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老年性阴痒30例

2018-02-15董春江乔婷婷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太溪外阴阴虚

董春江 乔婷婷

【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针刺体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老年性阴痒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阴痒是妇科常见疾病,是指妇女外阴瘙痒,甚者痒痛难忍,坐卧不宁,中医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常见于西医学的阴道瘙痒症、各种阴道炎的并发症、外阴炎、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及外阴营养不良等。以更年期妇女为多见。笔者应用针刺体穴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老年性阴痒3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09-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泰州市高港中医院妇科门诊及医院对50以上妇女健康普查体检人群。年龄最小50岁,最大71岁,平均59.2岁+4.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1由妇科门诊确诊为老年性阴道炎,22以外阴瘙痒为主症,33排除性病及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白斑和恶性肿瘤,44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1)做好妇女健康宣教,对外阴瘙痒病应做好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查找引发本病的原因,针对病因及时进行治疗。(2)针刺治疗,取穴:中极、曲骨、三阴交、大敦、蠡沟;肝经湿热加太冲、行间;肝肾阴虚加太溪、照海;瘀热内阻加血海、曲池。依据《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要求实施操作。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3个疗程为一观察周期。(3)穴位埋线,取穴足太阳膀胱经之八髎穴的上髎;依据国家颁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0部分:穴位埋线》[1]严格无菌要求操作,配合针灸每周治疗1次。

1.3 疗效观察

1.3.1 参考文献[2]制定疗效标准。治愈:诸症消失,阴道分泌物之亮、色、气味、质均恢复正常,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好转:诸症及阴道分泌物之亮、色、气味、质均减轻,未愈:诸症及阴道分泌物无变化。

1.3.2 治疗结果 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愈17例,占比56.7%,好转12例,占40.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达96.67%。

1.4 临床病例 患者戴某某,女,51岁,于2017年6月11日就诊。主诉:阴道内瘙痒1年余。患者1年前因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术后10余天自觉阴道内内瘙痒,先后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就诊,外阴无白斑及其他皮肤病。查白带:少量上皮细胞,霉菌(-)滴虫(-)给予栓剂及药液外用效不显。刻诊:阴道内灼热瘙痒,睡卧不安,伴阴部干涩,带下量少色黄,心烦易怒,头目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时有烦热汗出,纳谷不香,口干不欲饮,舌红紫、苔少而干,脉弦细数。中医诊断:阴痒(肝肾阴虚伴瘀血)。治则:调补肝肾、养阴止痒兼以活血祛风。取穴:中极、曲骨、血海、三阴交、大敦、蠡溝、太冲、太溪。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30mm的毫针,中极、曲骨二穴向下斜刺25~40mm,至针下有抵触感、或患者觉刺痛,稍退针,配合呼吸补泻之泻法,使针感向前阴放散;血海、三阴交、蠡沟、太溪直刺进针25mm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大敦、蠡沟、太冲直刺进针15~25mm,施捻转提插泻法,行针5min,均留针30min,期间行针4次。留针过程中,患者觉腹部有胀麻感传至阴部,瞬间阴部瘙痒感消失;起针后半小时左右,患者又觉阴痒,程度稍减,考虑病程已久,即予上髎穴位埋线治疗。取穴:上髎穴(双侧),位于第一骶后孔中,约为髂后上棘与督脉连线的中点。操作:患者俯卧位,依据国家颁布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0部分:穴位埋线》,常规消毒后,医生戴无菌手套,使用9#无菌针灸穴位埋线针(高冠牌),将一根2cm长2-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扬州智象医疗有限公司)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示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手持针刺入穴位25mm,施以适当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酸胀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埋植在穴位的肌肉和皮下组织内。起针后挤出3~5滴血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第2日复诊,患者诉阴痒消失,睡眠、饮食良好,身心舒畅,诸症皆消。嘱患者劳逸适度,调畅情志。并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2 体会

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有关,并涉及任督二脉。发病机制有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而发者是为实证;有因肝肾阴虚、精血亏虚、外阴失养引起者是为虚证。常与带下病交错并发,甚者发为阴痛。老年患者岁至更年,体衰天癸竭,精血亏损;阴血不足,以致肝肾阴虚。肝脉过阴器,肾司二阴,肝肾阴虚,精血亏少,阴部肌肤失养,阴虚生风化燥,风动则痒,发为阴痒。

针刺治疗以调补肝肾,养阴止痒为法,取中极穴是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会,又为膀胱募穴,可清下焦湿热、调带止痒,加近部取穴曲骨,二穴采用向阴器方向斜刺,使针感向前阴放散以增加疗效。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足厥阴肝经环绕;大敦是肝经井穴,可泻肝热,止阴痒;蠡沟为肝经络穴能疏泄肝经湿热、杀虫止痒;太冲为肝经原穴,既清肝经湿热,又配肾经原穴太溪可调补肝肾阴虚。配血海为活血通瘀,祛湿止痒。诸穴相伍可养阴清热、调带止痒,配合补泻手法效如鼓槌。然患者病程日久,病久及络,故取“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之穴位埋线法,刺纳专治二阴病之要穴的八髎穴中的上髎穴,既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又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由于部分患者的依从性不强等因素导致穴位埋线不能按时进行,缺乏了“长效针感效应”的刺激,这部分患者的远期疗效会有所减弱。本次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对试验研究进行更合理的设计,从而对单一针刺、单一埋线及针刺联合埋线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0部分:穴位埋线》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0部分:穴位埋线[J].中国针灸,2009,29(5):405-406

[2] 陈园桃.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39-240.

猜你喜欢

太溪外阴阴虚
加味五味消毒饮熏洗坐浴治疗外阴白斑病验案2则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温暖手脚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惹人痒的外阴白斑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快速鉴定法的实用价值分析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激光加放疗治疗外阴癌3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