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18-02-15冯建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不同剂量丙型肝炎干扰素

冯建华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文调查的方法为分组对照,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在我院于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均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本文选择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患者2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药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选择采用α-2b干扰素5MU进行治疗,小剂量组选择采用α-2b干扰素3MU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对本文所有患者均连续进行48周的治疗,对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68.18%(15/22),小剂量组为59.09%(13/22),两组进行比较,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54.55%(12/22),小剂量组为36.36%(8/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50.00%(11/22),小剂量组31.82%(7/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10/22),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6/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小剂量干扰素α进行治疗可以同样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不同剂量;干扰素α;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85-01

临床有研究调查显示,在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大约为3.2%,在感染病毒肝炎病毒以后,20年内一般人群肝硬化的发生率达到15%,HCC发生率在感染30年之后会达到3%。基于此能够得出,临床需要重视对于丙型肝炎的干预和治疗[1]。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于当前进行丙型肝炎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得到临床治疗的认可。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复制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复制,降低患者血清转氨酶,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肝细胞修复。但是对于α干扰素的治疗剂量,临床不同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本文基于此分析对于不同剂量的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性肝炎的效果,并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收治的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本文选择44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患者平均为22例。大剂量组当中存在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4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8.2±8.4)岁;小剂量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为(37.9±8.2)岁。本文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当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本文所有患者均排除存在HDV、HBV、HIV感染的情况,排除存在有遗传性肝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所以患者不存在精神病史,意识正常,排除存在未能控制的癫痫,所有患者排除存在酗酒吸毒者,排除存在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病症,排除存在心脏病和糖尿病,排除存在脑部疾病和甲状腺病症等,本文不存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排除失代偿期肝硬化。所选病例在一年之内没有进行过抗病毒和激素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患者。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文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常规为患者选择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为患者选择300mg进行口服给药,每日为患者进行三次治疗。大剂量组患者选择采用α-2b干扰素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5MU,隔日为患者给药一次;小剂量组患者选择采用α-2b干扰素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3MU,同样为隔日为患者进行一次给。本文两组患者均以48周作为一个治疗疗程,为患者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本文选择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相关配套的试剂、并选择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對患者HCV RNA进行测定。

如患者治疗12周时,患者的HCV RNA定量检测比最低检测限小,或者降低两个对数集以上,说明早期病毒学应答;如果治疗结束以后,患者的HCV RNA定量检测笔最低测限小,则说明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如果患者治疗结束时进行24周随访,患者的HCV RNA定量检测比对低测限小,说明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对于从未获得以上三种情况的患者,则称之为无应答[2]。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持续病毒学应答的计数资料检验选择采用卡方值(x2)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注: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对本文所有患者均连续进行48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68.18%(15/22),小剂量组为59.09%(13/22),两组进行比较,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54.55%(12/22),小剂量组为36.36%(8/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50.00%(11/22),小剂量组31.82%(7/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10/22),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6/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所有患者治疗的效果请详见表1所示。

3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剂量干扰素α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从结果中能够看出大剂量和小剂量干扰素α-2b都能够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体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从不良反应发生率角度而言,小剂量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低,能够证实小剂量治疗的意义。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的主要机制是可以抑制人体当中病毒的复制,这种药物虽然不能够进入宿主的细胞当中,直接进行病毒的杀灭,但是在病毒感染以后,可以在人体内进行细胞诱导,使机体产生蛋白酶和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进而使得蛋白合成大大减少,确保病毒复制能力得到抑制。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效。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小剂量干扰素α进行治疗可以同样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柏明,罗光汉,朱海鹏.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92-94.

[2] 郭堑,农村立.不同剂量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03):190-192.

猜你喜欢

不同剂量丙型肝炎干扰素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