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2018-02-15肖金龙连增幅范晓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温针灸治疗

肖金龙 连增幅 范晓健

【摘 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11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位处进行针刺,留针15min后给予提插捻转刺激穴位,后继续留针15min。1次/日,15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行第二疗程,针刺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取艾柱于针柄上,每次艾灸2壮,留针40min,此外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且每壮之间配合提插捻转手法,疗程同上。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16.52±5.32),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6.41±5.42),经统计学分析t=0.1074,P=0.9147,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7.32±3.47),对照组疼痛评分为(10.31±3.54),t=4.4733,P<0.05,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为(46.34±6.93),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45.77±7.21),经统计学分析t=0.4227,P=0.6734,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为(27.35±4.35),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3.71±5.24),t=6.92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比针刺治疗更明显,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16-01

骨关节炎在老年人中是最常见疾病之一,在生理结构上,膝关节的承重是全身关节中承重最大的。患者一般存在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活动受限[1],关节疼痛最初只是活动疼痛,进展到晚期时夜间疼痛更甚,关节逐渐变形,活动困难,从而慢慢骨质疏松,骨质硬化。膝骨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2],与肝肾亏虚、气滞血虚、寒湿痹阻[3]等有关。治疗只能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关节功能,但非甾体、阿片类口服止痛剂副作用明显还会掩盖病情,封闭针疗法激素副作用更大,止疼效果过后,疼痛更甚。温针灸是中医骨伤最常用的特色疗法,现为分析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特进行本次实验,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符合诊断的膝骨性关节炎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男26例,女29例,平均年龄(54.3±3.7)岁,平均病程(4.1±1.2)年;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2±3.7)岁,平均病程(4.4±1.6)年。两组患者均同意本次治疗,且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关节肿瘤;②精神异常;③凝血功能异常、器质性病变;④有激素、止痛药服用史。

1.2 方法 对照组的55例患者在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位处进行针刺,留针15min后予提插捻转刺激,后继续留针15min。1次/日,15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行第二疗程,针刺3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取艾柱于针柄上,每次艾灸2壮,留针40min,此外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且每壮之间配合提插捻转手法。1次/日,15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行第二疗程,温针灸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评分及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16.52±5.32),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16.41±5.42),经统计学分析t=0.1074,P=0.9147,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为(7.32±3.47),对照组疼痛评分为(10.31±3.54),t=4.47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组在治疗前的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为(46.34±6.93),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45.77±7.21),经统计学分析t=0.4227,P=0.6734,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为(27.35±4.35),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3.71±5.24),t=6.92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温针灸可以在针刺刺激神经递质阿片肽、轻色胺释放进行镇痛[4]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刺激病变部位的经络,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炎症。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可补脾胃阳气,扶正祛邪,阳陵穴可补肝胆阳气[5],温针灸可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补阳运达,促进炎症吸收。此外内膝眼、外膝眼温针灸可以散寒祛湿,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有明显治疗效果。在本次实验中,治疗组的55例患者给予温针灸后疼痛评分、关节日常活动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6],温针灸比针刺法治疗更有效,可能因温针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是针刺无法达到的作用。

综上所述,温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比针刺治疗更明显,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阶主编,中医诊疗常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1.

[2] 魏国俊,董林主编,骨科常见疾病诊疗对策,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04.

[3] 余波,杨红亚等.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30例[J].河南中医,2018,4(38):610-613.

[4] 江浩.针灸法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1):99-100.

[5] 胡选霞,陈涛.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温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6):75-76.

[6] 孙奎,黄学勇,等.魏氏三辨取穴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5,(8):1487-1490.

猜你喜欢

膝骨性关节炎温针灸治疗
短刺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
探究关节镜清理术配合骨质增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