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

2018-02-15章园园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章园园

【摘 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实施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并积极予以防范对策干预。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产科孕妇8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取产科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过后产生差错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差错率为7.5%,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产科工作较为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依据上述出现状况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我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对策

【中图分類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94-01

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未存在法律法规限定以外的损伤发生,如损害、障碍、缺陷以及死亡现象。各大医院内,产科作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护理人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现阶段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维权事件存在一定了解,因此,不断加强产妇妇产科工作安全性,对后续管理工作开展及其质量都有质的要求,通过临床有效措施干预,能减少或降低纠纷事件发生,能进一步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2]。因此,本文就我院产科护理过程中潜在危险因素展开调查及其研究,对所产生问题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产科孕妇8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妊娠;②经过患者、家属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③临床依从性偏高,能遵从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及其护理;④本次试验开展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存在精神异常、抑郁症患者;③存在影响本次试验开展疾病。对照组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年龄23~44岁,平均(29.8±2.4)岁,观察组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年龄24~45岁,平均(30.8±2.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可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将科室中不安全因素发生原因进行总结,注意护理过程中安全制度,同时可将文献资料与我院产科护理进行结合,调查过程中侧重点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自身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强度不够、业务水平不精湛、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因此,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合理开展有效护理措施干预,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早期告知孕产妇如何对胎动、胎心、产兆、血压等水平加以监测,定期监测两次,指导孕产妇正确饮食、休息,对卧位情况正确加以指导。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提供舒适安静病房环境,控制病室内部温湿度,维持有效空气清新,同时加强与孕妇之间沟通交流,详细说明分娩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及其配合,让孕妇有充分心理准备。产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存在阴道流血症状,做好后期观察记录。加强对元产妇补水,并鼓励产妇产后6小时内下床自主排尿,可促进产妇后期身体恢复。禁止食用过冷、刺激食物,指导产妇合理食用含有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若产后3天内未排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缓泻剂。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上述有效护理措施干预,对两组孕妇入院后出现差错事件进行比较。

1.4V统计学处理 文章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8.0,x±s表达计量资料, t检验用于计数资料表达,并以百分比表示,x2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差错率为7.5%,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产科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是对产妇诊断、防治及其护理,同时包括妊娠分娩生理、病理情况变化等。对高危妊娠、难产病例预防、诊断、治疗等,同样为产科工作主要内容。产科日常工作中,每一项细节应予以重视,当遗漏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均会引发不安全因素,造成不可挽救后果,影响到新生儿、产妇生命健康[3]。同时,产科护理质量水平会对产妇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及其母婴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研究表明,临床通过优质护理措施干预,能进一步降低差错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本文就产科中出现差错事件发生因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以下总结,具体如下:引起产科不安全主要因素为医护人员因素,其次为孕妇自身因素,主要与产科工作繁忙,导致多数护理人员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操作,造成不良事件发生,同时,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对异常病情状况未能及时监测[4]。而产妇及其家属因陌生环境、分娩等因素,出现心态变化,而护理人员对产妇护理不到位等,引起不良事件发生。院内环境同时也为差错事件发生重要因素,包括地面湿滑易摔倒,夜间光线不佳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针对上述现象,科室应加强管理制度实施,提高护理质量,定期做好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同时,及时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能进一步缓解心理压力,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加强病区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做好处理,能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5]。

综上所述,由于产科特殊性、复杂性,相比较其他科室,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干预,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我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海琳,吴月萍,王海霞等.基层医院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4):195-195,196.

[2] 张亚东.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64,166.

[3] 裴金兰,罗红仪,沈彩玉等.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6):800-801.

[4] 贺红梅,李晓霞.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84,90.

[5] 尤艳,牛秀艳,孟波等.产科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269-270.

猜你喜欢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