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思路 创新探索
——2018年建筑学毕业设计回顾

2018-02-14哈柍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9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村民同学

哈柍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2018年的毕业设计已经结束。综合回顾整个过程,从因地制宜在校园周边的区域选题立项开始,在较为广泛细致的调研基础上,拓宽思路、创新探索,将建筑学几年来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宝陂村未来创新发展的设计规划之中,不仅达到了锻炼提高目的,而且有些设计思想对该地区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1 确定题目

2018年的毕业设计题目经反复权衡,结合本人曾经做过的调研项目,拟将设计地块选在学院南大门旁的宝陂村,题目为南校门宝陂村片区的整体环境改造。对选题的确定也做过反复思考,颇多纠结:

①这几年的教学工作多关注虚拟题目的训练,故大学5年最后的毕业设计希望在真实环境进行,增加综合难度;②考虑本校的东莞学生会说本地方言,而且村内还有部分村民在学校工作,村内情况比较容易调查;③选题在宝陂村,是颇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这样的设计题目,13级的同学在之前的建筑设计(一)~(六)课程训练中都没有接触过,创新地探索如何将乡村的日常活动保护与现代使用功能融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④结合笔者的前期调研心得,指导学生对松山湖的岭南水乡特色和地方建筑风格再次调查整理资料,希望能触类旁通,为相关研究设计人员建设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结束后的回顾来看,题目深度稍微超出了一般普通大学生的水平,但也给他们大学时代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提供了一个综合发挥技术设计和人文情怀的良好机会。

2 前期调研

在题目公布后,有5位学生选题,并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很凑巧,教研室同事也曾带领13级建筑学的学生对宝陂村的历史和现状做过比较详细的调研。根据村民访谈和网上资料的收集,宝陂旧村位于原松木山水库边,土地总面积约5000亩,村民共188户。据村民介绍,宝陂村历史上已经经历了多次搬迁,1958年松木山水库发洪水时村庄被淹没,500多名村民举家迁至横沥镇水边村成立了新宝陂村,谁知房子刚建好不久,1959年一场洪水又将新房冲毁,宝陂村民又返回松木山水库周边定居,经过数次兜转,最后落户在目前居住的位置上。饱受了搬迁之苦,这也是目前部分村民拒绝搬迁的原因之一。有部分村落坐落残留在东莞理工学院的校园内。

毕业设计选题确定在这样一个有争议的地段进行,是有一定难度的:①地块的历史和现状都比较复杂,涉及学校、学校职工和留守村民的各方态度;②要以该地域的可持续和长远发展为目的,做出既合乎地方实际又满足民情民意的方案,使涉及的各方均不能有太大异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3 方案成形与完善

进入方案阶段后,各个同学的不同特点和倾向性就表现出来了。

(1)第一位同学根植于老师指定的地块设计一座兼具独栋式别墅和一般客房的小型分散式酒店。其主要特点是前院、侧院、内院和后院与建筑实体的有机穿插与结合,交通流线比较曲折,客房布置在地块的幽静偏僻处,每间客房均考虑与院落的视线交流和不同的布局方式。建筑的造型则尽量朴实,体形体量都控制在与周边的建筑尺度保持协调。环境延续了学校的绿树成荫的绿化效果,整体以环境取胜。缺点是平面的利用率不够高效。

(2)另一位同学,设计一座乡土味较浓的客栈。采用了方正的平面形式,内设小天井的简单镂空方法采光,并且别出心裁地将交通走廊环建筑外部设置。经过一二轮的方案调整,每间客房均有较合理的室内布置,并在每层设公共交流空间。集中式的客栈小楼比较具有广东乡土韵味,外形方正简洁,开窗面积不大,体量敦实小巧。

此外,该同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也有比较打动指导老师的地方,他在地面层设置了开敞式的厨房和公共阅读空间,供游客和学生在各种场所交流;并设置了洗衣房、室外晾晒空间,形成一种居家生活气氛;在地块入口处设计了自行车停放点和小型特产超市。并为该建筑艺术地命名之“问乡客栈”。

同时,在客栈成型后,该生继续对宝陂村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他在既有的道路、农田和湖区格局上,增加了钓鱼区、景观路、种植采摘、烧烤大棚、生态大排档、停车场等。将村内环线规划为组织游客的参观路径;同时,设计了宝陂村景区的入口大门、及各种富有乡村特色的采摘区零售棚和道路两旁的栅栏;对现有大排档的室内布置也重新进行了调整。虽然与专业的景观规划工作相比,该方案还显不足和青涩,但纵观整个设计过程:思路比较流畅,脉络比较清晰。

