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02-14陶玲姣史丽霞

大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对策

陶玲姣 史丽霞

【摘 要】 乡村民宿作为新兴的旅游住宿产品,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很多问题也相伴而来。本文以杭州市富阳新登镇半山村为例,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半山村乡村民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规模不一致、经营者素质较低、民宿同质化严重以及客流不稳定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而通过对城市老人的调查,发现乡村民宿可以通过“民宿养老”的经营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为我国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民宿 发展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整体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节假日,外出旅游度假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为了释放在平时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山中去度过几天,近距离地感受自然之美。然而,由于乡村旅游的环境制约、规模化的酒店无法涉足,单体的乡村民宿便成了乡村旅游住宿业的主体。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民宿行业虽然逐渐步入正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以杭州市富阳新登镇半山村为例,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半山村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乡村民宿更好地发展。

1.富阳新登镇半山村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

笔者在对半山村乡村民宿的现状调查中了解到,半山村目前拥有34家民宿,共有100多间房间,民宿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民宿的规模不一致

在所调查的民宿中,大部分民宿是村民在农休时作为副业进行的,由于村民本身并不富裕,缺乏足够的资金去改建,他们只能对自家房屋进行简单的内部改造,保證基本的设施,规模也相对较小,每家民宿只能提供3-4个房间。只有少数几家民宿是由投资商投资设立的,其规模较大,基础建设与配套设施达到星级酒店要求,内部装修较为别致,服务也较为完善。

1.2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营销意识不强

在调查中发现,乡村民宿的经营者以当地村民为主,村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了个别几家民宿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比如入驻美团、小猪短租等APP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部分民宿基本上没有为自己做过宣传,因而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1.3民宿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文化内涵

除了几家较有知名度的民宿以外,其他民宿普遍存在被动经营的现象,民宿产品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缺乏创新,无论是建筑风格、室内的装潢设计,还是具体的服务内容都如出一辙,最终使得民宿吸引力较差,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弱。

1.4客流不稳定

虽然半山村拥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但是其与周边乡村地理位置相近,自然景色也没有很大差异,只有“桃花节”这一特色旅游项目,缺乏其他的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因此,每年3、4月份的 “桃花节”时期,半山村游客较多,而在其他时间段基本没有客流量。这就导致半山村的民宿每年要闲置大半年,这既使得部分家庭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也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乡村民宿的长远发展。

2.富阳新登镇半山村乡村民宿发展的对策

2.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缓解村民资金压力

加快乡村民宿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现阶段民宿的经营主要依赖于村民自身,而资金的匮乏限制了民宿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可以对其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放宽期限,减免利息等优惠措施缓解村民的资金压力;此外,政府也可以帮助村民进行筹资,通过联系意向投资者,包括社会组织与个人,在筹得资金的基础上,改善民宿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住宿环境与更高质量的服务。

2.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与网络营销能力

民宿经营涉及到管理、服务、营销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把民宿经营好。因此,一方面,政府可以邀请民宿行业的专业人员定期开展讲座,组织经营者进行学习,提高村民的服务水平,或者可以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引进民宿行业人才,对经营者进行阶段性亲身指导,以期得到高端的设计管理人才的智力支持,提升民宿的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乡村民宿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又不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很难为外界游客所知,同时,受制于规模、资金的约束,乡村民宿也无法进行高投入的营销。而互联网恰好是一个低投入高收益的营销平台,经营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民宿设施、风格以及所在地的风景、民俗等周边条件的图片和视频,详细地介绍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内容,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乡村民宿的特色。因此,政府需要组织经营者学习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建立自己的网络营销渠道,比如入驻各类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并进行专业的后期维护,从而能够吸引更多游客。

2.3融入传统特色,增强文化体验

游客选择乡村民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找寻不一样的住宿体验。因此,经营者在民宿的设计、经营过程中都可以注入半山村当地的传统特色文化,保留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保持舒适性的基本前提下,为游客提供可以体验当地原生态的居住、饮食的机会,使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宿生活。同时,各家民宿可以定期联合起来组织乡土文化活动,如打年糕、做糍粑、做手工面、磨豆腐、包灰汤粽等。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还很好地宣传了当地的传统特色。

2.4改善经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半山村乡村民宿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只提供基础的住宿服务,客流量也集中在每年的3、4月份,其他时间段很少有人入住。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宿经营者可以考虑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与养老相结合,进而保证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源与收入。

