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考试改革探究

2018-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试题

杨 能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步入实质性阶段,学校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译作为一门跨学科、跨文化、跨交际的综合实践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外语教学指英语语言文学,课程重点则主要为语言学和文学,而翻译教学则处于边缘化状态,但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翻译教学改革自然成了高校转型的突破口。由于历史或地域原因,高校间的翻译教学改革存在定位不明确、市场化程度不高、培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与转型发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对于翻译考试(或测试学)研究较多,如,CATTI考试、国才考试、专业八级考试、CET-4考试等,但对翻译课程本身的考试研究却较少。笔者在知网中输入主题为“翻译测试”,结果显示从2000-2018年期间共有199篇论文,研究高峰期出现在2009年-2016年期间,而输入主题为“翻译课程考试(测试)”结果只有8篇论文,其中只有2篇关于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考试(安燕龚小平2014,朱琳2008)。课程考试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课程考试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对策,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以考促教”的良性循环。

一、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设置现状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大纲》中明确指出复合型英语人才也包括各个行业中的英语翻译人才,因此,翻译课程内容不宜单一化,地位不应该被边缘化,相反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云南省的地方高校来说,除了大理大学开设翻译专业(2015年招生)外,其他院校都没有翻译专业,只有在英语专业下设有翻译方向(曲靖师范学院),其他院校只在毕业生论文撰写的选题中有所体现,英语语言文学还是外语学院的主打专业。笔者对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曲靖师院外国语学院、玉溪师院外国语学院、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专业设置、主干课程和培养目标进行了详细对比。通过对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几所地州本科院校(大理大学除外)都没有翻译本科专业;2)曲靖师范学院在英语专业下面分出了师范方向和翻译方向班级,开设课程由于方向不同具有明显差异;3)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中都有翻译课程,但未明确区分是笔译还是口译;4)所有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都提到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英语教育、商贸、英语文学文化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毕业后可在外事、文化、新闻、外贸、旅游等行业从事翻译工作。

由此可见,培养目标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的翻译能力还是有比较高的要求,而且云南省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开课情况来看,翻译基本都是在高年级阶段第五、六学期,周课时2节,内容主要涵盖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策略。但如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这需要通过平时的翻译作业和翻译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来实现,进而为翻译教师提供直观反馈,为下一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要求,有必要对翻译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尝试性改革。

二、传统翻译课程考试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翻译测试主要注重句子、段落翻译,这导致翻译测试目的不明确,知识点覆盖过于狭窄,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对不同翻译材料的处理能力以及翻译鉴赏能力。此外,命题方式单一从根本上无法系统、明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翻译技巧运用能力。翻译课程考试的落脚点还是在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培养目标要求,适应翻译市场需求。

翻译课程考试是翻译测试学中的一个部分,目的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也应该具备翻译测试学涵盖的内容:1)明确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方法、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等;2)根据教学大纲、考试目的和上述原则制定考试大纲;3)精心命题,合理分配各类试题的比例;4)合理评分、尽可能使用计算机辅助评分;5)分析数据、对测试结果做评估,同时修改或调整试题。也就是说,严格的翻译课程考试应该体现出测试学所涉及的内容,但目前众多高校的翻译课程考试存在诸多问题。以某地方高校2013级英语本科班第六学期期末翻译考试为例。试题总共三个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为句子翻译10个英译汉40分;第二部分为段落翻译两篇40分,汉译英20分135字,英译汉20分105词;第三部分为短文翻译(英译汉)208词,20分。分析该套试题,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题型比例搭配不当。从该套试题来看,考试思路主要按照句、段、篇直线上升,且英译汉比重较大,但考核内容更加侧重于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几乎未涉及。由此可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多地集中在文学翻译上,这可能和专八考试中的翻译材料特点有关,但与学校转型发展中提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翻译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功底尚浅且机会不多,接触到的材料大多为非文学翻译,如:商品说明书、谅解备忘录、会议材料、布标、商标、标示牌、信函、买卖合同等。这类翻译材料要求学生首先要有抓实的英汉语言功底,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还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因此,在考试试题中应该设置一定比例的非文学翻译材料,涵盖政治、经济、法律、艺术、体育、新闻资料、旅游、外贸、医学、工程等,题目不在多而在精。此外,中英翻译的比例搭配应该适中。第二,题量适度问题。《大纲》中对翻译能力和翻译速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两种语言特点的对比能力、分析能力、翻译技巧的运用、翻译质量标准(译文比较准确、流畅)和翻译速度(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从该考试题来看,试题的饱和度不足,英译汉和汉译英比例搭配不当,没有能体现出学生翻译速度和基本功情况。第三,批判思维训练未能体现。黄深源教授在“思辨缺席”一文中指出外语系的学生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并指出学生患“思辨缺席症”的原因和根除这种“疾病”的方法。翻译过程不是简单语言转换,它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连续体,是一个质疑与和反思的过程。翻译测试中应该加大对学生翻译批判能力的训练。

三、新形式下的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考试内容设计

基于传统翻译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英语专业翻译考试命题应该遵守“三个结合”、“两个适量”和“一个提高”的原则。三个结合指:结合培养目标,结合翻译资格考试(CATTI),结合翻译硕士入学考试。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它直接作用于翻译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而CATTI考试是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翻译资格考试,它从传统的才评价标准逐步转向到引导翻译教学、服务翻译教学的作用,与英语专业结合更为紧密;同时,该考试对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符合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英语专业的翻译考试可以借鉴CATTI三级笔译的题型。近几年来,翻译硕士(MTI)的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不断攀升,而英语专业学生报考翻硕人数远远超考学术型硕士(MA)。从长远来讲,英语专业翻译考试有必要向翻译硕士入学考试靠近,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翻硕考试题型,在难度方面则可以适当降低。这三个结合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排斥,虽然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翻译者的翻译实际能力,可谓殊途同归。两个适量则指题型种类适量和材料种类适量。常规的翻译考试基本为2小时,比较有限,但从考查目的来看,有必要体现出题型的多样性。对于翻译理论知识可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翻译技巧的运用则用传统的题型,即,句子翻译和段落翻译;而对于翻译批判能力训练则可以采用平行译文选择对比和译文评析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材料种类而言,试题中应涵盖文学材料和非文学材料。文学材料属于传统考试的重头戏,而非文学材料则有些先天不足。因此,试题中应该采纳一些经济、旅游、医学、建筑等,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典型性。一个提高则是提高学生的翻译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人们遇到某一问题时,能采用审慎的、质疑的态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归纳、总结等手段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的一种能力。翻译批判思维能力就是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效地使用在翻译过程审视和翻译结果的评价中, 在此过程中译者要在已有信息或材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价值:产生更好的译品,这需要译者对作者、文本、译文和自身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翻译批判思维能力需要长期不懈地刻苦训练,也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知识沉淀。在翻译实践中学生要以理论为基础,知识积累为驱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哲学、语言学、美学、诗学、语用学、文化学、符号学、百科知识等多学科知识,敢于对原文质疑和反思,也要敢于对已有的译文进行质疑和反思,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文本,在批判地分析原文和译文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新的认识。

四、结论

翻译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它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课程测试,考查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分析、应用和转换能力、翻译理论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翻译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新形势下云南省地方本科院校翻译课程考试内容和形式亟待优化,提出了“三个结合”、“两个适量”和“一个提高”的原则,希望对翻译教学和翻译考试提供借鉴。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25.

[2]穆雷.翻译测试及评分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1):466.

[3]黄深源.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8.

[4]杨能.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2017,(1):37.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试题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