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2种真空采血管中血液标本放置7天生化检测结果的变化

2018-02-15白福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

白福臣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2种真空采血管中血液标本放置7天生化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同步选择2种商品化真空采血管分别采集血液标本两管,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采集后第一时间作离心分离待检。比较分析不同真空采血管標本放置7天后检测结果的变化,检测指标含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血液采集后两组实时检测ALP、GGT、AST、ALT、Glu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Glu结果会持续降低,ALP、GGT、AST、ALT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ALP、GGT、AST、ALT、Glu指标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的葡萄糖会因接触细胞而导致浓度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会因接触血细胞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医院应避免未离心血液放置时间过长,同时在选择真空采血管时还应考虑用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将血清与血细胞隔离的方法保存血清。

【关键词】 真空采血管;血液标本;生化检测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98-01

生化检验现阶段已经成为患者病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且患者血液生化检测与分析之前的质量控制部分具有重要关联,不同真空采血管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均会对其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本研究探讨分析2种真空采血管中血液标本放置7天生化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5.50±17.50)岁。

1.2 方法 用促凝剂真空采血管和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采集健康体检者空腹血各5ml,在过程中实现无菌操作,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在静置一段时间后作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不少于10min,操作全程均需按照相关要求完成。离心开帽后立即使用迪瑞CS-600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测。仪器在检测前进行细致检查,包括光源、水质、试剂、质控结果等指标均在允许范围,并由检验人员记录好相关指标数据。将剩余血液标本放置于2-8℃冰箱内7d待检,每天监测冰箱温度确保温度在2-8℃范围内,7d后取出予以再次检测。7d内仪器未进行过维修、未更换光源、未更换水机耗材、未更换试剂批号及质控品批号。在检测前进行细致检查,包括光源、水质、试剂、质控结果等指标均在允许范围,由检验人员记录相关指标数据。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不同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7天后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指标含括:ALP、GGT、AST、ALT、Glu。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时检测情况 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ALP(46.37±3.89)*mmol/L、GGT(43.33±7.25)*U/L、AST(30.24±10.75)*U/L、ALT(35.87±18.10)*U/L、Glu(6.84±3.59)*mmol/L;

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ALP(45.38±3.74)mmol/L、GGT(42.47±7.16)U/L、AST(31.01±10.64)U/L、ALT(35.60±18.02)U/L、Glu(6.87±3.61)mmol/L;经组间比较显示血液采集后两组实时检测GGT、AST、ALT、Glu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注:*表示P>0.05)

2.2 两组放置7d后检测情况 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放置7d后ALP(46.46±3.60)*mmol/L、GGT(44.07±7.03)*U/L、AST(31.03±10.64)*U/L、ALT(35.07±18.33)*U/L、Glu(3.22±2.06)#mmol/L;经放置7天后Glu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实时检测结果(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ALP、GGT、AST、ALT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注:*表示P>0.05,#表示P<0.05;实时检测数据见结果2.1)

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组(n=20),放置7d后ALP(45.17±3.80)*mmol/L、GGT(42.38±7.14)*U/L、AST(32.06±10.73)*U/L、ALT(35.84±18.12)*U/L、Glu(6.60±3.07)*mmol/L;经放置7天后ALP、GGT、AST、ALT、Glu检测结果与实时检测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注:*表示P>0.05;实时检测数据见结果2.1)

3 讨论

伴随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生化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大部分医院人流量均较大,待检血液样本数量较多,护理人员在血液采集完毕后往往不能保证及时送检,导致最终部分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血液标本的检测及存放与多种因素均具有密切关联,如存放时间、采血管种类、存放地点、存放温度等,从而影响其检测准确性,最终对患者病情诊断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中不同真空采集管对血液标本最终检测结果不同,血清中的葡萄糖会因接触细胞而导致浓度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会因接触血细胞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医院需将血液标本检验前存放时间也纳入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指标范围内。如选用促凝剂真空采血管应注意保存温度,应避免未离心血液放置时间过长,血液采集完成后在合理时间段内对其离心处理,及时进行检测,排除因时间因素对Glu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保存温度一般为2-8℃[1]。同时做好密封性处理,避免标本血液中水分的蒸发影响检测结果。此外,若需检测项目不具备较高稳定性,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再次采集标本,以避免各类因素感染检测结果[2]。

综上所述,促凝剂真空采血管保存的血清葡萄糖会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因此在选择真空采血管时还应考虑用分离胶-促凝剂真空采血管将血清与血细胞隔离的方法保存血清。

参考文献

[1] 彭科燕. 探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17, 7(7):184-185.

[2] 胡定红. 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4):566-567.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
室温下不同血液标本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的影响
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标本送检有效率方面的研究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