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汉语教学师资本土化培养的思考
——以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为例

2018-02-11赵屹青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土化师资非洲

赵屹青

(甘肃电大金昌分校,甘肃 金昌 737100)

汉语教学在非洲国家得到推广始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21世纪,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非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非洲国家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风潮随之越来越热。同时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创设,以2 0 0 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为标志,非洲的汉语推广因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自2005年12月4日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非洲已成为孔子学院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截止2015年12月1日,非洲有32个国家(地区)开设了46所孔子学院和23个孔子课堂,还有多个国家(地区)正在申请开设孔子学院。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非洲国家(地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国民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以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发展为例,1993年,仅有17所公办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2002年增加到126所。同时埃塞俄比亚私立职业教育也发展到40多家。2009-2010年,埃塞俄比亚共有440所职业院校,学校数量基本成稳定上升趋势。到2013-2014年,职业院校增加到1350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3-2014年,职业院校的规模有较大突破,仅一年就增加了913所,并提前完成在第四个《教育发展五年规划》中提出的“截至2015年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127所”的目标。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至少有9所。

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化包含教育对象的本土化、教育内容的本土化、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和教育师资的本土化。教育师资的本土化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土化的师资既包括本土师资,也包括外来师资。笔者认为,非洲区域对外汉语需求不断增长与师资有限供给之间的突出矛盾,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存在的问题,也依然是制约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加强重视汉语师资本土化建设,是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汉语教学师资在非洲的本土化建设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非洲汉语教学师资本土化建设之现状

本土化的师资既包括本土师资,也包括外来师资。现阶段,我国政府努力满足非洲国家的汉语需求,在非洲汉语教学师资本土化建设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从2005年至2016年,国家“汉办”已派出数教师和志愿者达六万多人,中国公派教师、本土教师和志愿者教师所占比例约为1:1:2,有效缓解了汉语教师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保证了教学质量。

孔子学院发挥着重要的辐射作用。截至2009年,非洲有14个国家创办了17所孔子学院和4个孔子课堂,其中11所已启动运营。中国与非洲国家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并向非洲国家提供孔子学院奖学金,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本土汉语教师。随着中非民间交往的加强,非正规的汉语教学方兴未艾。多种形式的汉语培训班也受到非洲国家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此外,非洲各国汉语教学发展不平衡,但总体趋势是日益升温。非洲汉语教学在逐渐从高等教育向中等教育延伸,并纳入一些国家正式的国民教育体系。

1、中方汉语师资队伍流动性大,缺乏长期性、稳定性。汉语教师资源匮乏,目前仍然是制约汉语国际教育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的瓶颈。公派教师和志愿者的任教时间为1--2年,受任期所限,缺乏长期职业性规划,师资队伍流动和变化较大,由此而必然影响师资队伍在非洲区教学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深入提高。目前,所表现出来中国汉语教师“水土不服”、“衣钵”分量不足、“战场”应变不足、“战情”研究不足等问题,正是师资队伍缺乏长期性、稳定性所必然导致的直接原因。少数海外汉语师资在度过非洲适应期,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之际,任期已经结束。或者由于个人面临着结婚、家庭等问题,不得不回国另谋职业,造成了海外师资的不稳定,不利于海外汉语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如果在中小学频繁更迭教师,学生们会不适应,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2、非洲本土汉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其优势

由于中国和非洲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比较大,真正要提高非洲汉语教学水平最终还是要靠当地人才。显然,加强本土师资建设是汉语国际推广发展的必然选择。非洲本土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现状及自身优势主要是:

(1)本土汉语师资数量不足。经笔者对非洲孔院调查发现,现有非洲各国及地区孔院教师和学生比例相差较大,约为1:100,其中中国公派教师、本土教师和志愿者教师所占比例约为1:1:2。虽然本土教师与公派教师基本持平,但在调查中发现,在非洲近一半的孔子学院没有本土教师,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孔子学院的师资造成严重匮乏。尽管非洲各个国家都开始推行教师本土化,但“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汉语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师资有限供给之间的突出矛盾”。而且,随着非洲社会的发展以及中非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种供需矛盾今后将更加突出。

(2)本土汉语师资质量不高。非洲地区孔子学院本土教师多为兼职,且教师学历层次不高。调查发现,各孔院老师及学生都从不同程度上表示对本土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不高。以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阿瓦萨孔子课堂汉语师范专业学生教学实习为例,虽然学生对本土教师教学很感兴趣,但本土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汉语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方面能力不达标,中国文化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力不强,甚至讲解有误。教学能力方面,在课堂结构设计、讲课顺序以及教学方法上缺少科学严谨、规范系统的训练。

(3)本土汉语师资队伍后继乏力。非洲孔子学院存在本土汉语教师流失、后继乏力的现象。笔者还对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的汉语师范专业学生的作了进一步调查和访谈,有85%的学生选择在汉语专业毕业去企业工作,有5%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开公司和中国人做生意,只有10%的学生会选择做汉语老师。并且,在10%的学生中,仅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想选择继续深造后回国当汉语教师。其原因首先是非洲地区各国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中国交流合作的程度不一,导致整个地区的汉语教学在规模、层次方面显现出不平衡,一些国家因多种原因曾经中断或停滞不前;其次是容易受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所左右,导致优秀的本土汉语学习者不愿选择教师职业;再次,非洲地区教师社会地位整体不高,工资福利待遇较低。

