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离职相关性研究

2018-02-15饶艳华武星君权苑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饶艳华 武星君 权苑

【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离职倾向性。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个市级精神病医院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164名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未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164名将其设为对照组。经过一年的对比观察,调查两组离职倾向性。结果:在观察组中,精神科护士因工作压力大而离职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18.9%;因不适应倒班制度而离职的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9.8%;因家庭原因离职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4.3%,辞职人数为54人。在对照组中,精神科护士因工作压力大而辞职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4.3%;因倒班制度而辞职的人数有9人,占总人数5.5%;因家庭原因而辞职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1.2%,辞职人数为18人。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离职呈正相关,职场暴力会导致精神科护士更大的职场压力。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职场暴力;离职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50-01

近些年来,医患矛盾不断加劇,医院工作场所发生暴力事件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需要护理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照顾,当精神病患者照顾不周全时,往往容易引来患方对医护人员的暴力冲突。当医患矛盾发生时,而精神科护士首当其冲第一个会遭受到暴力攻击,这些服务在医疗一线的护士门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分析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离职相关性,更好的给予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并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三个市级精神病院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164名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未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164名将其设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人员一年内的离职情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全日制中等医学院校以上(含中专)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护士执业证书的注册护士;日常工作中需要和患者直接接触的精神科在职护士;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

排除标准:调查期间非在岗的护士,包括事假、病假、产假、公休假、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工作满一年,有护士执业证书,但现从事的工作与精神科护理无关的护士,如抽调到行政职能科室的护士。

1.3 暴力的鉴定标准 我们将暴力行为划分为以下几个种类:1.口头辱骂、威胁警告的言语暴力;2.推搡、拉拽、拍打、撕扯的轻微暴力行为;3.踢踹、重击、捶打以及使用器械殴打的重度暴力行为。对精神科护士影响较大的为重暴力行为,因此本研究所指暴力为严重暴力,即轻微的言语暴力以外的暴力形式。

1.4 方法 随机选取三个市级精神病院遭受过工作场所重暴力的护士164名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未经历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164名将其设为对照组。然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组群体的家庭、背景、学历、婚姻等状况。了解经历暴力或者未经历暴力以后的离职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观察组中,精神科护士因工作压力大而离职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18.9%;因不适应倒班制度而离职的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9.8%;因家庭原因离职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4.3%,总的辞职人数为54人。在对照组中,精神科护士因工作压力大而辞职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4.3%;因倒班制度而辞职的人数有9人,占总人数5.5%;因家庭原因而辞职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1.2%,总的辞职人数为18人。观察组与对比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离职情况及原因详见下表。

从表格我们可以观察出,经历过工作场所重暴力的精神科护士要比未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的精神科护士离职率要高。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经历过工作场所重暴力的精神科护士离职最大的理由是工作压力过大,而工作场所暴力恰恰是导致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过大的根源。

3 结论

综上所述,经历过工作场所重暴力的精神科护士要比未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的精神科护士离职率要高,也说明遭受工作场所重暴力对离职具有很大影响。因为经过重暴力的精神科护士会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感到委屈、气愤、恐惧,导致工作热情下降,影响到日常生活,不愿意继续从事医院护士的工作,有这种心理后,护士对现在的工作投入就越少,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多的患者可能缺乏耐心,不能很好的沟通,患者容易被激惹,从而引发暴力事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离职率大幅提高。下面我们就如何减少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要提高精神科护士的服务意识,因为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精神和行为方面跟普通患者不一样,理解力也不同寻常,所以当护士面对患者时,要有更多的关心和同理,耐心解释,忍让回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同事、领导、家属的帮助,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精神科护士在于与患者沟通时尽量保持安全距离,留出缓冲的空间,行走时背部靠墙,以免背部受攻击。

其次,院方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院方可以对精神科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暴力应对能力,增加保安人员和值班岗位,工作区域保持灯光明亮,病区安装摄像头等。同时院方要鼓励员工上报暴力事件,安排专门的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要维护员工的利益,公平处理。对遭受过暴力的护士要进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和不良影响。

最后,社会媒体要有正确导向,倡导尊重医护工作者,开展宣传教育,倡导礼让。同时政府也要针对工作暴力建立完善的立法,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才能保障患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高静,许冬梅,邵静.精神科护士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心境分析及心理调适[J].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 (3):301-306

[2] 侯明如,王晓娥,蒋菊芳.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上海护理. 2018 (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