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常见鸭病的综合防治

2018-02-13任钦正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鸭舍鸭群周龄

任钦正

(莱西市畜牧兽医局 266600)

在鸭养殖业发展中,疾病是影响产业发展和损害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疾病预防与诊治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实践得知,鸭病种类较为繁多,且传播速度较快,若防控不当,则极易引发重大的损失。但若能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与处理等,则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由此可见,在鸭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鸭病尤其是常见鸭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减少鸭病的发生概率,保障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和促进养鸭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 常见鸭病种类

鸭病的防控工作难度加大,多数的鸭类疾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生规律,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且当前的鸭病类型几乎在所有的鸭种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因而无法通过选择抗性鸭种这一渠道来防范鸭病。由此可见,鸭病的防控工作极为困难,需对鸭群实施全面、不间断的管理,才能有效防控鸭病的侵袭。目前,在国内各大鸭养殖场中,较为常见的鸭病种类包括鸭腹积水、瘟里默氏杆菌鸭病、减蛋综合征等,以下针对这几种鸭病的综合防治展开分析与研究。

2 常见鸭病的预防与治疗

2.1 瘟里默氏杆菌鸭病

该病是鸭养殖场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其不受季节影响,主要侵染对象为3周龄以内的雏鸭,而8周龄以上的鸭子则基本不受影响。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播媒介包括空气、被细菌感染的水与饲料等。该病的传染性极强,传播几率达90%以上,且死亡率也较高,最高达75%左右。对于该病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从该病的传染方式上看,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而在防治工作中,也可对应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进行有效预防。比如,对鸭舍进行及时的通风换气,保障空气畅通,避免细菌在空气中滋生。同时,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特别是喂食用具、水槽等器具,应当坚持每天消毒,同时做到合理给料,科学喂食,少量多次,避免因给料过多导致饲料腐败而滋生或藏匿病菌。

2.2 鸭腹水症

该病主要发生于2~7周龄以内的鸭只,且主要感染对象为公鸭,对母鸭则影响较小。通俗地讲,鸭腹水症就好比人类的抑郁症一般,病鸭喜静不喜动,精神呆滞沉郁,腹部积水严重,如气球般膨胀起来,下垂。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鸭体内氨浓度过高,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鸭的饲料质量较差,或鸭生长速度过快等。为此,针对该病的预防,则首先应当确保鸭饲料的质量,避免饲喂劣质饲料,同时注重鸭舍通风,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切勿使用激素、药物等进行人为催熟。

2.3 减蛋综合征病原体

该病与其他疾病的最大区别在于该病不会导致鸭只死亡。但在蛋鸭养殖场中,该病无疑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旦发生该病,则鸭蛋的产量将急剧减少,下降比例可达50%,同时产蛋的品质与质量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蛋壳软化,营养降低,且蛋的体型也会变小。出现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鸭的生殖系统受减蛋综合征病原体的感染而导致鸭只卵巢发育不良,进而引发产蛋量减少的现象。对于该病的预防,当前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通过加强疫苗免疫以增强鸭群抗菌、抗病毒能力,则能保证鸭的生殖系统发育正常,从而降低此病的发生概率。

3 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养殖实践可知,鸭病种类多种多样,若想毫无遗漏地防范每一种疾病,则基本上不可能。但可以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增强鸭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时强化卫生、消毒等工作,切断各类鸭病的传播途径,以此保障鸭的健康养殖和鸭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对此,针对不同用途的鸭种,则可采取与其用途相应的防控措施,来保障鸭养殖效益。鸭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通风换气,保障鸭养殖环境干净清洁;二是定期消毒,对鸭舍及鸭的食用器皿、用具等进行充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三是注意观察鸭群动态,确保能及时地发现和诊断病情,并将病鸭及时地隔离和治疗,防止鸭病的传播和扩散;四是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与制度,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案,并严格执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鸭病的防控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且需长期坚持,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为此,在鸭养殖业发展中,应当注重鸭病特别是常见鸭病的防控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治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鸭病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猜你喜欢

鸭舍鸭群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鸭软骨病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