比较而言,本土教师在本土教育作用和影响具有域外教师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教师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与优劣的关键因素,只有当教师的生活、知识与情感更切进学生的时候,教学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非本土教师莫属。本土教师在本土教育内容的熟悉和驾驭、本土教育资源的占有和支配方面具有域外教师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还有,本土教师和域外教师相比,一般更具归属感和事业心。有恒业者有恒心,教师队伍的长久与稳定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种子扎根于本土、结果于未来的重要基础。就此言之,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已经成为中外专家们的共识。国家汉办派遣志愿者短期逗留、频繁轮换赴国外任教,只是一个应急和权宜之计,不可长期奉行。

3、非洲本土汉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

非洲多数国家汉语师资都经过两种途径接受教育培训,一种为非洲高校独立培养;一种为非洲高校与来华培养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使得非洲本土教师在入职前能接受较为系统的学历教育,为承担汉语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非洲高校与我国高校合作培训的模式,不仅使学习者正确掌握汉语专业化学科知识,而且更直接、更深切地体会和了解中国文化。除专业化的本科学历教育外,研究生、博士学历教育的深入化、精英化进一步提升了本土教师的质量。

然而,这种培养模式的不足在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理论,等到毕业的前夕甚至是毕业后才有实习的机会,由于接触学生的时间太短,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欠佳,面对现代化、多元化社会引起的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这一点在被派往海外的汉语师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加快非洲汉语教学师资本土化建设之对策

非洲汉语教学本土化师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非洲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当一个国家有大批师资教授汉语,汉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才可能真正热起来。师资队伍越大,汉语也就越可以推广和持久。

1、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支持。

取得非洲国家政府的支持,是推进汉语师资本土化进程的有力支柱。非洲国家的中央政府在大学的办学具有很大的决定权,所以,汉语教学都是在国家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实现的。目前,汉语在非洲国家的推广,除了由中国政府主导与推动,通过吸引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或学其他专业而掌握了汉语),或是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到非洲国家去教授汉语外,一些非洲国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国的大中学校开展汉语教学,并逐步建立汉语教学机构。非洲国家官方的意愿是决定非洲汉语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积极争取非洲国家政府的支持是实施非洲汉语教学本土化建设措施的必要前提。特别是目前阶段,非洲国家孔子学院应依托所在国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为本土教师提供岗位需求,使得“中外合作”为本土教师谋发展、谋福利,解决本土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抑制本土教师的流失,为汉语教师本土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实现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要依赖于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与吸引力的不断增强,需要“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方面的提升。我国政府应该专注于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全世界提供一种理想的文化价值体系与生活范式,增强中国吸引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反过来,更多的人学习汉语,这也将成为中国的“软实力”的一部分,这才能真正达到某些学者所提的“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的境界?[[1]?曹贤文.?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过程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A].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在现阶段,建议我国政府及高校在保证对外汉语专业办学质量的前提下,选拔外派志愿者应该对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当倾斜,外派之前的集中培训也可更具针对性。政府应该积极帮助志愿者进行人生规划,扎根海外长期从事汉语教育,或者回国之后如何发展,都应做出长期规划,不能满足于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为解决海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政府可以考虑将志愿者派出政策逐渐转变为提高外派教师待遇,将外派实习生的范围扩展到某些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自愿出国、并长期乐意从事这一崇高的事业。

2、积极探索汉语师资培养新模式

任何一种外语在某个国家的长期稳定的教学发展,都有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本国教师队伍,解决海外汉语教学的师资,要不断学习借鉴和探索面向国际化本土化的汉语师资培养新模式。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师培养模式,基本上都经历了工匠授艺模式和应用科学模式,目前中国师范院校的大中小学各种科目的师资培训,包括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教师的培训基本上都采取这种模式。目前非洲多数国家的本土教师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为非洲高校独立培养,一为非洲高校与我国合作培养。这种模式可统称之为“应用科学模式”。然而,应用科学模式的不足在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理论,等到毕业的前夕甚至是毕业后才有实习的机会,由于接触学生的时间太短,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欠佳,面对现代化、多元化社会引起的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往往束手无策。这一点在被派往海外的汉语师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人提出应该采取“反思渐进”模式的师资培养新模式。这种模式主张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周而复始,不断反思回顾,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比以先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要强得多。因此这种模式不但可以用来培养师资,还可用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

从目前来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国各大高校及非洲国家对于反思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陌生;但目前海外的很多教学机构,例如蜚声北美的“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哈佛北京书院”等基本上都采用此种方式培养师资。从长远来看,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在促进非洲汉语推广本土化建设方面,充当沟通国内外汉语教育资源之间的桥梁,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要利用国内承办院校的资源优势,应该考虑采纳反思渐进新模式,探讨其可能性和可行性。

3、积极争取在非中资企业及民间社会力量的支持。加强与在非中资企业的联络,为企业培养掌握汉语的非洲员工,进而实现学员、企业、孔子学院三方的互惠互利,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应重视和吸收民间教育文化社团的积极力量参与本土化师资建设与合作。

4、加强非洲汉语师资本土化建设研究。帮助本土教师组织教学和研究,更好地实施非洲汉语推广中长期规划。加强对非洲国家汉语教学师资培养政策的研究与规划,使非洲汉语办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高效地培养非洲汉语教学的本土化教师。

三、结语

不同国家的语言环境与学生特点及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更使汉语推广受到极大制约。而熟悉当地教育教学环境、了解当地学习者学习特点、深知当地国情与风俗习惯的本土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将中国文化及语言与当地实际情况与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特点结合,使汉语推广真正本土化。积极争取非洲国家政府的支持,利用孔子学院作为传播基地,积极探索汉语师资培养新模式,建立多元高效的本土教师培养模式,是加快汉语师资本土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推进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培养适应非洲本土的汉语教学师资,也是非洲汉语推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曹贤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社,2005:20-27.

[3]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59-63.

猜你喜欢

本土化师资非洲
An Uncommon Trip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非洲鼓,打起来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