(3)第三位同学,把设计的主题定为村活动服务中心。该女同学方案深化后形成了一个由几块刚硬的坡屋顶几何形体相互错动组成的复杂建筑形态,内部功能空间比较杂,既有村民的活动室,又有工作室,且在活动室的大空间内做了局部的通高处理,交流空间则均布在各层的角落处。该方案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能较好与本土风情融为一体。

(4)第四位同学,对地块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希望在宝陂村引入设计工作室,并发展成为青年设计艺术中心,由此带动周边的发展,刺激经济;现有的菜地重新规划为景观作物(油菜花),以吸引游客。他个人的兴趣偏向于室内设计,并以东莞市万江街道的下坝坊一些成功的旧村改造的案例为目标,提出“艺术乡建”的改造模式。综合整个指导过程,老师觉得该同学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要远强于其设计构思与实际设计动手能力。

(5)最后要提到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女同学。从设计入手开始,她就在指定设计空地旁的村民住宅中进行改造插建,类似一种“修补”设计的思路。

一稿她提出增建一个新型祠堂,改良传统祠堂的布局,并将一些现代的活动引入其中。

二稿她提出村内实现人车分流,沿湖道路拓为车行,内部与它平行、临校园较近的一条小路拓为商业步行街,引进餐饮和休闲设施,建设青年公寓和青年工作室,为来学校交流、考试、短住的青年学生提供场所。这位女同学的想法与第四位男生的出发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立足于青年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规划,具体对于村内的交通、中老年留守村民的生活需要欠缺考虑与回应,但老师仍然认为该女生是小组中思考最深入的一位。

三稿,该同学的方案已经确定该地的发展方向为“社区”,由目前经管楼与6号教学楼之间的道路尽端,设步行道与村内商业步行街联通,增加露天剧场和半开放式的农贸市场,村内旧民居及院落保留,在指定的空地上设计了工作室兼住宅的综合楼。综合楼内部空间大都开敞,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内部交通走廊和具体使用房间的划分比较模糊。

就本小组两位做了整体规划思考的同学的思路来看,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是倾向一种逐步更新的发展策略,以小范围的设计来带动地区的发展。

(6)总结

本次毕业设计是在建筑学5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上的综合训练,希望:①设计融入社会实际内涵;②学生能将民众的对居住的朴素想法融入建筑设计的感性创造思维中;③学生能将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观、总体大局观融入小地区的设计进程中。

4 最终成果

建筑设计除了拿出一个有现实价值意义的方案,在最终的图面效果表达上也很重要,正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如何将构思最精彩动人处传达出来,既是对方案的综合呈现和画龙点睛,也是对评委观众的尊重。

本组成员的最终图面成果,指导老师均不是很满意。第一位同学参考资料做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的尝试,以清新明快为风格,但总体效果不是很突出。第二位做了规划的同学,在后期中表现最突出,组员中只有他按老师的规定做了动画展示,建模工作也比较细致,显示了较为扎实刻苦的工作态度。第三位女生,图面效果比较平和。第四位男生和第五位女生,虽然也完成了规定的图纸内容,但最终表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他们的成果表现,指导老师认为还缺乏细节和深入程度,希望下届学生在最后的成图过程中多留足时间,强化美学项目方面的训练。

5 回顾

总体而言,本次设计是大学时代最后一次的理想条件下的训练,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情怀,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但肯定会有缺憾。

(1)各科横向联系还比较欠缺,应适当多加入些建筑技术、建筑物理、简单的结构选型和计算,设备知识也应融入,建筑学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兼具文理科综合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工程系列人才。

(2)设计的纵向深度,综观整体学生方向,感觉大家都是在地块内提出一种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问题和策略之间逻辑性还不是很强;对室内的具体尺度感体会不足;对于室内外环境如何交融、与心理学的关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等等。

从指导结束后的回顾来看,学生的综合设计分析能力有参差,但他们均在较为复杂的设计题目的分析和推演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主动性,各展所长,达到了百花齐放的效果。

6 结语

本次设计是通过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责任感和生活热情,对本校南校门残存的宝陂村环境改造的一次思想激发与碰撞,虽然每位同学的思考和方案都不够完美,但笔者认为他们各自的方案代表了宝陂村一种再建之路。希望我们的非常短期的工作和思考能为宝陂村今后的发展做出少许有益的贡献。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村民同学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探索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