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8-02-15包民慧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

包民慧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内科实施的6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0例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而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干预;永久起搏器;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21-01

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晚期心衰及心肌病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1]。既往在术前、术后采用单纯口头健康指导方式,患者难以理解或掌握不牢,且术后容易出现过早活动或不敢活动,活动方法不正确,出院后忽视自我监测、不按时程控等诸多问题。针对于此,我科护士开动脑筋,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全程精细化护理干预,改善护理质量及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内科实施的6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照患者病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口头健康宣教,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疾病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予出院指导,针对患者疑问及时解答。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视听教材、图片手册、电话回访等,对患者实施全程、多方式的精细化护理。

2.1 准备工作 病区护士根据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及开展的介入手术,制作相应幻灯片和自我护理手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幻灯片内容包括:起搏器的简介、构造、工作原理、放置方式,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制作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册,包括起搏器介绍、 图文式术后活动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出院随访、自我监测等,方便患者保存与携带,术前由责任护士发放并逐一讲解。

2.2 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责任护士发放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册,召集患者及家属观看幻灯片,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起搏器简介、手术方法、术前准备等,简单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及精神紧张。协助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好皮肤护理及抗生素皮试,训练床上大小便。

(2)术中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术中及时用药,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在手术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变化,同时关注患者感受,了解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术后护理

①监测: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脉搏、心率、心律等变化,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

②休息与活动:参照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册图片逐日指导活动,讲解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目的,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和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24h内:平卧位休息,术侧肩关节及上肢自然放松,前臂及腕关节可以自由活动(握拳、旋转腕关节、屈伸肘关节等活动),严禁外展和上举,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

术后24h后:握拳运动。患者身体放松,上肢伸直,双臂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再握拳,运动频率3-4次/日,5-10分钟/次。

术后72h后:外展、前屈运动。患者呈站立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上肢逐渐往前、往两侧伸,运动频率2-3次/日,10-15分钟/次。

术后第五、六天:后伸、旋臂运动。患者呈站立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术侧上肢逐渐往后伸,以肩为轴,逐渐旋前、旋后。运动频率为2-3次/日,10-15分钟/次。

术后第七、八天:绕头运动。患者站立位,术侧上肢抬起,从同侧耳部逐渐在枕后摸向对侧耳后。运动频率1-2次/日,5-10分钟/次。

③伤口护理:植入起搏器伤口局部沙袋压迫6小时,注意观察体温及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囊袋积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以防感染。

2.3 出院日护理

(1)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册上填写患者姓名、年龄、住址及起搏器植入日期、型号、设定频率、程控时间、医院联系电话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以便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2)日常指导: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为宜,保持排便通畅。每天自测脉率两次,低于设置频率10%或感胸闷、头晕、黑曚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安装起搏器术侧上肢不要做大幅度活动,以防电极导线脱位,一般情况下起搏器拆线后一周可以洗澡,不要用力按压、搓揉起搏器,术后一个月避免大幅度转体动作,避免剧烈咳嗽,上臂不宜用力上举,三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外界因素对起搏器功能的干扰,手机放置远离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时采用对侧,禁止进入强磁场、电台发射站、变电站、雷达地区,以免干扰起搏器工作[2];同时评价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内容再次强化。

2.4 随访指导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必须长期进行观察随访,才能保证病人的健康。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在起搏器植入手册上注明病区及医生、护士电话,方便联系。出院后一周根据患者预留电话进行电话回访[3],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病区内建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登记本,注明患者一般情况、联系方式、诊断、手术日期、起搏器型号等资料,专人管理,按时联系患者进行起搏器程控。

3 结果

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2例囊袋积血,2例有肩关节活动障碍,而实验组30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囊袋积血、电极脱位、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其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技术,还取决于术后的护理,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4] ;根据图文手册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形象具体、便于掌握,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通过发放永久起搏器植入手册、定期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主动给予专业健康指导,解决了患者日常护理中遇到的問题,延伸了优质护理服务,丰富了护理专业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心电图讲座第12讲起搏心电图[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2,40(3):29-34.

[2] 江东红, 张 巍. 植入心脏起搏器与抗心律失常设备患者的生活指导[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3] 林建美.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 药物与人, 2014(11):358-358.

[4] 徐明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84-2785.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