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医疗保健“一对一”责任制模式

2018-02-12陈利民吴高贤陈文敏任星峰董永强周赤龙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一对一干休所责任制

陈利民,谢 峻,吴高贤,陈文敏,任星峰,董永强,周赤龙*

(1.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 430070;2.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医务部,武汉 430070;3.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肾病内科,武汉 430070;4. 原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武汉 430070)

干部保健工作,是全军各医疗机构所担负的重要保障任务之一。经过既往长期探索与实践,虽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保障体制,然而,随着时代进步,现有保障方法同实际保障需要之间差异日趋显著[1]。为解决这一矛盾,结合保健工作实际,本院提出“一对一”责任制保障理念,并于2015年7月开始,现已推广到驻汉25个干休所及2个基层部队卫生队,相关医务人员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医患关系更为融洽。

1 “一对一”责任制保障基本做法

按照任务分工,临床科室各自对应一所干休所作为责任科室,科室内军医各自对应一户离退休干部家庭作为责任军医,这即是“一对一”责任制保障基本模式,基本实现“一科一所,一人一户,任务到科,责任到人”初始想法。同时鉴于现代医学的发展现状,任何一个专科仅凭自身专业的能力和水平,无法独立满足任何一个干休所内所有离退休干部,或是任何一位身患多种疾病离退休干部医疗和保健的需要[2]。为此,本院又辅以“一科为主,多科协助”的附加模式,让每一位离退休干部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1.1责任科室职责

1.1.1 沟通 负责与干休所领导及干休所卫生所领导协调沟通。

1.1.2 组织 组织医务人员到干休所进行巡诊、健康知识讲座、急救技能培训、离退休干部疾病谱统计等工作。

1.1.3 协调 协调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协调离退休干部疾病发作期的住院治疗等事宜。

1.2责任军医职责

1.2.1 医疗 全面了解对口离退休干部健康状况;建立完整医疗健康档案;指导医疗、康复、营养、饮食等相关注意事项,实现健康管理。

1.2.2 导医 遇非本专业医疗问题,主动协调相关专家会诊治疗,实现桥梁作用。

1.2.3 联系人 遇疾病急性发作期,需前往医院诊疗等情况,责任军医作为直接联系人,负责与相关部门及科室沟通,详细介绍病情,积极协助治疗。

2 “一对一”责任制保障实际效果

2.1方便诊疗干休所的离退休干部大多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老年人常见病,高度依赖医疗和保健[3]。现行医疗保健模式的固有缺陷,对于离退休干部就医有诸多不便。通过落实“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实现医师进所入户,变被动诊疗为主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离退休干部看病难问题。

2.2重心前移传统就医模式中,多为患者主动至医院就医。不同医师技术特点迥异、业务素质不同。为寻求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往往会努力找熟人、找专家、找名医,导致就医过程诸多不便,就诊过程重心偏重于医院与医师[4-5]。若采用“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科室进所、医师入户,医疗和保健工作的重心随之前移和前伸。

2.3责任明确临床科室既往在干部保健方面,多处于一种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地位,思想深处难以溶入保健的责任与自觉[6]。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的错误。实行“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后,科室为责任主体,医师为责任个体,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医务人员在长期的责任制保障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探索创新中不断把保健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2.4拉近情感现行医疗模式中,无论是就医过程还是服务环节,医患之间很容易形成对立、产生矛盾。由于现行条件下疾病界限模糊化以及医师经验差异化,同时部分行业不当之风仍然客观存在,医患之间在服务态度、医疗费用、诊疗效果等方面存在分歧,甚至出现纠纷、冲突[7]。当采用“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后,很自然地将旧的就医模式中“你找我”变成“我看你”。小小的变化,拉近医患间距离,强化面对面交流,促进心与心沟通。

