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与体会

2018-02-12

畜禽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胃肠炎哺乳断奶

(福建省永春县乡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 永春 362600)

1 发病情况

永春县蓬壶镇一小型养猪场,饲养母猪8头,12日龄哺乳仔猪11头,断奶仔猪27头,育肥猪67头。2017年11月23日,4头12日龄哺乳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畜主用抗生素治疗,刚开始病猪症状减轻,随后病情反弹,迅速波及相邻的断奶仔猪和育肥猪。至27日笔者接诊时,共发病47头,其中哺乳仔猪全部发病并死亡5头,断奶仔猪18头,育肥猪18头。

2 流行病学调查

该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染。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尤以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最为严重。经现场调查,该猪场没有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最近气候突变,降温幅度大,温差达7℃~8℃;该猪场饲养管理不到位,卫生条件较差,猪舍内粪污清理不及时、潮湿;防寒保暖措施差,贼风横穿;没有独立的母猪舍和仔猪舍,饲养密度高,显得较为拥挤;仔猪体质弱,病情较育肥猪严重。

3 临床症状

大部分患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渴欲增强、被毛粗乱无光,眼光迷离。患病仔猪突然呕吐,出现频繁水样腹泻,粪水初为灰白色,随后变黄,有的变为绿色,含有未消化的乳凝块,有腥臭气味。腹泻严重的仔猪双眼下陷、站立不稳,最后衰竭而死。育肥猪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颓废,有的出现呕吐、水样腹泻,粪水呈灰褐色,混有气泡。母猪没有出现明显症状。

4 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死亡的仔猪全身被毛粗乱,脱水症状明显。剖检2头死亡仔猪,发现胃内充满大量消化不全的凝乳块,有酸臭味,胃底黏膜充血,有出血点。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变薄,缺乏弹性,呈半透明状,内充满黄绿色泡沫状液体,含有凝乳块。

取病猪小肠内容物、空肠段为病料送县实验室检验。结果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

5 诊断与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合兽医临床经验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宜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对运动场地、猪圈、猪的饮食饮水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及时清理粪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肌肉注射痢菌净注射液,按2~5 mg/kg体重,1次/d,连用3 d。

(3)在每100 kg饲料中,同时加入30 g免疫晶蛋白、40 g强力霉素、50 g多种维生素、60 g增效磺胺二甲、100 g黄芪多糖和1 000 g葡萄糖,连续喂养7 d。

(4)补液,按1 000 mL水中加入20 g葡萄糖、3.5 g氯化钠、2.5 g碳酸氢钠、1.5 g氯化钾、1 g黄芪多糖的比例,自由饮服。

(5)对脱水严重的仔猪,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0 mL加VC 2 mL进行腹腔注射,2次/d,连用4 d。

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1周后,猪场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出现新的病例。

6 体会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防疫、消除各种应激因素等措施是控制该病的关键。

(1)坚持实行自繁自养,避免外来病原传入。初养时,最好是到规模种猪场购买种猪,切不可从交易市场上购买,并经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后,确定引进猪健康后,再放入猪场。

(2)加强养殖场的清洁管理。猪舍保持干净、通风、冬暖、夏凉。定期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猪舍、运动场地、用具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粪便等采取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3)加强对仔猪的饲喂管理。仔猪出生1 h内要保证仔猪能进食母乳。在仔猪断奶时,可以先进行少量饲料的喂养,提高仔猪断奶前对饲料的适应性。在疫病多发季节,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和黄芪多糖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4)做好免疫预防。疫苗免疫能够有效防止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染,可用猪腹泻三联苗在母猪产前6周和产后3周各进行1次后海穴免疫注射。

(5)该病容易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病等相混淆,确诊需经实验室诊断。

7 结语

为了有效防止各类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对养殖从业人员疾病防控意识的培训,养殖场要建立健全防疫设施和条件。在发生疫情时要及时、果断、合理处置,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确保养殖生产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胃肠炎哺乳断奶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