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媒体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985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为例

2018-02-11曹司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微信文章内容

曹司琪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2015年6月以“国家新战略媒体新机遇”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国家准备启动网络强国战略。2014年11月,我国在浙江乌镇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把“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作为大会主题,强调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提出了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诉求。2015年启动了“互联网+”计划,并举办“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说明了国家不仅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并且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据的作用。

“新媒体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平台即依托新媒体技术所产生的互动平台,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自媒体。本文通过对39所“985工程”高校微信平台的定量分析,更好的把握当下新媒体平台的现状。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理论形成到实际运用的逻辑顺序,对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平台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系统了解,以期对现阶段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一、高校新媒体平台

本文研究的高校新媒体平台,选择目前39所“985工程”高校的官方微信平台作为样本。

1、现状

据统计,我国现在共有“985工程”高校39所,全部拥有自己本校的官方微信平台。其中37所高校拥有的是订阅号,而北京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官方企业号,需要身份验证学号或工作证号才能登陆,了解平台中所发布的信息。其发布的内容应该是更具有针对性,其微信平台的功能应该更接近于校内查询系统而非公众平台。

因为微信平台个人即可注册,所以官方认证显得尤为重要。最早在微信上完成官方认真的是中国农业大学,于2014年4月21日完成了账号主体的官方认证。多数大学是在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完成的认证,包括我校吉林大学,于2015年12月18日刚刚完成认证。而中国海洋大学和东南大学至今未完成微信的官方认证。

从推送的频率(即活跃度)来看,各大高校均能保证一周5篇推送。活跃度最高的为华中科技大学,几乎保证每天一篇推送。在重要的事件或事件节点,如节日、热点新闻发生时,各大高校都会不约而同的做推送文章。

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的性质与普通商业化平台不同,发送的内容虽然多元化,但是主旨还是以学校的建设和高校发展为大方向的。官方微信平台与高校团体化微信平台也有很大的差别。团体化微信平台,如影响力十分大的吉林大学“同学,还睡呀”,是首个高校学生励志平台。但是因为是非官方组织,大多数信息也都是学生活动、热点问题等,没有校园官方的咨询或动态。官方微信平台作为高校新闻宣传的一部分,主旨是建设校园文化。依托新媒体的平台,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语言风格与文章模式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刻板,但是文章的框架还是着眼于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或者校风建设上。

2、传播内容对比

各高校微信平台的推送每周在5篇左右,周末较少。推送的文章基本分为官方信息与学生信息两个部分,官方信息多以学校资讯为主,例如学校通知、突出成绩、杰出校友;学生信息多以学生关注的焦点为主,例如流行的节日话题、正能量文章、时下热点新闻。

这些微信平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这些微信平台对于热点问题的普遍关注,在重要时间节点体现的尤为突出,如“12.9”学生运动纪念日各高校普遍推出以“历史、纪念”为主题的文章,西安交通大学的“交大与重庆的烽火情缘”、南开大学的“坚持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清华大学的“清华风物,12.9运动”,文章普遍以记述历史、传唱爱国情怀为主。在进入假期之后又推出“假期指南”的文章,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寒假校园生存攻略”、北京师范大学的“44天寒假ING留校指南,寒假必做25件事”、大连理工的“大工牌寒假正式上线!你准备好了吗?”等等一系列文章,文风轻松内容更是贴合学生生活。

其次,文章内容和文风轻松。新媒体平台较之于传统媒体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内容的无局限性。传统媒体作为官方多年来的发声途径,表达方式较为刻板,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一些事情的通告上有上级的新闻通稿。在传达内容上都是重大的官方事项和权威动态。新媒体平台则没有这么多约束,无论是发布学生信息,校园趣闻还是学校通知,文章撰写上都可以不拘泥于一种格式或文风。文风普遍轻松,用词也新颖,甚至可以出现网络用语和颜文字。使得受众在阅读时,没有感觉这是一个通知公告,而是身边人在讲述身边事。

最后平台的推送十分多元化。微信平台更多的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推送更多具有学校特色的文章引起学生共鸣。学生真正关注什么,平台就做什么。那些政治性很强的文章在平台上少见踪影。

这些平台中内容比较富有特色的有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

3、功能设置对比

依托网络的互动性与便捷性,高校的微信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功能。为了便捷学生自习,中国海洋大学就开设功能键提供图书馆座位预定服务,华中科技大学设有查自习室、查图书馆的服务页面。武汉大学更为设有个性化定制,在账号绑定之后会有“我的课表”“我的成绩单”“我的借书”等私人信息。

学生工作也在平台上得到了简化,华南理工大学就开设“办事流程”功能页面,点击后会推送一系列日常的事物办理方法和所需材料,如出国成绩单办理、挂失补办一卡通流程等。湖南大学微信平台三个功能栏其中一个就是“便民服务”,下设班车时刻表、就业信息、办公电话等查询功能。这样的功能,利用了新媒体的个性化定制的特点,使得学生的学校生活更加便捷。

