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治

2018-02-12

畜禽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细菌性猪群养殖

(岑溪市梨木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广西 岑溪 543206)

1 猪细菌性疾病概述

猪细菌性疾病的靶心病灶囊括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重要系统组织,其致病因与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属于“条件性致病”,各种源于环境和管理的不良应激源(致病诱因)综合作用下,导致动物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进而引起免疫抑制性、机体抗病力下降等,于是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当前猪细菌性疾病的显著特点有:①强耐药性,随着近代规模化猪业长期、多量应用某些抗菌素,使猪的机体对传统抗菌素敏感度逐年降低,历史沿用的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基本上不能发挥对症控制的作用,需要联合用用、倍量用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②条件性致病,发病与养殖环境控制不良、污染指数超标、饲喂管理不科学、营养供应失衡等密切相关,一般在环境适宜、动物机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条件下,有益菌与有害菌处于平衡状态,并不会引起动物发病,当这种平衡被打乱时,致病菌占据竞争优势,才会引起动物发病。③多元混感现象普遍,随着近代规模化养猪高度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频繁引种及交易等,导致各种新老病原体感染风险增大,任何一种原发病均可继发或并发细菌性感染,临床上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的现象极为普遍,单纯性感染某一种细菌性疾病的情况较为少见,代表症囊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细菌、细菌+细菌”等,总体上呈“难防、难诊、难治”的态势。

2 流行特点

本病所有猪均易感,但对妊娠母猪、低龄仔猪、老弱病猪的危害性最大,临床上症状最为明显、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中大猪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多呈慢性、隐性感染过程,病死率较病毒性疾病、混感综合征低。养殖环境条件适宜、饲料配方全价、科学饲喂的猪群较少发病;发病猪、阳性猪是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饮食源、空气、用具等也是潜在的感染源;养殖环境污染严重时,空气中的病原体含量超标最容易引起动物感染发病;季节性发病普遍伴发细菌性疾病。

3 预防控制

关键在于强化环境与营养控制:①良性环境控制。抓好猪舍内小环境保洁消毒控制,长期保持“干燥、清洁、无菌、通风畅、采光度良好、温湿度适宜”的良性宜居环境,并按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对象”的传染病防范技术要求加强管理,最大化降低猪群感染发病风险。②日粮营养控制。科学配制及均衡全价饲料日粮供应、饮水供应,着力巩固当前猪群的体质及免疫力,有效降低发病。③重点病种疫苗免疫。主动完善“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高危害性病种的疫苗程序免疫,常年保持猪群有效抗体合格率维持70%以上,令猪群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保护,最大化降低病死风险、保证养殖经济效益。④药物保健预防(治未病)。当前规模猪场经典代表处方推荐为: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身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按0.2%~0.5%拌料投喂猪群,1~2剂/d,于月初连喂5~10 d。⑤合理劣汰处置。养殖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及时采取“全进全出”、“阳性个体劣汰”、“种源净化”等有效措施,使当前猪群长期维持良好的整齐度、健康度,这样最有利于降低历史病复发风险。

4 治疗方法

4.1 辨证

经科学辨证后,查明主要致病因素,消除环境中各种不良应激源,包括改善养殖环境条件、补充缺乏日粮营养(微量元素)、改善饲喂管理等;准确鉴别原发病(致病原),事先作必要的药敏试验,优选最佳敏感剂、制定高效药物对症控制方案,全面增强药物对症控制作用效果。

4.2 治则

尽量坚持广谱高效原则,处方全面兼顾“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强免疫力、开胃健脾、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等,必要时施以支持疗法(辅助治疗)以增强疗效。

4.3 实效治疗方法

笔者推荐近代规模猪场常用经验处方为:头孢菌素(控制继发感染,0.1 g/kg)+黄芪多糖注射液(抗病毒、强免疫力,0.1 mL/kg)+VC注射液(5~10 mL),混合肌注,视病情需要,按照1~2剂/d、连注2~3 d;绝食超过12 h的重症病例,首次注射可考虑静滴或缓慢静注“5%~10%糖盐水+敏感抗菌剂”以防止过度虚脱、适当补充体能;伴严重便秘(排干硬、球形燥结粪便)的病畜,可同时另侧颈部肌注1~2剂复合VB注射液,以促进胃肠蠕动、排除宿积粪便、恢复食欲;治疗期间加强精细化饲喂管理,尽量投喂易于消化的高能饮食,必要时配合混饮复合氨基酸、复方电解多维液等,可促进病猪加速康复。

猜你喜欢

细菌性猪群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