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檀治疗感冒经验总结

2018-02-11刘继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脉象药水少阳

刘继民 袁 路 刘 通 王 檀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肺病康复科,吉林 长春 130033;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吉林 长春 130117)

感冒就字面意义可拆分开来理解,感者,就造字来说,上面是咸,下面为心;咸者,为酸涩之意,联合起来,就是说心里酸涩,引申意义为心里有被触动之意;冒者,上面为冃(mào),下面为目,二者联合起来,取其不小心之意;也有向上、向外发散之意;感冒者,冒感也,可以理解为心里不小心受到感触;就医学意义来说,可以进一步表形为不小心感受外邪,导致身心受到扰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组症状,如:周身不适、发热、恶寒、鼻塞、声重等。就是扰动肺卫,影响其向上、向外的宣散功能,卫阳受到遏制,导致营卫运行受阻,在外则卫表失司,而见发热、恶寒等症状;在内则肺卫难宣,而见鼻塞、声重、咳嗽等症状。

由于现在医院均已分科诊治,将感冒划分为肺病科(呼吸内科),但是此种疾病可以出现在任何科室,倘若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或者治疗不彻底,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它疾;因此对于感冒我们要早诊断,早辨证,早治疗,以杜绝上述问题的出现;吾师王檀教授总结其临床实践经验,从“因人、因时、因地”的角度进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对于感冒的“三因”辨证,归纳分享如下。

三因辨证,就是根据发病者的禀赋体质特点、出现症状所处的季节及其时令气候变化特点结合患者发病时所在的地域及其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因个人禀赋体质而辨证

即因人辨证、体质辨证[1]。每个人的体质均由禀赋所致,很难改变,因此治疗疾病时,一定要依据每个人的表形特点,判断其体质类型,给与相应的顺应性治疗,感冒亦是如此,现将其归纳如下。

1.1痰湿体质 体格肥胖而多脂肪,面部颜色暗淡而略显淡黄,口中黏腻感明显而多痰液排出,痰液质地黏滑,身体沉重而不爽,胸中闷滞而不利,脉象弦滑。

痰湿体质之人,因身体肥胖而多脂肪,则皮肤卫阳不固,故风寒、寒湿之邪容易侵犯机体而出现风寒或者寒湿感冒;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身体沉重或者疼痛不爽,倦怠无力,面色淡黄而晦暗;发热、恶寒较重,一般无汗,或者汗出不畅,头痛如裹,多伴有咳嗽,咳痰,痰液黏滑,脉象浮滑或浮缓。

治法:宣肺散寒,解表化湿(化痰)。

方药:通宣理肺丸加减。药物组成:紫苏叶20 g,前胡15 g,桔梗5 g,苦杏仁10 g,麻黄6 g,甘草10 g,陈皮15 g,姜半夏10 g,茯苓15 g,枳壳 (炒)10 g,黄芩15 g,苍术15 g。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伴有鼻塞、流涕者,可加细辛3 g,苍耳子10 g;伴有头痛如裹者,可加藁本15 g,蔓荆子15 g;伴有痰多者,加炒莱菔子20 g,苏子20 g。

1.2湿热体质 体格大多偏瘦,面部油光而多垢,多伴有面疮,性格多焦躁易怒,口中干苦、或者口臭严重,舌质暗红,舌苔多黄腻,脉数或弦数。

湿热体质之人,因其痰湿内阻,不利于气机运转而内郁化热(火),火(热)性炎上,肺卫宣散有余,而内敛不足,腠理常开泄有余而固密不及,则风热或者暑热易于侵犯机体,而出现风热感冒或者暑湿感冒。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身体困重或者疼痛不利,困倦乏力,头部、颈部汗出较多,身热不扬,而且缠绵难退,双目发红而多眵,口干、苦而喜饮冷饮,咽喉肿痛,尿黄,后者尿短赤,大便黏滞而不爽,舌苔黄厚而腻,脉象弦滑;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利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苦杏仁10 g,炒薏苡仁30 g,白豆蔻10 g(后下),川厚朴10 g,姜半夏10 g,甘草10 g,滑石15 g(包煎),竹叶10 g,黄芩20 g,连翘20 g,薄荷15 g(后下),黄芩10 g。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

