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

2018-02-14郝艺华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9期
关键词:机械设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郝艺华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7)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之下,国内建筑领域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类新颖的施工技术一直在层出不穷。为确保其能够在建筑施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需要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估,明确其中潜藏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为各项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营造一个广阔的环境。各类建筑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切实满足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需求,创新施工管理、优化质量控制是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一部分工作。下文笔者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切入点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有所帮助。

1 现阶段建筑施工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短缺

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业中已“由来已久”,行业性质以及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决定了选择从事这一行业的大都是不具备其他技能的底层劳动者。他们只能被动的完成上级领导所交付的任务,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意识,更不知道该往何种方向努力去将工作做到最好。当然,他们会抱着“干多少活,拿多少钱”的理念对待工作,因此无法去主动配合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各项措施,更不具备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近些年由此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并不在少数,因此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优化改革。[1]

而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则更多是由国内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所导致,虽说国内建筑施工行业起步较早,但工程管理对我们来说仍属于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基层施工现场的环境大都非常艰苦,很多时候单位能够提供的仅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正因为如此,经过系统培养、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大都去到了专门的建筑公司。建筑工程施工中实际负责管理工作的员工多数是从基层岗位提拔上来的,虽说过去的工作经历使他们积累下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却不具备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筑施工管理作业需要的是既懂管理学知识,又熟悉建筑施工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未来需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改善这一局面。

1.2 工程监督体制不健全,管理模式滞后

经过不断改革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工程监督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具体来说,工程监督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对承包形式监管不力。国内建筑施工中“分包问题”其实非常普遍,近些年违规分包的问题也一直在层出不穷。如此一旦发生安全或质量事故便会出现责任划分不清晰的问题。②对承包方的行为缺少有效制约。[2]对分包方来说,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行业“半公开”的秘密,而这类问题将为建筑工程埋下巨大的质量隐患。

1.3 材料及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短板

材料及设备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工作。施工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及机械设备,而材料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这一环节中的管理工作。而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分析,当前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管理人员对材料质量审查不严格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前期采购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对材料供应商的生产资质以及材料进行准确、系统的评估检验,完成这方面的调研之后才能够签订正式的供货协议。当然,材料入场之前也需要进行细致的核查检验,这是因为在长途运输中建筑材料会由于碰撞、积压而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所以入场之前的质量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②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对建筑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与检修而引发的问题。由于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和设备数量的有限性,很多的机械设备长期处在高负荷运转的状态下,多会容易出现螺丝松动、设备表面生锈等现象,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环节,使得机械设备出现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3]

2 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的具体策略

2.1 将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优化改革扫清障碍。针对当前建筑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需要通过这方面的改革优化来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现阶段,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并提高施工质量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为了改变管理人员短缺、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我们需要制定系统的人才培训方案。首先对基层作业人员的培训要体现在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开工之前着重展开安全教育培训以及作业技能培训,工程施工间隙对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升华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培训引导其反思、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施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以此为参考优化施工方案。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发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4]

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基层作业及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将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他们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肯定基层作业人员对建筑工程的顺利推进所作出的贡献,引导其提高责任意识,将日常工作中的细节落实到位。

2.2 革新施工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进一步对管理制度进行革新优化。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应当在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的约束之内,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结合企业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落实好工程管理中的细节。对其中的违规以及违法行为要进行惩治,以此来营造出良好的施工以及管理氛围,要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保驾护航。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导同志需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关注度,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如此才能够保证相关制度、管理条例及时、准确的落实到位。

2.3 优化材料及设备管理

这方面的改革优化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更为施工质量的提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始。首先要严格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对于采购的施工材料要确保其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联合相关的质检部门做好质检工作。对于机械设备应该做好检修和维护工作,要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操作指导,规范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机械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总结

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是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发展必须要关注的一部分工作。上文中笔者以日常工作经验为切入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机械设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