2.5精准把关“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实现“任务到科,责任到人”,奠定精准把关的坚实基础,让行政管理和业务诊疗紧密围绕着服务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任务下达环环相扣,层层传导直达末端,绩效反馈沿着服务链递进式上传,直达顶端。从诊疗服务的角度看,责任医师作为第一责任人,除了有效完成保健任务所赋予的各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外,重点是在医疗保障上把好头道关。当个人无法完成时,还有任务科室、机关层层把关、协调。总之,实行“一对一”模式后,在医疗保健服务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关键点均有人管有人问,真正做到层层把关、精准把关。

3 “一对一”责任制保障实践体会

3.1主动求变更新理念采用“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后,在医疗服务理念上,有以下突出变化:一是改变传统就医模式,由在院等待看病变为走出院门,走向家庭;二是改变传统诊疗模式,由专一医疗变为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保障;三是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由被动应诊变为上门服务,主动解除患者之忧,形成鲜明的角色互换。

3.2为军为兵强化意识采用“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后,在思想意识上有以下突出变化:一是主体意识增强,通过“一对一”服务,切实增强姓军为兵的方向感、保战斗力生成的使命感、服务官兵献身国防的责任感;二是服务意识增强,以往医疗“你求我”,形式上存在服务,现实中多表现为被动应付,如今医疗“我看你”,主动靠前,贴近服务,“服务”两字在主观上与客观上融为一体;三是创新意识增强,从形式到内容均为升级版的保健新模式,实践中的每一步均离不开创新思维与方法,可以说创新意识始终伴随在服务主线的左右。

3.3督促指导确保实效采用“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后,在保障实效上有以下突出变化:一是由分工不明确到任务到人,打牢确保实效的责任基础;二是由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打牢确保实效的思想基础;三是由组织松散到层层把关,打牢确保实效的质量基础。有了以上三个变化和三个基础,有力地保障实际保健效果落地生根见实效。

4 建议与展望

4.1完善运维体系实践证明,要让“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能够顺畅运行,要结合各医院医疗能力和保障范围实际,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运维体系[8]。从管理角度出发,由机关到科室再到责任医师,要明确每个环节分别承担的任务、责任,并一一对应严格落实,各负其责。从操作环节来看,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调整常规用药,监控日常健康状态,明确门诊就医以及住院治疗绿色通道。各个环节由什么人完成,由什么单位负责,均有序分工一一对应。只有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运维体系,强调细节,才能确保运行顺畅高效[9-10]。

4.2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能够顺畅运行,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定期巡访机制[11-14]。其中包含定期巡诊和定期随访。定期巡诊一般每月安排两次,多由责任科室安排在每月第一周及第三周的周五,完成诊疗、讲座、培训等相关内容。定期随访一般是在保健对象健康状态出现变化、药物种类或剂量实施调整之后的初期几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或亲临现场,以准确把控疗效及预后。二是建立质量管控机制[15]。从健康档案的建立到健康状态的管控、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的准确处置、健康教育的合理选择、服务态度的等级评定等等,均参照医疗质量管理,制定一系列规范的质量标准,实践中严格执行,确保优质高效。三是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16]。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一方面将“一对一”责任制保障纳入评功评奖、提职晋级的考核体系,且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充分发挥政治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将“一对一”责任制保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加大在绩效考评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4.3可能存在的问题鉴于“一对一”责任制保障开启的是一个全新保健模式。各个环节的联接,具体内容的实施,保障效果的评价,相关内容的具体设定,工作人员的相互调配,责任义务的具体划分等,均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效率效益必然会受到影响,需不断地加以解决和完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经历长时间试点、小范围推广、大范围展开的渐进性发展过程,但尚存在部分不足,有待改进。实践证明,渐进推广实施是一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积极而稳妥的好方法。

干部保健工作,既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业务工作。采用“一对一”责任制保障模式,能较好地解决传统保健模式中的各种矛盾,将保健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改变以往“嘴上喊重视,实际无效果”、“人人有义务,个个无责任”的旧的传统与做法。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并加以完善和补充,定能让新型保障模式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贡献于伟大的保健事业。

猜你喜欢

一对一干休所责任制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干休所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探讨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