发热明显者,可以酌情加入羌活20 g,防风10 g;咽喉肿痛明显者,可加僵蚕10 g,山豆根10 g;目赤明显者,可加龙胆草15 g,菊花15 g;小便短赤者,可加浮萍20 g,车前草30 g。

1.3瘀血体质 大多面部颜色黧黑,体形多以偏瘦为主,常怕冷而胸中烦热,毛发枯燥而容易脱落,心悸,口干,喜漱口而不欲饮,皮肤干燥,或者伴有瘀点或者瘀斑,舌质暗青,舌边及舌下伴有瘀点,或者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或涩。

瘀血体质之人,因其周身脉络瘀滞,尤其膀胱经瘀滞明显,导致卫阳不足,则好发风寒感冒,或者寒包火证之感冒。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周身疼痛明显,好动恶静,面色黧黑,恶寒,无汗,发热,心情焦躁,心烦、心悸,头部胀痛,咽喉疼痛而痒,偶有咳嗽,齿松发脱,皮肤甲错,或者伴有瘀点或者瘀斑,尿黄而赤,便秘,舌质暗青,舌苔黄腻,舌体伴有瘀点或者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浮细或者浮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宣肺解表散寒。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组成:赤芍30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0 g,生姜3片,大枣5枚,老葱3根,羌活30 g,麻黄6 g,苦杏仁10 g。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每日2次,口服。寒包火证明显者,可以合用麻杏石甘汤;便秘严重者,加秦艽15 g;咽痛、咽痒严重者,可以酌情加入薄荷10 g,板蓝根30 g;周身疼痛明显者,可以酌情加入桑寄生30 g,独活15 g,桑枝30 g等。

1.4气郁体质 面部表情忧郁,体格大多瘦小,亦可见于其他体形,情志抑郁,内向而静默,容易惊吓、心悸,严重失眠,伴有多梦,不思饮食,常太息,或咽中异物感、咳之不出,吞之不下;或胁肋涨满疼痛不适,多以窜痛为主;舌质红,苔薄白,脉象以弦为主。

气郁体质之人,常常肝气不舒,少阳之气不足,同时无力生发,导致枢机不利,营卫失和,卫阳多不足,容易招致风寒之邪,而出现少阳感冒;或者出现少阳、阳明合并;或者三阳合病;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面现忧郁之色,静默寡言;发热,以往来寒热为主,恶寒,汗出;口中干苦,目眩,咽部发干,不思饮食,或者心烦,或呕吐,或两胁胀满不适,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弦;

治法: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方药:柴胡桂枝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20 g,姜半夏7 g,党参15 g,炙甘草10 g,黄芩20 g,生姜3片,大枣5枚,桂枝15 g,白芍15 g。上药每付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每日2次,口服。少阳合并阳明感冒病时,可以改用大柴胡汤;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之感冒时,可以改用陶氏柴葛解肌汤。

1.5气(阳)虚体质 面部颜色微黄或白,体格偏胖后者肥瘦匀称;好静而恶动,性格寡言喜静,常感倦怠乏力,四末常凉,少气懒行,毛发枯槁无泽,口唇颜色淡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大,常伴有齿痕,舌苔白滑,脉象沉或细或迟。

气(阳)虚体质之人:无论是气虚,还是阳虚,均可以导致卫阳不足,卫表不固,则风寒之邪易于侵袭人体肌表而见风寒感冒。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面色白无华或者微黄,唇白发枯,好静而恶动,发热,四末发冷,少气懒言,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舌边伴有齿痕,舌苔白滑,脉象沉或者沉迟。

治法:扶正祛邪,益气解表。

方药:偏于气虚感冒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2];偏于阳虚感冒者,可用再造散加减;偏于气虚感冒者:黄芪30 g,炒白术20 g,陈皮15 g,柴胡15 g,人参10 g(单煎),升麻5 g,炙甘草10 g,当归10 g,紫苏叶20 g,桔梗5 g。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阳虚感冒者:黄芪30 g,人参10 g(单煎),桂枝15 g,甘草10 g,熟附片10 g(先煮2 h),细辛5 g,羌活20 g,防风10 g,川芎10 g,生姜3片,大枣5枚,白芍15 g。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

1.6阴(血)虚体质 面色多见潮红,体格多见长,性格急躁易怒,好动而恶静,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消谷善饥,不寐而多梦,尿黄,便干,舌质偏红,舌苔偏少而干,脉象偏细或细数。

