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种类型的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前、术后偏心距数据变化的对比分析

2018-02-15曹瑞梁爱军钱文亮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曹瑞 梁爱军 钱文亮

【摘 要】目的:探讨各类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置换手术前后的偏心距数据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于2013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测量7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偏心距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偏心距为(39.27±6.81) mm,术后偏心距为(46.82±5.83) mm,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0.465,P=0.000);偏心距与外展肌力矩呈正相关(r=0.557,P=0.000)。术后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均与偏心距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438,P=0.000;r=0.338,P=0.000)。结论: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后偏心距与正常值接近,说明髋周基本恢复至正常生理解剖,术中偏心距重建能够增加髋关节的偏心距、活动度和外展肌力矩,且与偏心距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先天髋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偏心距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98-02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发育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为跛行步态、髋部疼痛等,患髋易丧失功能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由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近端的骨结构和软组织均发生了的变化,进而增加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难度。研究显示,偏心距重建与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位置具有直接的关系,能够减轻机体髋关节假体的应力集中,降低因假体磨损及髋关节导致的退行性变发生[2]。正常的偏心距对改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步态和下肢运动有重要意义,因此,术后偏心距有助于评价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各类型先天髖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置换手术前后的偏心距数据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骨科于2013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研究,70例患者男性的例数为22例,女性的例数为48例;Ⅰ型 25例,Ⅱ型22例,Ⅲ型 23例;住院时间10~15d,平均时间(12.05±2.30)

纳入标准:①均为Ⅰ~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②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系统性疾病者;②并发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通过假体模板对患者骨盆前后位的X 线片进行精确的测量,先对健侧髋关节的相应数值进行测量,再对患侧进行测量,对比后确定假体髋臼安装的前倾角、位置、外展角、假体大小、旋转中心位置、假体柄位置、股骨颈长可控范围、应保留股骨距的长度、偏心距及偏心距重建等。通过双弦法对进行测量,并确定股骨假体旋转中心,并在骨盆前后位的X线片上来确定患侧两侧股骨小粗隆、泪滴最低点、股骨解剖轴线等连线,在CT扫描辅助下,测量髋臼偏心距(髋臼运动中心到泪滴下缘的水平距离)、股骨偏心距(股骨头及假体旋转中心到股骨解剖轴的垂直距离),髋关节偏心距即为外展肌力矩(髋臼偏心距与股骨偏心距之和);用两侧泪滴最低点的连线到股骨小粗隆中心的连线距离来测量双下肢长短。对手术前后患侧数据进行测量。

手术方法:由经验丰富医师实行手术,由后外侧入路,沿大转子后方切一长为10cm左右的弧形切口,依次将皮肤、阔筋膜张肌切开,并将臀大肌钝性分离,内置缝线,通过屈髋屈膝来使髋关节脱位,保留1cm左右的股骨距长度,将股骨颈锯断后取出股骨头,露出髋臼,测量所需参数,再假体复位装配,最后进行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术前、术后髋关节偏心距、外展肌力、活动度、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所得数据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校正检验及回归计算;组间计量资料用(x±s)处理,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P 值<0.05为组间试验数据比较后,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偏心距与外展肌力的关系分析 70例患者健侧的偏心距为(43.95±5.78) mm(25~58) mm ,术前患侧的偏心距为(39.27±6.81) mm(22~51) mm,术后患侧的偏心距为(46.82±5.83) mm(26~58) mm,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0.465,P=0.000);术前的外展肌力矩为(58.71±5.88) mm(46~63) mm,术后的外展肌力矩为(62.38±6.78) mm(55~74) mm;偏心距与外展肌力矩呈正相关(r=0.557,P=0.000)。

2.2 偏心距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的关系分析 70例患者中有64髋偏心距重建满意,6髋未得到重建。术后的髋关节活动度与偏心距存在显著回归相关关系(r=0.438,P=0.000);术后的Harris评分与偏心距存在显著回归相关关系(r=0.338,P=0.000)。见表1。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身体重力与外展肌作用力的支称点,髋周数据包括偏心距、股骨颈长度、股骨头高度及髋外展肌力臂等,偏心距是髋周数据中最重要的一种,测量结果显示,偏心距与股骨颈长度、股骨头高度及髋外展肌力臂均存在相关性[4]。全髋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及生物力学恢复有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假体生存率,若偏心距较小时,股骨端靠近骨盆,会造成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同时臀中肌出现松弛,撞击及关节脱位几率增加;若偏心距较大时,且每增加 5mm就会增加髋臼界面摩擦、碎屑,进而引发溶解风险,增加髋周肌肉和神经的紧张度,患者下肢出现麻木,且髋关节活动受到限制[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偏心距为(39.27±6.81) mm,术后偏心距为(46.82±5.83) mm,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距与外展肌力矩呈正相关,且术后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均与偏心距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果说明:全髋置换手术髋关节偏心距重建、外展肌力矩增加是对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全髋置换术后偏心距接近健侧数据,偏心距重建可增加髋关节的偏心距,且与活动度和外展肌力矩均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黄自强, 朱颖, 麻妙群,等.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偏心距重建前后对比研究[J]. 浙江创伤外科, 2015,20(2):226-230.

[2] 周进, 姚庆强, 胡军,等. 3D打印快速原型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 2017, 12(2):36-38.

[3] 郭鹏, 温晓东, 宋涛,等.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股骨偏心距的评估[J]. 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7):861-862.

[4] 聂志刚, 彭昊.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的意义及方法[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 32(6):671-672.

[5] 蔡荣辉, 李锐军. CT指导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偏心距的作用[J]. 广东医学, 2016, 37(8):1173-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