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2018-02-15张效霁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替米沙坦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

张效霁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实验组添加了替米沙坦进行辅助。结果: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91.08%,参照组没有采用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其心房颤动有效控制率为7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而将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进行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有效率达91.0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替米沙坦;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8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表现最为严重的一种,它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引起的斑块破裂、血管阻塞;或者是由于血管痉挛,引起短时间内血供明显的减少,甚至出现血供中断,引起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缺血,进而导致了心肌坏死。根据当前有效数据可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90%的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而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的表现之一,约有10%的患者反映出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在解剖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心肌缺血或坏死会引起心房功能衰竭,當心房衰竭后使得心房压力增加,进而引起心房颤动。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可采用替米沙坦和胺碘酮进行治疗,本研究抽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顫动患者30例,分析替米沙坦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0例进行研究,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为(52.33±8.21)岁。本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实验组添加了替米沙坦进行辅助。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入院时已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标记物检查,其一般情况及基本病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加研究的患者给予胺碘酮针剂治疗,负荷量为150 mg的胺碘酮中加入20 ml生理盐水,在10 min内进行静脉推注,10 min后以每分钟1 mg的速度进行静脉泵入,6个小时以后需将其减量为每分钟0.5 mg,并持续静脉泵入48 h。实验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患者每日需服40 mg替米沙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心房颤动及心率、血压的变化,记录其48 h内心房颤动的控制率(转为窦性心律)和死亡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取得的数据进行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用药治疗后的心房颤动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实验组有效控制概率为91.08%,参照组有效控制概率为77.48%;实验组因心房颤动死亡人数为0例,参照组为1例。因此,实验组采用替米沙坦辅助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替米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RAAS)系统激活,对心血管产生不利影响,而替米沙坦对这个系统的拮抗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即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从而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产生的效应,使RAAS激活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醛固酮分泌增多、钠水潴留、交感神经递质释放等被抑制。另一方面,AT1被阻断后,导致更多的AngⅡ与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结合,产生了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例如,血管扩张、抑制增生、抗纤维化、减少细胞凋亡等。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替米沙坦有效的阻止了循环及心肌组织中AngⅡ与AT1的结合,阻止了生长激素样作用及醛固酮的分泌,从而改善了损伤心肌的代谢,可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缓解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利于心房颤动的早期复律。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给予替米沙坦口服,可以通过上述机制防治左心室重构,这在短期内帮助患者改善心室结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恢复心肌收缩速度具有良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证实,替米沙坦可有效地提高心房颤动的转复率。

胺碘酮作为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延长心肌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而起作用,它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肌细胞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减少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胺碘酮不影响心脏功能,仅仅静脉注射时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心房颤动作用且不影响心脏功能及心肌灌注。临床实践证明,胺碘酮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且结合替米沙坦的辅助治疗,在短时间内对心房颤动的有效控制率可高达91.08%[2,3]。

综上所述,在使用胺碘酮针剂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替米沙坦,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获得理想的效果。在临床中,采用胺碘酮治疗上述患者具有一定的作用,而联合替米沙坦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效率高达91.0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月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7,02(05):33.

[2] 仇苓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各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变化和预后[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年01期

[3] 王伟森.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52例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猜你喜欢

替米沙坦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
替米沙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与倍他乐克治疗舒张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