阴(血)虚体质之人:无论是阴虚,还是血虚,均会导致营阴不足,卫气相对有余,而容易化热、化燥生风,故常常导致风热感冒;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躁动不宁,发热,咳嗽,咽痛,可见发汗,口干渴,咽喉干燥,鼻塞,流黄涕,小便黄赤,大便干涩难行,舌质偏红,苔薄黄而干少,脉像细数。

治法:扶正祛邪,滋阴(养血)解表。

方药:阴虚感冒者,常用银翘散合加减葳蕤汤;血虚感冒者,常用桑菊饮合葱白七味饮;阴虚感冒者:连翘20 g,金银花20 g,荆芥穗15 g,牛蒡子15 g,芦根30 g,生葳蕤10 g,生葱白2根,桔梗7 g,东白薇10 g,淡豆豉15 g,苏薄荷15 g,甘草5 g,大枣5枚。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血虚感冒者:桑叶20 g,菊花15 g,苦杏仁10 g,连翘20 g,桔梗5 g,甘草10 g,葱白2根(带须),葛根15 g,豆豉10 g,生姜3片,桑白皮30 g,知母15 g,芦根30 g。上药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

2 根据发病所处季节的时令特点进行辨证

即“因时”辨证[3]。具体如下。

2.1春季感冒 春天窄暖还寒,但是万物开始复苏,风邪当令,人体阳气开始生发,为少阳肝气所致,少阳为小阳、弱阳,无力抗邪外出,导致枢机不利,多见少阳感冒;同时春季毕竟阳气开始生发,加之少阳驱邪无力,寒邪容易直入少阳,倘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化热入里而见风热感冒。

由于春季多见少阳感冒,因此治疗上,当首选和解之法,可以应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因其解表而不伤人体正气,可以避免过度耗散少阳生发之气;同时亦可以选择败毒散,以扶正祛邪而不伤及人体阳气。针对春季风热感冒,多采取辛凉平剂之银翘散;这样既可以避免辛凉太过,阻遏少阳生发,又可以芳香透邪外出。

2.2夏季(包括长夏)感冒 夏季天气暑热,万物繁秀,人体阳气逐渐强盛、达到高峰,加之暑(热)湿当令,同时人体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则见暑(热)湿感冒;亦可见因贪凉或者乘凉太过,而见夏月感寒;暑湿感冒,可以应用清暑益气汤(包括王氏和李氏);夏月贪凉或者乘凉太过导致的夏月甘寒可以应用香薷饮加减;而长夏湿热内郁,湿热并重之感冒,经常应用甘露消毒丹。

2.3秋季感冒 秋天天气转凉,燥邪当令,肺金开始以肃降为顺,人体阳气开始收敛,则人体卫阳不足,同时燥邪为小寒,因此秋季多凉燥感冒,可以应用杏苏散治疗;同时也可见温燥感冒,多应用桑杏汤治疗。

2.4冬季感冒 冬天天气寒冷,寒邪当令,人体阳气开始蛰伏,则人体卫阳相对不足,容易招致风寒之邪,而多见风寒感冒;同时因冬季天气多风寒,容易导致风寒太过而困阻肌腠、肺气,可以出现风寒束表,郁而化热之感冒症候群,临床上多辨证应用柴葛解肌汤(包括陶氏和程氏),同时风寒束表初期,可以选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

3 因发病时所处的地域特点进行辨证

即“因地”辨证。具体如下。

因为南方多河流,多雨季,地域偏于湿热;北方多山、多荒漠草原而少雨水,地域偏寒、偏燥;同时因为北方人多壮实,腠理致密;南方人多柔弱,腠理偏于疏松;因而北方多风寒感冒。因其北方人、南方人,身体一强一弱,同时风寒感冒,北方人可以应用发汗之重剂,如: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南方人则酌情应用桂枝汤、败毒散、小柴胡汤等。

总之,对于感冒的治疗,一定要慎重,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变生它疾;这里关于“三因”辨证的论述,侧重于体质辨证的论述,治疗疾病当以病者为中心,其他两个方面为辅助辨证,但是不可不辨,对于感冒的治疗也非常重要,体质辨证为内因,其他两方面为外因,一旦感冒外因驱除,必当调理内因,这样才能尽量杜绝感冒的反复发作及变生它疾。

猜你喜欢

脉象药水少阳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童心童画
《三千年》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缩小药水
隐形药水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生发药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