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1.2 入组标准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收集80例进行比较,采用随机分配,不分年龄、性别,按照床号数,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两组各40例。排除人为及其他干扰,由本科3名护士共同搜集完成所有事例。

1.3 方法 按临床操作规范,首先检查一次性输液器要合格,在有效期内、无破损、无漏气,然后将输液器的管瓶针自瓶盖中心部插入溶液瓶内,关紧调节器,将溶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再按照各组不同方法进行。并且将有气泡的分数标准为1,无气泡的标准分数为2。

1.3.1 对照组 一手持输液器的针栓部,另一手挤压茂菲式滴管,使溶液流入茂菲式滴管至1/2~2/3满,然后松开调节器,使溶液顺着输液器的管道下降驱气。

1.3.2 试验组 右手将茂菲式滴管倒立,左手松开调节器使溶液流入茂菲式滴管至1/2~2/3满时,再用右手拇指将茂菲式滴管下端与输液管连接处反折,随即将茂菲式滴管缓慢翻转至竖立,稍待片刻放松反折处,使溶液顺着输液器的管道缓慢下降驱气。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与临床参数均采用SPSS17软件包处理,两组的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40例中,有气泡的5例,占12.5%;无气泡的35例,占87.5%。与对照组比较,x2=13.291,P<0.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 两组结果比较

3 讨论

水中产生气泡是水中溶解气体同内外条件变化逐渐游离形成的,这与温度、压力、运动等有关。输液器中的气泡产生也有多种原因,如挤压茂菲式滴管、加药、检查藥液时摇晃溶液等均可能产生气泡。试验组的操作方法,松开调节器让溶液自动流入茂菲式滴管内,不用挤压茂菲式滴管,这就减少了挤压造成的冲动力,避免了气泡的形成,而且因反折茂菲式滴管下端与输液管连接处,增加了茂菲式滴管内的压力,使液体自茂菲式滴管内流入输液管的速度变快,这也减少了气泡的形成,减少了气泡可能合着溶液一起下降,提高了排气成功率。一次性输液器的排气,虽然只是静脉输液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排气时只要有一气泡自茂菲式滴管合着溶液一起下降,就得花上近半分钟时间将其排除。特别是排气时挤压茂菲式滴管时含有气泡的液体流出,气泡逐渐形成了贴壁微小气泡,要想清除它则更加费时费力,要用手指将它慢慢地弹向茂菲式滴管,或向下挤压排出。这样也许会给患者及家属留下浪费药液的不好印象,认为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多或少会给他们造成恐惧心理,若是碰到抢救病人时,将会影响抢救时间。尤其在现行医疗环境,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下,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小环节都会增加医疗纠纷。医务人员熟练的技术操作,良好的服务态度都会增进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因此,在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在日常技术操作中比较各种方法,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病人。上述方法的比较结果说明:虽然两种方法都简单易行,但对照组的方法成功率低,用试验组的方法排除一次性输液器中的空气,既简单安全,成功率又高,可有效节省护士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同时还可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增进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周智平;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年02期

[2] 秦红梅,苏丽华,甘燕敏;静脉输液时消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01期

[3] 黄丽亚,冯玉珍,陈婵;静脉注射时防止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的方法探讨[J];华夏医学;2015年05期

[4] 罗丽铭,程炎芳,罗淑凤;一次性输液器不同排气方法的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3年01期

猜你喜欢

滴管输液器气泡
滴灌浇花器
牙签变星星
冰冻气泡
对“渗透作用”实验的拓展
一次性输液器的创新改进
气泡泵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输液器用于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