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及防治

2018-02-14李成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种蛋病鸡雏鸡

李成虎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镇畜牧兽医站, 江苏 滨海 224524)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危害较大,传播扩散速度快速。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以及生产操作中盲目用药,使得大肠杆菌病的流行越来越严重,由于其持续增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当下养鸡业中传播较为广泛的传染疾病之一。

1 鸡大肠杆菌的诊断

由于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没有特征性,加之其病原体种类过多,容易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混淆,因此,其诊断多利用实验室诊断。

1.1 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浆膜炎型常见于4~8周龄的鸡,病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缩颈、闭眼、羽毛杂乱的情况。同时,患病鸡大多会出现腹水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呼吸衰竭死亡。此时的病鸡一般没有治疗价值。

(1)急性败血症型是大肠杆菌病的典型症状,患病鸡多产生于5~10周龄,病禽病死率一般处于6%~25%,有时甚至达到50%。病鸡精神不振,体温增高,机体衰竭,病鸡排出黄白色粪便,骤死。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的特征性病变。

(2)气囊炎型多发于5~8周龄鸡。当病鸡感染呼吸道疾病时常常会继发感染本病,空气中粘带有大肠杆菌的漂浮物被易感鸡吸入后,同样会感染本病。患病鸡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食欲减退直至消失,最终死亡。

(3)大肠杆菌肉芽肿,多见于成鸡,出现这种病状一般伴有较长的病程。解剖病鸡,可在肝脏、肠道及肠系膜等部位上发现大小不一的肉芽肿,其颜色一般为灰白色,患病鸡的脾脏不会受到影响。

(4)初生雏鸡脐炎,多见于3日龄以内的鸡,病雏腹部异常肿大,脐孔周围皮肤发红,伴有水肿的情况。患病雏鸡大多在一周内死亡或被淘汰。

1.2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肾等组织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将无菌采集病死鸡的肝脏,接种于培养基37℃培养24h。培养基上出现边缘光滑潮湿,灰白色的菌落。

1.3 致病力实验 对不同日龄及不同部位采集的病料分别进行致病力实验。如果采用的分离物来自气囊炎的病变部位,则可以静脉注射0.1mL的24h的肉汤培养物于4周龄的雏鸡,该雏鸡应在3d内致死;若分离物采集自死胚或病死的雏鸡,则向1日龄以内的雏鸡的卵黄囊中注射0.1mL的24h的肉汤培养物,若采集到的病料带有致病力,则实验雏鸡应在24h内死亡,对未死雏鸡检查看是否有心包炎或脐炎。

2 鸡大肠杆菌的病因分析

2.1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见于寒冷闷热季节,此时病鸡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如果养殖密度较大,场地设施落后,生产环境达不到正常标准,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会大大升高。该病主要传播的途径:

(1)消化道 畜禽的日常饮用水和饲料被本菌污染,最常见得是水源污染;

(2)呼吸道 粘带有大肠杆菌的尘埃被易染本菌的群体吸入后,进入畜禽呼吸道后入侵血液循环而引起本病;

(3)蛋壳穿透 种蛋产出后没有及时收集和消毒清洗,使种蛋被可能携带大肠杆菌的粪便污染。大肠杆菌进入种蛋的内部后可能会导致种蛋孵化出死胚或者雏鸡感染大肠杆菌病;

(4)交配 感染大肠杆菌的病鸡在与其他易感鸡交配时,可传播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病可以在各个日龄的鸡群间传播,肉鸡感染本病时,一般在15~45日龄;蛋鸡则一般在产蛋高峰期感染本病,轻则产蛋量下降,重则病鸡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并发病或继发病、使用的防治措施和是否及时合理而存在着很大关系。总结现有的资料,分析各个案例的特点发现,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大致为15%~65%,而发病鸡的致死率高达40.5%~90.2%。大肠杆菌病是条件致病菌,雏鸡发生本病除了因种蛋污染导致外,很少原发性感染大肠杆菌病。

2.3 发病原因 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病鸡的临床表现不是很明显,一般很难直接进行判断,其与患病鸡日龄,受损的组织器官部位,是否继发或混合感染其它疾病有很大关系。在日常生产中,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以下3种因素造成的:

2.3.1 免疫抑制因素 机体的免疫功能又主要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当免疫系统受到其他疾病的破坏时,机体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也同时下降,大肠杆菌也就伺机入侵病禽体内。

2.3.2 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扩散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如气候突变,气温降低,通风不良,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等,都能诱使畜禽抵抗力减弱,机体被病原微生物入侵,从而感染大肠杆菌病。

2.3.3 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大肠杆菌对青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新霉素、庆大霉素则对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在实际生产中,操作人员盲目的使用药物治疗,随意加大药物使用量或者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未采用轮换用药的方法,大肠杆菌耐药性升高,使得药物疗效下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随意使用药物,尤其是各种抗生素也会导致畜禽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从而使机体易感染大肠杆菌病。

3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3.1 预 防 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想要提前预防本病,首先应该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搞好鸡舍的通风换气系统,对养殖场内部的卫生情况,应该严格执行防疫措施,保证养殖场的良好的环境。同时,应该加强对种蛋的管理,对处于收集,存放,孵化时期的种蛋要严格进行消毒。在种蛋孵化之前,可以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或者将种蛋浸泡于浓度为1%的新洁尔灭或1%硫酸锌溶液中消毒。在雏鸡出壳后开水开食时,在饮水中加入适量庆大霉素或者其他广谱抗生素,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雏鸡对大肠杆菌的免疫力。

由于鸡大肠杆菌病常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所以也应该重视对其他常见疾病的预防,并且要严格按时免疫接种,提高鸡群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在饲养时,尽量采用全封闭饲养,可有效规避不同批次的鸡群产生交叉感染并且尽可能隔离外界病原体被携带入养殖场,防止鸡群感染发病。如果鸡场内大肠杆菌传播严重,且很难控制,可以采集本厂病鸡体内的大肠杆菌,制作疫苗进行预防。

3.2 治 疗 鸡群中流行大肠杆菌病时,应该及时挑选出病鸡,进行淘汰或隔离治疗的方法。可以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对和病鸡同群的健康鸡群提前预防。日常可以定期更换使用药物或交替用药,以减少或降低大肠杆菌的药敏性。

(1)头孢噻呋:注射用头孢噻呋钠或者5%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雏鸡采取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颈下,每只0.09~0.2mg。

(2)氟苯尼考:氟苯尼考注射液20~30mg/kg一次肌注,2次/d,连续注射3~5d。或者10%氟苯尼考散按50~90ma.kg混合饲料3~5d。

4 小结

如果养殖场能够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大肠杆菌病传播扩散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鸡群的发病率也会随之降低,所以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在生产中是必不可少的。对鸡的大肠杆菌病,最主要的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且维护好养殖场内的环境,从根源上抑制大肠杆菌病的扩散,再将药物治疗为辅助抵抗大肠杆菌病的手段,将本病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1]杨庆于.鸡顽固性大肠杆病的几种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36-37.

[2]孙文东.鸡病鉴别诊断图谱于安全用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7-31.

[3]孙希强,等.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家禽科学,2008∶42-45.

[4]刘建柱,等.特种经济动物疾病防治学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96-98.

[5]崔治中.兽医全攻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0-115.

[6]邓艳文.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61-62.

[7]王宏宁.禽病的新特点及其防治对策和用药安全[J].中国畜牧杂志,2007∶12-15.

猜你喜欢

种蛋病鸡雏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种蛋运输车尾板与车内轨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