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2018-02-15李纪和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糖尿病

李纪和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共计44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另外,在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中,观察组腓神经以及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1±3.2)、(48.6±4.0)mv/s,对照组为(36.5±3.4)、(42.9±4.7)mv/s,明显观察组结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113-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为原发病所导致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为并发症的相关病变。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此类患者多为血糖长期未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血糖情况、糖尿病病程、治疗方式均有关系,又是会发生于糖尿病程不长以及治疗效果极佳的患者身上[1]。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痹症、消渴以及痛症”的范畴,其致病机制多为阴虚燥热。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入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共计44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2例、10例;年龄处于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3.9)岁;患病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5.2±1.4)年。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11例、11例;年龄处于3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4.1)岁;患病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8±1.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二甲双胍: 口服一次0.25g,一日2~3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每日量1~1.5g最多每日 不超过2g.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胰岛素:皮下注射,1日3~4次。具体剂量视患者血糖情况而定。前列地尔:一日一次,1-2ml(前列地尔5-10ug)+10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缓慢静注[2].

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选用当归四逆汤为方剂,方剂组成:当归12g、桂枝9g、细辛3g、芍药9g、通草6g、炙甘草6g、大枣8枚。用水煎服,每日2次,分早晚服用。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检查患者肝肾功能、血糖水平,血常规、电解质情况等,另外检查患者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相关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相关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相关检查结果无改变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另外,在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中,观察组腓神经以及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1±3.2)、(48.6±4.0)mv/s,对照组为(36.5±3.4)、(42.9±4.7)mv/s,明显观察组结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现临床上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是,患者由于血糖长期高于正常水平,这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其次,多因素作用下,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害、神经营养因子较少,细胞异常、氧化应激性以及免疫因素等原因,也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传统中医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多为辨证治疗,以阴虚血淤、气虚血瘀为实证,辨证论治。当归四逆汤主治阴盛阳衰、以回阳救逆之法标本兼治,其方剂组成中,当归、白芍具有养血和血的作用,桂枝、细辛主要起到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作用,结合通草通经脉、畅血行之功效,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之功效,效果显著[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另外,在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对比中,观察组腓神经以及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1±3.2)、(48.6±4.0)mv/s,对照组为(36.5±3.4)、(42.9±4.7)mv/s,明显观察组结果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杰明,李海峰.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6):2307-2309.

[2] 赵欣瑞. 针刺结合星蚕汤对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3] 刘爻.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