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入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流程设计与实施

2018-02-15何红梅江雪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

何红梅 江雪梅

【摘 要】目的: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及重庆市卫计委出台的《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我院制定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办法》。方法: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流程和实施措施。结果:通过对120名新入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大部分达到了培训要求。结论:新入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有利于临床一线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但在培训的过程中有提高和改善的地方

【关键词】 新入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与考核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28-0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护士规培化培训是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2]。2016年2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明确规定了新入职护士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要求等七大部分[3]。在这以前,重庆市卫计委出台了《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2014年,我们医院就开始了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也制定了《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办法》。我所在的胃肠外科,作为临床一线的传统大科室,收治病人针对常见普通外科疾病,每年都有3-5轮各批次的规范化护士入科轮转培训。在国家卫计委大纲的指导下,在医院管理办法的框架下,我们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符合我们胃肠外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平台并实施,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胃肠外科在这4年来先后培养了规范化培训护士120余人,其中本科规培10人,专科规培110人,全部为女生。

1.1 成立病房规培带教小组 在医院护理部规培办法的框架下,我们科室护理小组成立了以护士长负责制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小组,组长为有充分带教经验的护理人员承担,组员有科室的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以上人员均需经过科室规培老师的岗位竞聘方可担任。科室其他的护理人员协助完成规培指导工作。

1.2 制定病房规培带教计划 根据每一轮规培学员的学历、轮转科室、规培年级的不同制定了病房大的规培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根据规培护士个体的实际情况、个人接受度的不同,制定了个性化的规培带教方案。规培护士入科,分阶段培训。

1.2.1 组长统一培训 学员新轮转入科,先跟随规培带教组长上1-2周的白班,由带教组长负责或指定老师进行科室的情况介绍、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的培训。

1.2.2 老师分开带教 完成1-2周的统一培训后,组长将所有学员分配给有带教资格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包括理论、操作、中夜班值班。同时我们使用了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与交叉带教模式相结合。

1.2.3 一对一带教模式 组长统一指导后,学员分散给各带教老师,学员在科室的整个培训,都由该老师负责到底。由护士长、教学组长和该带教老师根据夜班准入考核情况决定是否能够独立承担工作。

1.2.3 交叉带教模式 组长统一指导后,学员分给各带教老师,跟随A带教老师上一周班后,再跟随B老师上1周班(包括中夜班),轮流交换两次。再由护士长、教学组长和A、B带教老师根据夜班准入考核情况决定是否能够独立承担工作。

1.3 制定专科理论培训计划 在过程中检查了解学员对理论及操作的掌握情况

1.3.1 科室统一完成的授课计划 在入科的第1周,针对胃肠外科的常见疾病及其护理理论、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等,由有规培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理论上的统一培训,并反复强调实践中的重点,加深学员的认识及加固学员理论基础。

1.3.2 学员个人完成的理论学习 除了科室统一的授课计划外,会安排学员自学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并由带教老师抽查自学情况,尤其是在规培的过程中,针对某一学员的具体情况,要求必须完成的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指导。

1.4 制定专科技能培训计划:

1.4.1 了解各新入规培学员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救培训

1.4.2 专科技能的培训 针对胃肠外科专科护理技能的培训,比如:造口定位、造口护理、坐浴方法、PICC和CVC护理、肠道准备的方法、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等。

1.5 出科与考核 书面理论考試与实际技能考核相结合,平时的理论抽问,操作抽查,3-4周后的夜班准入考试及学员出科时的阶段结束考试。同时,在出科考核时,有专门针对学员与老师之间的座谈会,旨在了解学员的意见建议,老师们也提出自己的看法。由规培带教组长组织完成,护士长参与。

2 结果

从经过我科规培的120名学员现状来看,大部分学员规培期间经过最初3-4周的培训,在老师指导下能承担科室各个班次的工作。只有两名学员经过科室的培训直至结束,考核没有过关,不能够独自承担科室护理工作。同时对于规培学员的带教模式,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2.1 一对一带教模式 带教老师从一开始就负责学员的指导,对学员的情况了解,对学员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比较清楚。在对学员的指导上,能够做到循序渐进、计划跟进,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上有好处。但是存在有可能老师自身在某些方面不足而无法弥补或改善的缺陷。

2.2 交叉带教模式 就是两个老师一起完成一个学员的带教。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带教中其他老师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可能经过交叉带教,互相弥补不足,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改善护患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它的缺点是老师们对学员的情况不清楚,一周一换,带教老师互相认为其他老师也有责任,有依赖他人的嫌疑。在对学员知识的指导上,也没有计划性与连续性。

2.3 两种带教模式的结合 先由A老师带教2周,再由B老师带教2周,对每位老师需要完成的计划事先进行规定。既做到了计划性、又能够相互弥补,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3 讨论

3.1 制定计划 在规培护理人员新入科时,制定统一的规培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计划。

3.2 注重专科理论 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早就不是只完成打针输液的机器,需要对病人的身心进行综合的统一的护理,因此每一轮新进学员的专科理论培训必须落到实处,也让学员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3 综合运用带教模式 运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和交叉带教模式相结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3.4 考核 重视规培过程中的考核而不仅是在阶段规培结束时的考试,随时了解学员学习动态,抓住薄弱环节实时补足。只有这样,才能在学员规培结束的考核中达到要求,达到学员和科室双赢的目的,也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护理人员。

4 小结

护士规范化培训立足于新毕业护士成长的基础性阶段,贯穿护士职业发展全过程,是促进新护士职业道德形成、培养临床思维方式、规范并提高护理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4]。国家关于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计划已经颁布几年,作为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政策的执行者,我们科室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得到了护理部及学员的肯定和好评,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做的不够,亟待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等。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487-489。

[2] 姜小鹰,刘敦。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50-5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S]。2016.

[4] 王欣然,李淑迦,陈嬿,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症状护理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35-137

猜你喜欢

规范化培训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导师责任制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规范化培训在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