各校的微信平台也都具有浓郁的校园特色。如武汉大学的官方微信平台中,信息服务一栏除了“天气信息”“招聘信息”“讲座信息”外还有一个是“梅操电影”。其推送内容为每周周末在学校的梅园小操场放映的电影的信息。四川大学在“玩转川大”一栏中,设有“照片墙”“表白墙”“失物招领”和“二手市场”。这样独特的设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尤其“表白墙”,每天在平台上的互动都还有数十条,川大还贴心的为“表白墙”功能设置了搜索栏,可以方便快捷的“搜索表白”。

也有一些高校的微信平台制作的框架和传统媒体一样,没有用到微信的诸多功能,只是一个单纯的校园消息发布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官方微信平台,页面设置简明扼要,快捷键只有一个,跳转进入清华大学的校园网。但是清华大学拥有很多其他的微信平台,如“清华大学学生社团”“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学生会”等。这样将功能分散出去,就表明了官方微信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即官方微信平台的非娱乐性。

综上所述,在功能设置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微信平台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

4、内容性质对比

在一项调查中,以南京9所高校为样本,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14份。有80%的学生表示:10%左右的校园活动通知是从新媒体平台获取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新媒体平台在“校园活动信息宣传传播”和“能够丰富课余生活”发挥了一定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交流平台。

除了校园活动通知,很多高校还会在平台推送励志文章,以不同的视角去传播校园里的正能量。如北京大学,每周固定推送的项目中有一个叫“读书”,这一栏中除了推荐一些好书,还有的一些文章是北大学子自己撰写的,有求学经历、有学习感悟还有对当下一些热点问题的见解。文笔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的很大共鸣。

还有一些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传播的内容和传统媒体(如校报)并无太大差异。如吉林大学,在平台推送的文章中基本没有学生活动和文章,其推送的主要是学校的官方活动(如“70周年校庆”和招生信息)。

新媒体的内容基于传统媒体是其发展的必然阶段,能否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定式是衡量一个新媒体平台是否具有创新性的标准之一。

在内容性质上,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最有代表性,其微信平台是比较典型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类似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国防科大。更多大学是官方信息发布和学生自主文章推送相结合,如复旦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

二、高校新媒体平台当下存在的问题

1、内容的重复性

微信平台的内容虽然充满新意,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不难看出一个弊端,这类文章(活动)内容重复性大,虽说样式主体新颖,但是一一比对看来,各家大学的内容所差无几。

尤其体现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或者特殊事件上。如前文所提到的,在“12.9学生运动”时,各大高校所推送的内容大同小异。再比如前不久的母亲节(2016年5月8日),电子科技大学的推送为“【母亲节】别让你的爱迟到”的文章,中国海洋大学的推送是“@妈妈:给你的不二情书”;吉林大学的文章名为“母情节,一支来自吉大的康乃馨”。这些文章纷纷表达了在外求学对妈妈的思念,妈妈养育我们多年的辛苦。但是内容上却大体一致。

还有一些创意性的文章会被各大高校借鉴。如前文提到的“清华24小时”,不少高校就发布了自己学校的“24小时”或者“凌晨的校园”,构图和文风基本一致。

网络创意也会被大家纷纷效仿。将一些流行歌曲重新填词,变成述说校园故事的歌曲就着实火了一阵子。如吉大版《小清新》、电子科大版《风吹麦浪》。微博上火了一阵子的话题“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华东师范大学就做了一期“ECNU版友谊的小船谁与谁成就了巨轮?”,厦门大学推送一期“谁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内容的创新性不足是当前新媒体平台的一个问题,而且大家盲目跟风。当一个热议的话题或创意性事物出现时,各个平台都会推送相应的文章,视野不开阔。

大部分的高校微信平台都会推送与时下热门话题相关的文章,比较典型的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

2、内容的不规范性

新媒体平台较之于传统媒体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内容的无局限。传统媒体作为官方多年来的发声途径,表达方式较为刻板,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一些事情的通告上有上级的新闻通稿。在传达内容上都是正式的官方事项和权威动态。

新媒体平台上的文章没有那么多约束,无论是发布学生信息,校园趣闻还是学校通知,文章撰写上都可以不拘泥于一种格式或文风。文风普遍轻松,用词也新颖,甚至可以出现网络用语和颜文字。

但是官方的平台就应该在内容性质上和一些私人团体的平台有所区别,官方平台代表的是一所高校的主流价值观。所推送的文章和消息应该以传播弘扬正能量为主,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不应该过于网络化和随意化。可以依托学生们所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推送一些只有“眼球效益”的文章。官方的微信平台注重的应该是内涵和内容,不能成为“标题党”。

在这一方面,内容设置比较随意的有中央民族大学,其主要推送内容均以时下热门话题为主,少见学校建设等。中国海洋大学的微信平台推送更加类似于学生社团的内容设置,从内容到文风都比较符合学生的视角,少见官方格式的消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平台,只在功能设置上体现了学校官方的消息,每日推送的内容比较随意化。

