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员工违章事故心理分析

2018-02-15韩伟

机电安全 2018年4期
关键词:违章事故作业

韩伟

不无绝对地说,有生产作业就可能存在违章行为,违章就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杜绝由于员工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已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强化。

笔者从事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近10年,十年来亲手处理的员工违章行为近万人次,通过收集各兄弟单位的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安全督察工作的一些感悟,把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谨供大家探讨,以求最大限度地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帮助员工远离伤害。

■后果判断

行为者对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 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繁琐和机械,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不完全到位,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 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称“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凑合就将就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3 逐利心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地改进操作程序。

事故案例 违章蛮干脚踝被夹

某冶炼厂给料系统由一台皮带输送机送料,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进入下一工序。某日夜班(零点至早上八点),职工王某在此岗位负责操作,由于当班所破碎的原料大块的较多,破碎机难于吃进,遇到大块的矿石必须停机将矿石取出,人工用大锤先将其砸成小块。按正常给料时的操作完成当班生产任务需要五个多小时,而这次到下班时间还剩两小时,才完成当班工作任务的百分之六十作业。

凌晨六时左右,一块大料进入破碎机,操作人员王某看到破碎机只是在不停空转,矿石没有下去,便将皮带输送机停下,径直走到破碎机进料口,左脚踝在操作台边缘,右脚使劲往破碎机进料口踩矿石。石块终于被挤压进去,但由于王某用力过猛,右脚也进入了破碎机,脚踝以下全部夹碎。

■能力的高估

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员误操作事故快报中,不少就是班组长、技术员等业务骨干人员违章违纪造成的。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地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以为技术高人一筹,盲目操作。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状况,但是自认为熟悉现场设备和系统,逞能蛮干,凭印象行事,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从而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 未停车调机器手指被绞伤

2006年6月,车工刘某与郭某谈起零件加工任务,抱怨自己的机床太陈旧,离合器不灵便,停车位稍有偏差主轴便会反转,跟维修工说了几次也没调合适。郭某听了之后说“这有什么呀,我给你调。”刘某半信半疑,郭某一只手拿螺丝刀拔压弹簧,另一只手扭动可调瓦螺丝帽。突然主轴飞转,将郭某两手多指绞成粉碎性骨折。

郭某自恃是老师傅,懂机床结构,违章在不停车(马达仍工作)情况下冒险在离合器停止位置调整螺帽。因为身体紧靠床头箱,脚不小心碰到床体前离合器操作杆,致使主轴瞬间转动,郭某两手被齿轮绞伤。

检修机床必须确保在电源断电停机状态下方可进行,严禁开机时调整传动箱机件。另外故障维修应由专业检修人员进行。

2 麻痹心理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技术过硬,保准出不了问题或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以老员工居多);认为“违章”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不知过错。

在生产工作场所,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随心所欲。穿戴工作服装不仅仅表现出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还有保护操作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作用。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了自己的生命。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因为戴手套而引发的伤害事故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是一例。

事故案例钻床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掉

2002年4月,某省一焊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穿戴,在旋转机械上作业,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如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上海某纺织厂就曾经发生一起这样的事故。一名挡车女工没有遵守厂里的规定,把头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入平时没有注意的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该女工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该女工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紧”,即: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不要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更要盘在工作帽内,不要露出帽外。

3 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盲目帮忙去操作,这样是极容易造成事故的。

事故案例 擅自上机操作,伤害自己

2000年11月,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直径75mmx3.5mm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mm的圆孔。

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

4 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特殊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往往冒险去工作。非理智的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事故案例 歪拉斜吊酿惨祸

2001年3月6日中午,某省某化工公司一分厂检修工班长严某、维修工饶某、王某3人根据车间主任殷某的安排,对二号炉检修现场进行清理,严某违章安排无证人员饶某在三楼顶端操作行车,王某和严某在二楼接放被吊运的物品(电机大套),当吊运第3只大套时,虽然行车已经到达极限位置,但3人仍采用歪拉斜吊想使大套落到理想地点,严、王2人在没有取掉挂钩的情况下,强行推拉重达800多千克的大套,此时大套尾部着地,头部悬空使钢索呈20度的斜拉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套产生巨大的反弹力将严某拍伤,被紧急送往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经医院诊断,严某左大腿内侧成粉碎性骨折。

这起事故是人为违章操作所致,属典型责任事故,一是操作者本人违章蛮干;二是当班领导没有对清理工作进行班前安排和要求反而违章指挥作业;三是现场管理人员也没有进行有效监督,认真履行职责,习惯性违章操作是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

5 无所谓心理

表现为对遵章或违章心不在焉,满不在乎。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对安全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不违章就干不成活。

事故案例 钢丝绳夹手的重伤事故

7月21日14时,某企业动力厂机修班班长李某安排机修工卜某、王某到动力厂煤渣场维修断裂的7号吊车升降钢丝绳。煤场起重装卸工黄某配合卜、王两人工作。经检验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卜、王两人开始维修。14时50分左右,卜、王两人装好钢丝绳,随后调节滚筒钢丝绳排列和平衡杆。卜某站在吊车对面观察,在黄某点动吊车调节滚筒钢丝绳排列和平衡杆的过程中,王某突然用手去调整钢丝绳,被钢丝绳夹中右手手指(包括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做手术,小指被截肢两节致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1、直接原因

王某违章作业戴手套,机器在运转过程中,用手代替工具调整钢丝绳。

2、间接原因

(1)卜某作为现场安全监护人,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监护不力;

(2)检修作业过程参与人员联系、协调、配合不到位;

(3)班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3、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1)在安全技术整改措施方面,可设置可以线控操作吊车的装置,使人可以在地面上操作吊车,避免操作吊车时司机视线无法达到抓斗部分区域。

(2)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①进一步细化检修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检修作业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班组安排作业任务时,要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②要落实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各级各类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做到“安全事事有人管,安全时时有人管”。

③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的影响

安全现场(氛围)对个体的影响。任何违章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或班组紧密相联的,这种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安全现场(氛围)对违章者心理的影响。

1 从众心理

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

2 盲从心理

企业的培训制度,师傅带徒弟过程中,有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徒弟,然而徒弟如果不加辨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3 好奇心理

生产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时,出于好奇心理(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作业人员往往会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 技术不熟悉

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法进行应急处理,难断方向。

■深刻反思

以上对违章人员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人员违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为者的内因,即违章者的主观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

行为者之所以违章在于行为者过高地看重行为后果的价值,又过低地估计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形成了行为风险估量的错误,最后走上冒险违章违纪的道路。但是每次违章违纪并不是必定会发生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事故是偶然的,违章违纪并没有那么危险,出现事故主要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观点在事故分析中常常听到。

其实不然,统计表明,对于事故不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员工的习惯性违章相关联,这就是违章与事故(伤害)的必然性及规律性联系。

总之,杜绝员工习惯性违章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人,只有每个人都能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立足自己的工作实际,从自我做起,从自己的每一个操作环节做起,在思想上根除违章意识,在行动中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生产的实现。

猜你喜欢

违章事故作业
由“咬文嚼字”说一说反违章
打 车
学中文
拷问 涂改号牌扣12分,重吗? 它可能是违章、违法的前提!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作业
广州交警使用无人机抓拍违章车辆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