3.城市老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分析 ——调查问卷分析法

基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养老问题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那么城市老人是否愿意长期入住乡村民宿,进而缓解城市养老压力,促进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呢?针对该问题,笔者于2018年7—8月对杭州市9个行政区的60周岁及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及养老方式的选择。

3.1调查对象与内容

3.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范围为杭州市9个行政区中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12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4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1%。

3.1.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居住状况等;此外,基于本次调查是为“民宿养老”而服务的,所以问卷中还附有对该类养老模式的简介,设有诸如“是否会尝试该类养老模式”的问题,调查人员还会做出必要的解释,方便受调查者理解。

3.2.调查情况与分析

3.2.1基本情况

从性别上来看,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有520人,占比为41.94%,女性有720人,占比58.06%。从年龄上来看,60—69周岁占比42.50%,70—79周岁占比 36.62%,80周岁及以上占比20.88%。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占38.23%,初中及中专占31.45%,高中占20.73%,大专及以上占9.59%。从职业上来看,公务员占10.08%,事业单位占23.39% ,企业占25.89%,其他占40.64%。从健康状况来看,1240位老年人中,很健康占11.29%,健康占36.77 %,一般占31.61%,不健康占15.16%,很不健康占5.17%。

3.2.2養老现状

居住状况方面,根据调查,仅有1%的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子女,在99%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的老人拥有一个子女,31%的老人拥有2个子女,15%的老人拥有3个及以上子女。但是从居住状况来看,独居老人占了10.56%,与老伴居住占了68.23%,与子女居住占了21.21%。可以看到,虽然有99%的老人拥有子女,但是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比例只达到21.21%,其中,部分老人的子女在本市,每隔一周或半个月回来探望老人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赡养费,部分老人的子女在周边城市,平时因为工作繁忙,回来探望时间间隔较久;还有少部分老人的子女远在国外,回国探亲的机会就更少了。可见,子女在赡养父母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缺失严重,这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经济方面,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金,占比为40.08%,其次是养老金,占比为38.55%,第三是子女供给,占比15%,还有其他占比6.37%。可见,城市老人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性,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3.2.3养老方式选择

调查发现,有43.55%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38.87%的老年人选择独立养老,7.34%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还有10.24%的老年人不清楚未来的养老方式。进一步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未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养老机构生活服务质量较差,老人居住不习惯;部分养老机构虽然可以提供较好的生活服务,但是往往无法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不利于增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感。

针对“民宿养老”方式,有661人表示愿意尝试,60—69周岁的老人有240人,占了该年龄段的52.86%,70—79周岁的老人有325人,占了该年龄段的61.69%,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有96人,占了该年龄段的37.07%。他们选择该养老模式的理由主要涉及农村环境优于城市,更加适合老年人养老;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拥挤,渴望幽静的农村生活;本身是农民出生,希望能在农村度过晚年等。另外有579人表示不愿意尝试,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村的生活没有城市便利;习惯了周围的人与物,不愿意离开目前的生活圈子;身体状况不佳。

由此可见,“民宿养老”具有一定的市场,该经营模式是乡村民宿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4.结语

乡村民宿作为民宿的重要形式之一,兼顾民宿特点与乡村特色,是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以及乡村农业生产为基础,为游客提供乡村观光、文化体验、生活服务的旅游活动。作为新兴的旅游住宿产品,乡村民宿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当地政府、民宿经营者以及社会组织需要联合起来,为民宿经营者服务水平的提高、营销能力的增强、经营模式的转变出谋划策,实现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亮. 国内乡村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视界,2016(22):140+146.

[2] 余虹. 依托旅游资源周边乡村民宿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以黄山市宏村镇芳村为例[J]. 绿色科技,2016(19):113-115+119.

[3] 苏咏梅,赵鹏. “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民宿营销策略探讨[J]. 皖西学院学报,2017,33(03): 64-66+81.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2018年新苗人才计划之“溪梦笛——一款基于民宿发展的APP”(2018R414051)的结项报告

作者简介:陶玲姣(1993-),女,硕士研究生,浙江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与企业并购。史丽霞(1993-),女,硕士研究生,浙江财经大学,公司治理与财务管控。

猜你喜欢

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