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机制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探究

2018-02-15程鹏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预防机制实施效果控制措施

程鹏

【摘 要】目的: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机制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单位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机制及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针对流行性感冒进行预防控制的时间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及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易感染人群的健康宣教管理,扩大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范围,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减小疾病影响。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预防机制;控制措施;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04-01

临床中,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不仅感染传播的速度比较快,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疾病潜伏期较短,临床表现为头痛、高热、乏力以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特征。由于流行性感冒爆发后,容易形成快速的传播感染,且覆盖面比较广[1],因此,需要针对流行性感冒特点进行及时预防和有效控制,以减少其疾病影响。下文以我单位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为例,对其疾病预防机制及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单位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在17至45岁之间不等,平均为(38.7±5.6)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防控结合措施对其疾病情况进行治疗控制。其中,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机制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加强对易感染人群的指导和管理、接种流感病毒疫苗等。首先,根据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多数人的卫生防疫知识相对缺乏,对流行性感冒疾病发生的预防措施了解不足等情况,通过现场发放传单或者是知识手册、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向疾病患者进行流行性感冒的有关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其对流行性感冒及其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采取有关措施进行疾病预防,从而降低流行性感冒的感染和扩散率。其次,针对免疫力较差、易感染流感病毒人群,对其饮食规律及运动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其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并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这类人群的机体免疫力提升,以此减少其流感病毒的感染与发生率。最后,还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来促进有关人员的流行性感冒发病率得到控制。一般情况下,在流行性感冒多发季开始前的1至2个月可以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定时进行疫苗接种,并加强平时饮食的健康管理,做好保暖预防等措施,多喝水,以减少流行性感冒的感染和扩散影响,达到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效果。

此外,针对流行性感冒的控制措施主要包含药物控制与隔离控制等。其中,药物控制主要是在患者疾病感染发生后,根据其感染情况给予金刚乙胺或者是三氮唑核苷、金刚胺等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实现其疾病变化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患者合理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治疗,以确保其效果。此外,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还可以通过隔离保护措施进行疾病感染和扩散影响控制,结合流行性感冒的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后结合地区疾病扩散情况采取相應的隔离措施,通过将已经感染人群进行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感染范围的继续扩大,降低其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过隔离措施进行流行性感冒控制中,为确保其控制效果,需要对疑似流行性感冒患者也实施相应的隔离控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我单位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根据上述预防与控制措施,在感染爆发5d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为125/62.5%;在感染爆发10d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为114/57.0%;在感染爆发15d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为108/54.0%,对流行性感冒进行预防控制的时间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扩散,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等,病程一般在3至4d,以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为易感染群体,并且由于这类患者中老年患者多存在心肺疾病或者是其他慢性疾病,导致其临床预后效果较差,一旦感染流行性感冒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或者是心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对患者健康状况存在较大的威胁。有研究显示,临床对流行性感冒患者的治疗间隔时间对其疾病控制效果存在较大的影响,对感染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疾病控制与干预的时间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

上文中,对我单位收治的20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根据其疾病治疗与控制开始的时间不同,其效果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其中,在感染爆发5d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后,其疾病控制有效率明显较高,且对流行性感冒进行预防控制的时间越早,其控制效果越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流行性感冒的疾病控制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意义。

总之,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及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易感染人群的健康宣教管理,扩大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范围,能够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减小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微.流行性感冒患儿应用流感解毒汤联合奥司他韦的疗效分析[J].中国校医,2018,32(08):630-634.

[2] 杨静,陈涛,祝菲,等.2017~2018年度中国大陆流行性感冒病例报告情况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8,16(02):63-66.

猜你喜欢

预防机制实施效果控制措施
构建有效反腐机制 营造廉政新常态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刑事错案成因的证据因素分析及完善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