3、建设不全面

目前为止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仍流于表面,而没有深化剖析,许多新媒体平台还停留在“利用新媒体所呈现的公告栏”的初级阶段,说明新媒体的使用仍在很浅显的阶段,更多的功能和领域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大部分设有服务类和公告类的高校微信平台,其功能只是简单的将“办事流程”和“时刻信息”挂在了微信平台上。而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下,应该可以做到互动性的服务,如网上办理、微信预约等。

线下活动较少也是目前的一个弊端。依托于新媒体平台热度的是许多与之相关的线下活动。微信平台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很好的发挥O2O的作用,让学生们更有效实际的参与到一些活动中去。如果没有丰富的实体活动,活跃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间接导致活力不足。

现在的微信平台还停留在网络与实际分离的阶段,没有真正的实现它能将线上和线下结合到一起的作用。而且官方的微信平台娱乐性较受限制,也是活跃度不如私人微信平台的高的一个客观原因。

学校的官方微信平台应该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更是打造校园特色、对外宣传本校文化的一个平台。而北京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官方平台设置为企业号,即非本校师生无法查看的微信平台,这样虽有利于更好的管理平台但也不利于自身文化的传播。

有一些高校的微信平台处于刚刚开发阶段,没有更好的利用这种新媒体,利用O2O的便利。如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功能设置上非常单一,学生无法将微信平台的便利性融入生活。

三、发展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对策

1、管理方面

本文着眼于高校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也就是说运营这个平台一定有校方的介入,而不是全权由学生负责的私人平台。

校方的相关宣传部门要一定程度上介入平台的运营,日益重视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所起到的作用。学生还是缺乏对于新媒体的内涵认知,单纯认为这是一个新兴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但是作为学校的官方认证传播渠道,就必须讲政治性,把握学校大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

而且学校的介入不仅仅是为了把控大局,着眼于政治性,还要从根本上了解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喜闻乐见什么。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

微信平台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社团或者常规的行政部门,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有着传统媒体的作用却没有传统媒体的地位,它有着网络多元化的平台却不能肆无忌惮的发表言论。对于它的管理是全新的,既要有明确的大方向,却不能条条框框的约束住它的发展。

2、内容方面

官方的微信平台是当前建设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学生们接受这种新媒体的形式,所以可以利用这种新媒体去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

加强教育与引导结合的新媒体下的文化建设。利用具有多种特点的网络,如消息传递的快捷性、内容的趣味性与多元化、表达形式的灵活与生动,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校更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控,要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对网上的言论进行时刻监控,引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

在平台推送的内容上,做到有自己学校旗帜鲜明的特征,积极向上的风气和开放自由的文风。高校新媒体要用自身语言表达传统媒体的价值观,以多媒体形式做精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发布。

新媒体网络教育不仅仅只有教育,还必须加强其实践性以及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建设,使学生们自觉接触文明、纯净的网络文化。教会学生去识别网络信息,加强其分辨能力,同时还需要告诉学生合理的利用新媒体资源,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享受新媒体为我们带来的便利。

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增进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在建设新媒体平台的期间,一定需要学生团队的加入。这就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平台条件。

高校相应的宣传组织部门要学会利用其他学生组织的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增加交流和互动,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利用新媒体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和良好的互动性,通过留言、评论等,从学生中及时的获得反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一个新兴领域的出现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就应该积极的去利用它、发挥它的长处,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做好一个官方媒体的定位之余,也要考虑到新媒体平台自身的特点,要跳出对于传统媒体定位的思维定式。

注释:

①新媒体_数字电视_IPTV_广电行业专题_数字新媒体 _ 广电行业专题 _..《网 络(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zt/newmedia/index.shtml)》

②顾晓雯,季晓禹.高校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以南京九所高校为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06)

③李云,汪双华.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平台运营—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

④庞国庆.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3).

⑤高立彬,宗照理,王敏,冯晨.融媒时代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研究[J].西安邮电大学

⑥李云,汪双华.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平台运营—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

[1]高玉梅,王红军,杨艳花.论高校新媒体的有效整合与运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115-117

[2]高立彬,宗照理,王敏,冯晨.融媒时代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研究.西安邮电大学[A]应用研究,2016,(2):26-27.

[3]李云,汪双华.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平台运营—以武汉科技大学大学为例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4):117-118

[4]王珏.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研究——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4

[5]金一鸣.网络新媒体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6]魏继尧.新媒体的普及对高校学生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3,(2).

[7]杨明刚.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9).

[8]黄楚筠,彭琪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研究——以中南大学微信平台为例的实证分析[J].东南传播,2014,8:122 ~ 124.

[9]王志强.试论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凝聚力[A].思想教育研究,2014,(12):63-67.

[10]汪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微信文章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微信
主要内容
微信
微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