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对THA术后机械性松动行翻修术的围术期护理

2018-02-15覃琼丽冯丽颜欢欢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护理

覃琼丽 冯丽 颜欢欢

【摘 要】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行翻修术的围术期护理改进措施。方法:对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行翻修术患者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制定护理方案,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前提前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运用新型的康复训练仪等。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效果与围术期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围术期护理,运用新的理念改进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松动;翻修;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65-01

术后机械性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行翻修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第四代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依靠氧化锆增韧效果 结合增添的板状晶体,从而改善氧化铝基体的性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耐磨损性能,使陶瓷在设计加工上更加灵活,可以使用更大的陶瓷头和更薄的陶瓷内衬以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对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患者行翻修治疗,效果良好。现将围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5岁,初次置换的原因包括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颈骨折2例,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5例,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松动时间为初次术后3个月至1年不等。所有患者均排除感染性松动,完善术前准备后予以行假体翻修手术,均应用大直径第四代陶瓷假体翻修,术后预防感染、抗凝、指导康复锻炼,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

2 结果

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感染、松动、脱位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关节疼痛,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5分,术后87.6分。

3 护理改进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本组髋关节早期松动患者,因接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第二次手术,担心预后手术效果,信心不足,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接受再次手术,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重,感到焦虑和不安。医护人员应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宣教工作,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功能锻炼视频宣教,让患者了解术后体位要求及可能的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成功先例,配合住院期间的各阶段治疗。

3.1.2 一般护理 常规完善各项检查,遵医嘱备血、备皮、药物过敏实验等;指导患者床上练习大小便;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或吹气球锻炼,增强肺功能。在饮食上指导患者适当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改善机体的抵抗力。

3.1.3 术前胃肠道准备 我院采用快速康复理念[1],术前予禁食6h,术前2小时饮清饮料“术乾”或“术能”,减轻病人空腹的不适,以及补充患者能量需求;避免与有感染创口的患者同处一室,备好急救物品,常规准备皮牵引器械。

3.1.4 术前训练 指导患者利用骨科床的吊环进行抬臀,扩胸锻炼,对患者进行宣教,教会患者健侧肢体进行有效的肢体的训练,使其掌握要领,更好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观看视频,使其了解术后移动肢体的正确方法、 辅助器械的使用方法、如何开始步行、预防脱位以及预期的恢复,消除其担忧活动会造成关节松动的顾虑。本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培训。其中1例患者因疼痛较重,无法配合术前功能锻炼,经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后,疼痛缓解,基本完成术前训练任务。

3.2 术后护理

3.2.1 严密观察病情 翻修患者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运用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注意神志变化及局部有无血肿形成及创口渗血情况。

3.2.2 体位和引流管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位,抬高床头30°,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两下肢间放一梯形枕,必要时予穿丁字鞋,以防患肢过度内收及过度内外旋。向健侧翻身时两腿间夹一软枕,患肢远端应防止外旋位。注意引流量,如术后10~12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则须引起重视,及时汇报医生,必要时输血,可先改负压引流为普通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时常挤压引流管,以防其堵塞。

3.2.3 预防术后并发症 ①预防伤口及假体周围感染:除术前及时诊治所有感染病灶外,术后应重视各项无菌操作。注意病室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嗽、咳痰,做到有痰必排。留置导尿者,嘱患者多饮水,同时加强会阴护理,指导其排尿训练,以求尽早拔除导尿管。注意观察创口及引流管情况,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2]。对于创口有红肿者予乙醇纱条湿敷,有渗液者予常规培养。②预防压疮:予定时翻身,2~3小时1次,保持皮肤及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严格床头交接班。③预防下肢深脉血栓:术后予抬高患肢30-40°,严密观察患肢肿胀、肢温、血运、感觉情况,患者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即指导其行下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使用我科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踝泵训练仪进行踝泵运动训练,从50次/日逐渐增加至200次/日,促进静脉回流(如图1、图2)。夜间患肢予梯度压力弹性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缓解患肢肿胀和疼痛。术后常规使用抗凝治疗,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皮肤有无瘀斑情况发生;同时注意复查凝血酶原时间。④预防脱位:术后3個月内应禁止患肢内收、内旋,髋关节屈曲不应>90。本组未发生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

3.2.4 术后练习 行走训练:下地行走的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髋关节翻修术后病人,应待术后1周使用步行器部分负重行走。患者第一次下床不应立即练习行走,而应由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协助练习下床站立,待患者适应站立后,继续练习行走,最好让患者家属学习协助患者练习下床站立及行走的护理技巧,方便患者出院回家后继续护理。

4 小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机械性松动翻修术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二次手术,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应用大直径的陶瓷假体可以增加患者的活动度,减少脱位的风险。而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康复训练提早到术前就开始进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本组11例行翻修术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术前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指导患者患肢正确体位、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分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沈碧霞.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191-192.

[2] 杨小龙,许峰,张中兴.THA中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对于重建股骨偏心距的意义[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2):1136-1138.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