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针织与人体情感间潜在的交互关系

2018-02-14廖蓓蓓

西部皮革 2018年21期
关键词:情感化亲和力针织

廖蓓蓓

1 20世纪30至40年代法国流行针织的的微观原因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针织毛衫一直是作为内衣来穿着使用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着装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衫才形成了最基本的形态。随着维多利亚式服装的衰退,在20世纪30-40年代针织品的设计开始兴盛,并出现一批杰出的巴黎针织设计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20世纪30、40年代针织工艺在法国流行的呢?

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原因,这与人们背后的隐性心理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法国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国政治局面是比较混乱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武装暴徒游行示威;法国举行第一次世界杯,第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军入侵波兰但法国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打败法国,并占领法国国土;法国巴黎解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国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增长;联合国成立,法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成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这些事件的交错更替的速度,战争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不安,人们心里对战争的创伤,使得法国人民渴望向往简单亲和力安定和温暖的生活环境,急于想摆脱这动荡不安的年代,怀念以往慢生活节奏。法国先于其他国家发展针织,把人们内心深处对亲和力温暖的渴望转化为这种手工或机器针织的创作活动,这种带有怀旧性质,拥有治愈性亲和力的艺术行为进而转化成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平衡着人们的精神和情感。

2 针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潜意识

荷兰设计师凯伊瑟Noortje De Keijzer设计我的针织男友作品,设计师为那些孤独难眠的人设计了一个叫亚瑟和史蒂夫的“枕头男友”,设计师说,她的灵感来自于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自己的生活中需要一个男人,因而设计初衷是要史蒂夫和亚瑟扮演“完美男友”,让人们不再感到孤单。

设计师不仅仅在图案或者手法编织创新,她更多地融合在人类情感方面有更深的造诣,我把它理解为一种心理上的交互情感设计,编织本身给人们一种安逸暖心治愈系的心灵感受,再加上设计师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在人类陪伴“男朋友”身上,让更多单身男女有了另外一种生活的陪伴,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设计师的设计反映出她的内心其实是一个孤单缺爱的小女孩。“我的针织男友”这样的方式,传达人们情感间的交互式体验交流,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和力温暖的渴望。这种情感的交互设计是一种努力去创造和建立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交互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并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而这种有着“灵魂温度”的针织作品有着独特的双向情感交流的渠道,不同层次的情感体验,设计师通过情感化设计来展现自己对于心理潜意识的情感意愿,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的这种交互行为,恰恰是设计师看到当下人们背后对情感的隐性需求而做出的设计反应。

3 针织与人体情感间潜在的交互关系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首先提出“情感化设计”的概念,他将消费者的情感分为三种水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在本能层的情感化设计中,本能水平与最初的反应有关,其设计讲究的是即刻的情感效果。行为水平的设计重点在于理解和满足真实使用产品的人的需求,关注使用时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反思是消费者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现代的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线上交流无疑是人们首选,孤单越来越成为了众多人心目中的那深处的一面,而拥有着治愈性质的物品往往能点燃人们的孤单,缺爱,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这样的隐性需求。而这种社会上普遍缺失的隐性需求正是当下往往能引起流行的心理动力。那么,针织如何传递这种与人体间情感潜在的交互关系呢?

正如唐纳德·A·诺曼所说,我们可以将这种交互关系的情感分为三种层次:首先,在本能层面上,针织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态,相互交错螺旋圈,转化为有规律的纹路。重复又有一定规则的纹理感给人一种安稳的视觉心理感受,再加上针织的材质多为柔软富有亲和力的触感,更贴近人的肌肤,肌肤对无法抵抗这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因此可以说针织的外在形态传递着与人体触感上亲密无间治愈性的体验,而这种亲密无间治愈性的体验往往能传达到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部分触动。其次,在行为层面上,对于手工针织来说,手工针织的这种用双手通过有规律的创作性活动,经过创作者对于手法的思考、成品效果的猜想、以及对于穿着对象着装效果赋予了一定的情感联想,手工针织创作活动出来的针织成品往往体现了与人体情感间潜在的情感化设计交流的成分。情感化设计的针织作品更加强调给穿着对象带来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而针织作品相对于其他工艺手法的作品而言,更加饱含着创作者丰富的情感来打动穿着对象。最后,在反思层面上,长期针织品的使用,穿着者感受到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用另一种间接的方式将情感反馈于创作者,那就是穿着者内心所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的长期使用感受,这种感受无形地依附在针织品中,并不直接口头反馈于创作者。

总之,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得到抚慰,情感得到释放,在当代人们内心里的失控、焦虑、缺爱等的情感,急需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将这些情感赋予并设计出来,这是一个隐形的缺口。

猜你喜欢

情感化亲和力针织
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乡村儿童玩教具情感化设计研究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艺术玩具设计方法研究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针织与纱线
纱线与针织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适配子的亲和力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