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在吉林省通榆地区的移植育苗技术

2018-02-13张新国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干旱区技术规程樟子松

张新国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吉林 白城 137215)

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又名海拉尔松(日)、蒙古赤松(日)、西伯利亚松、黑河赤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樟子松在辽宁章古台流动沙丘上栽植,现已蔚然成林,防风固沙作用显著[1],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优良造林树种之一,亦是优良的城乡常绿绿化树种。樟子松播种培育苗木是成熟技术,国家与部分省区均制定了技术规程,但在“三北”地区气候与环境恶劣的区域或地段,土壤盐碱含量高或沙砾含量高,土壤保水性能差,含水量极低,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大,整体空气湿度低,春季与夏初风速大,加之仲夏、秋初的高温加快了土壤水分蒸发和苗木水分的散失速度,这些环境因素均不利于苗木生长。因此,在这样的立地环境下培育苗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2016—2017年,在吉林省西部风沙干旱区对樟子松苗木进行了移植培育尝试,旨在为成功育苗和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技术参考。

1 育苗材料

春季选购1年生樟子松苗木,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叶色正常、无病虫害,充分木质化。土壤化冻后即可起苗,运回置于凉爽库房(不得阳光直射),用含水量60 %的湿沙假植备用。

2 苗木移栽

①配制营养土。在2015年夏季青草未开花结籽前将其割倒,在堆肥场压制绿肥(加入5 %羊粪),入秋前倒堆1次,使其充分腐熟。2016年春季配制育苗营养土,园土5份,绿肥土3份,过筛炉灰1.8份,过磷酸钙0.2份,充分混合后备用。

②灌制营养钵与栽苗。选择无纺布营养钵,无纺布透水透气且可降解,根系可形成良好根团,造林时无需去袋(聚乙烯营养钵则必须将其去掉,否则影响根系伸展和吸收水分与矿质营养),成活率极高。

选用直径8.5 cm、高15 cm的无纺布营养钵,先在钵底部装入少量营养土,然后每钵栽入2株苗(根系要舒展,不能窝根),再将营养土填满、压实。

③砌筑育苗床。平整育苗地土壤,然后挖宽1.1 m的浅畦,将栽好苗的营养钵整齐摆在浅畦中,每行13个钵,每延米12行,栽苗量为312株·m-2。钵与钵的空隙填充土壤,四周用土壤筑起床边、踏实,以防透风漏水。移植育苗面积5.5 m2。

3 田间管理

①浇水。水分因子是干旱区育苗成败的关键因子,因此,移植后立刻浇透水,为苗木成活奠定基础。以后视土壤水分蒸发与湿度状况浇水,一般而言,在苗木移植的早期要勤浇水,至少2天1次,直至缓苗成活,成活后亦要注意水分状况,土壤要保持处于湿润状态,尤其注意天旱时期的水分管理。

②除草与间苗。营养钵育苗其密度不大,以人工拔除杂草为主,遵照“除早、除小、除了”原则。苗木全部成活后要间苗(用枝剪将弃苗在地际处剪断),保留1株生长健壮者,最后保留156株·m-2。

③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苗木移栽后,喷施3 %硫酸亚铁水溶液,用量3~4 kg·m-2,每1个月喷施1次,目的是有效灭菌和提高土壤酸度[2]。同时注意防虫,苗木移栽后,用50 %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预防虫害,每1个月喷施1次(辛硫磷遇光极易分解失效,以傍晚或阴天施用较好,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配好的药液4 h内使用完)。杀菌剂与杀虫剂交替使用,确保苗木正常生长。

④追肥。以尿磷酸铵为追肥肥料(一种高质量浓度的固体复肥,选用N—P—K型,品位为22—22—11品种,由磷酸铵料浆或由粉粒状成品与喷淋粒化的尿素共同造粒而成,产品物理性好,易溶于水,适用于多种土壤,尤其适用碱性土壤)。苗木成活1周后追第一次肥(水溶液,下同),施用量20 g·m-2; 6月下旬追第二次肥,施用量30 g·m-2; 7月中下旬追第三次肥,施用量30~40 g·m-2。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避免发生肥害。

第二年的田间管理除浇水外与第一年相同,浇水主要依土壤和大气湿度状况而定。

4 苗木生长量

2017年秋季,当苗木停止生长后采用样行法调查苗木生长量(地上),每隔20行抽取1行,每苗测量高度与地径(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已形成根团,故未测量主根长与侧根数),然后计算加权平均数。经调查,在通榆地区采用营养钵培育的3年生樟子松(苗龄型S1-2),平均苗高为26.4 cm,平均地径为0.55 cm。由于移栽时每钵为2株(成活后去其1株),所以基本不缺苗,苗木生长健壮,质量与数量均符合技术规程规定的技术指标。

在吉林省西部干旱区以这样的方式方法培育樟子松苗木,成本会有所增加,但产苗量却达到了技术规程规定的上限,而且苗木的根系发育好,与土壤紧密结合已形成根团。使用这样的苗木造林(只要造林地土壤湿度达到要求),苗木无缓苗期或缓苗期极短,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利于干旱区造林与成林。

猜你喜欢

干旱区技术规程樟子松
全球主要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玉稻518高产优质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