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2-15李亚宁袁小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

李亚宁 袁小芳

【摘 要】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4个療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34/46),研究组为91.30%(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为(3.24±0.45)分,研究组为(2.68±0.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相比,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 牵正散加味;针灸;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13-02

面瘫包括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前者的发病率很高。患者往往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患病,临床症状为鼓腮漏气、不能皱眉、听觉改变、唾液分泌障碍、眼睑不能闭合、舌前味觉减退等,如果未及时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肌痉挛、瘫痪肌挛缩、鳄鱼泪综合征等,带来极大的痛苦[1]。周围性面瘫起病较急,变化迅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的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单侧面瘫。分期标准为:急性期≤1周,恢复期为2~8周,后遗症期>8周。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14~72岁,平均(39.42±4.13)岁。研究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为15~73岁,平均(39.51±4.1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以太阳经、手足少阳为辅,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主穴取患侧四白、阳白、翳风、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牵正、双侧合谷。随症配穴:不能皱眉者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耳后痛加完骨;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口禾髎;眼裂增大者加丝竹空、瞳子髎;舌麻、味觉消失者加廉泉;风寒证加风池、外关;风热证加大椎、曲池;气滞血瘀者加下关、听会;气血不足者加丰隆、足三里。施针手法:患者取卧位,用棉球蘸75%酒精行皮肤消毒,使用毫针指切进针,对急性期及体质壮实的患者选用泻法,宜浅刺,手法略轻,时间为2~3min,得气后留针30min,对恢复期、后遗症期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采用平补平泻法,宜深刺,约0.3~0.5寸,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法行气,以局部酸胀为度。可加用电针,以患者耐受为度,以局部肌肉轻微节律跳动为佳。针灸为1次/d,7d为l疗程,休息3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合计4个疗程。另外指导患者每日按摩面部,并且做面部表情肌动作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牵正散加味治疗,基本配方为:黄芪30g,川芎、当归、白芍、白附子各15g,僵蚕、地龙、红花各10g,全蝎8g,炙甘草6g。辨证加减:湿胜型加藿香15g、佩兰12g;风胜型加羌活、防风各15g;寒胜型加桂枝、白芷、干姜各15g。水煎服,1剂/d,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00ml。7d为l疗程,休息3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合计4个疗程。

1.3 诊断标准 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面神经功能评分。①按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对治疗效果进行分级,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②面神经功能观察指标包括流泪、味觉、口角、鼻唇沟、额纹深浅、眼裂大小、鼓腮漏气、食留残渣、眼轮匝肌反射9项指标,各项指标重度异常3分,中度异常2分,轻微异常1分,正常为0分,总分满分为27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评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34/46),研究组患者痊愈23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对比可知,X2=4.842,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 对照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为(3.24±0.45)分,研究组为(2.68±0.37)分,对比可得,t=5.831,P<0.05,研究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为歪嘴巴、歪歪嘴等,中医学称为口僻、口眼歪斜,属于“中风-中经络”的范畴。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引起的,病变部位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2]。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是气血亏虚,卫外不固,致风寒邪湿乘虚而入,袭击面部经络,结果气血受阻,经脉受滞,面部肌肉不能收放。

针灸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有利于故邪外出,使面部肌肉恢复正常功能,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方法。牵正散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之效,方中僵蚕化痰止痉,全蝎定风止痉,白附子祛风化痰,三者共奏祛风止痉之功。辅以当归养血,地龙通络,黄芪益气,白芍敛阴和营,川芎、红花祛瘀破滞。诸药共济,可奏活血通络、祛瘀化瘀之功,则面瘫自愈。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面神经功能评分为(2.68±0.3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红晓.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7):891-892.

[2] 向平.加味牵正散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39-940.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