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价值

2018-02-15顾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顾祎

【摘 要】目的:在诊断临床心脏病患者中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以此评价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心电图诊断100例患者,收治时间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不同的诊断方式:动态心电图诊断、常规心电图诊断,标记组别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组间的诊断阳性率、心律失常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诊断阳性率(70.00%)高于对照组(50.00%),P<0.05,差异性显著;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分别为:8.00%、4.00%、4.00%、8.00%、16.00%、70.00%)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分别为:50.00%、2.00%、0.00%、0.00%、2.00%、4.00%、50.00%),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心脏病;诊断;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08-01

心电图属于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诊疗技术,其中,常规心电图只能对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的心电诊断,对于心脏病的检出率极低,有研究显示,动态心电图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本文在诊断临床心脏病患者中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以此评价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心电图诊断100例患者,收治时间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不同的诊断方式:动态心电图诊断、常规心电图诊断,标记组别分别为: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9~69岁,平均(59.99±5.67)岁;病程2~4年,平均(3.21±0.11)年。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7~70岁,平均(59.76±5.53)岁;病程1~5年,平均(3.35±0.22)年。

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WHO心脏病诊断标准相符合。

排除标准:患者不配合研究进行。

组间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

研究组则采用CCG检测仪记录患者24h之下的心电信息,在检查前期要调节患者的情绪,避免诊断结果受到患者情绪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对组间的诊断阳性率、心律失常检出率进行对比。

心律失常所涉及的觀察项目有: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

1.4 数据处理

记录诊断阳性率、心律失常检出率数据指标,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T检验,用率、均数表示;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诊断阳性率数据结果 研究组的诊断阳性率(70.00%)高于对照组(50.00%),P<0.05,差异性显著。

2.2 心律失常检出率数据结果 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分别为:8.00%、4.00%、4.00%、8.00%、16.00%、70.00%)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分别为:50.00%、2.00%、0.00%、0.00%、2.00%、4.00%、50.00%),P<0.05,差异性显著。

3 讨论

患者心肌细胞属于一种半透膜,在机体静息的状态之下,其会存在一定数量排列的正电荷阳离子,与此同时,半透膜内部会存在相等数量的带有负电荷阴离子,并且会有极化的状态显示,正是由于上述特点所以不会存在电位差,但是,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作用之后,其细胞膜通透性会发生极化改变,在短时间内有大量阳离子会涌进患者的膜中,并在此时发生电位改变;在此过程中,在体表心电图上会存在T波表现,记录所有的波长则可以取得对应的患者心电图[1]。

常规心电图在相对较长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诊断效果,对筛查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方面有重要的实施价值,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常规的心电图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筛查需求;动态心电图近年来的应用频率极高,动态心电图可以在长时间内对人体心脏在活动状态和静息状态下均采集、记录心电变化,该种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诊断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存在严重病情的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可以有效检出患者一段时间内的心肌缺血症状[2-3]。

结合数据:研究组的诊断阳性率(70.00%)高于对照组(50.00%),P<0.05,差异性显著;研究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分别为:8.00%、4.00%、4.00%、8.00%、16.00%、70.00%)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ST-T异常、阵发性房颤、窦性停搏、房室肥大、阵发性室上速和期前收缩分别为:50.00%、2.00%、0.00%、0.00%、2.00%、4.00%、50.00%),P<0.05,差异性显著;由此可见,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其诊断阳性率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史玉爽.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5,10(1):112-113.

[2] 阎振红,朱芳.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48-51.

[3] 曾凡林,李翠萍,苏桂兰等.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3):18-19.

猜你喜欢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